來源: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梁平妮
“這么說,我們盼了3年的工資就要拿到了?”在山東省濱州市無棣縣人民法院的調解室里,建筑工人老王一目十行地看完調解內容,語氣變得欣喜,喜悅的情緒感染著一同前來的32名討薪工友。
2021年6月,某建筑公司拖欠老王等人工資共計45萬元,3年時間,工人們多次討薪卻只得到“再等等”的推諉。無奈之下,他們于2024年8月向無棣法院提起訴訟,尋求幫助。
無棣法院聯合縣人社局、總工會啟動“綠色通道”,快立快審快調,從立案到簽署調解協議用時15天,2024年9月工人們拿回了屬于自己的“辛苦錢”。
這是無棣法院優化“業環境”,化解勞資糾紛的一個縮影。
平安是基,心安是魂。近年來,無棣法院圍繞“心安”城市建設,針對勞動者常遇到的未簽勞動合同、被違法辭退、欠保欠薪等問題,健全完善機制、優化辦案流程、延伸工作職能,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讓廣大勞動者不再傷“薪”憂“酬”。
深化府院聯動,凝聚部門解紛合力
無棣縣作為山東省的“北大門”和環渤海經濟圈的節點城市,近年來隨著產業轉型升級,多家傳統化工、裝備制造企業經營困難,勞資糾紛多發。2022年以來,無棣法院受理勞動爭議案件378件,同比增長153%。面對糾紛增長態勢,如何應對?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系統化解勞動爭議不能僅靠法院一家單打獨斗。無棣法院加強與人社、勞動仲裁等部門的協調聯動,設立專門信息聯絡員,對集體性裁員、欠保欠薪、破產企業用工安置等涉民生事件,互通風險信息,靠前化解糾紛。2022年以來,成功化解欠薪、工傷等勞動糾紛125件,調撤率達40%。
在一起未支付病假工資案件中,工人馬某某因查出肺癌晚期,未在規定期限內回到工作崗位被辭退,馬某某距離退休不足一個月,能否享受退休待遇對于馬某某及其家庭至關重要。獲知這一情況后,無棣法院聯合人社局、勞動仲裁等部門聯合進行調解,最終企業為馬某某補繳了社會保險,并為其保留工作崗位至辦理退休手續。至此,馬某某心里的石頭落了地,一家人的生計有了著落。
無棣法院并未局限于“個案辦理”,而是繼續與當地行政部門做好溝通協調,積極推進“類案治理”。與人社局、仲裁委等部門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常態會商座談,實現信息共享、要案共商、糾紛共治。依托“裁審齊魯通”平臺,推出“確認+補繳”“確認+認定”模式,制度化解決欠保、工傷案件,一舉破解了23名勞動者的社保斷繳困局,以法治力量護航勞動者在濱州安居樂業。
做優訴訟服務,降低勞動者維權成本
“勞動者維權最大的痛點就是時間長、成本高,對勞動爭議案件,我們要善于做減法,去掉不必要的程序。”無棣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付新華指出,要在簡化流程、智慧賦能上聚焦發力,最大限度降低勞動者的維權成本。
為幫助勞動者高效維權,無棣法院加強繁簡分流,簡單案件采用要素式審理模式,引導勞動者在立案時勾選案件核心要素采集表明確爭議焦點。對欠薪等事實明確案件,實行“快立快調”,2023年以來52件案件當庭履行。復雜案件注重加強庭審調查,強化仲裁證據的效力認定,避免重復舉證質證,切實減輕當事人訴累。
同時,無棣法院針對外地務工人員交通不便、維權成本較高問題,積極運用“互聯網庭審”,務工人員在外地通過手機即可完成法庭調查、法庭辯論、電子簽名等全部訴訟流程,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2024年,通過線上平臺化解勞動糾紛30件。
2024年7月,無棣法院在審理某勞務糾紛案時,通知貴州籍務工者李某來開庭,這可讓李某犯了難。原來其已身在貴州,如果來現場開庭,通勤成本太高。承辦法官在與其溝通時了解到其顧慮,主動建議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庭審。于是李某通過無棣法院的“云庭”在線上參加了庭審,庭審中,雙方在法官主持下達成了調解,李某當天便簽署協議并拿到工傷賠償,實現了“低成本”維權。
確立裁判規則,促進規范合法用工
一個案例勝過一打文件。如何通過典型個案裁判促進規則之治?這是審理勞動爭議案件時面臨的現實問題。無棣法院扎實辦好具有普遍性、指導性、規則性意義的勞動爭議案件,注重通過典型個案的公正審理明確裁判規則,進而促進行業規范治理。
在一起確定勞動關系的案件中,孫某某要求確認與某化工公司之間存在勞動關系,并主張二倍工資差額及經濟補償金。某化工公司以未與孫某某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公司的廢料車間內部承包給職工劉某、孫某某工資通過公司員工劉某代為發放為由,拒不承認與孫某某存在勞動關系。庭審一度陷入僵局。后無棣法院到人社局調取了劉某的社保繳費記錄,結合其他證據,確認了某化工公司與劉某名為轉包合同下的勞務關系,實為以內部承包關系轉嫁用工風險的違法用工行為,最終確認某化工公司為實際用工主體,判決其承擔相應賠償責任。
在這一案件基礎上,無棣法院對用人單位以內部承包、轉包或者關聯企業轉移勞動關系的案件,確立了“事實用工認定”的裁判標準,破解了隱蔽性用工責任轉嫁困局,倒逼企業停止“假承包真用工”違法用工模式,為勞動者營造良好的就業環境。
延伸審判職能,源頭化解勞動爭議
“我們縣用工量大,勞動爭議案件數量多,一份判決雖能主持一案公正,但我們更應該考慮如何將勞動爭議化解在早、化解在小,實現源頭治理。”這是無棣法院民庭庭長付金良的辦案體會。
為達到“審理一案,治理一片”效果,無棣法院針對行業多發問題,向企業發出“行業風險提示清單”,督促20家企業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以書面形式明確雙方權利義務,避免日后產生紛爭。
無棣法院還積極走出去,開展“與法同行,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普法宣講,到轄區內勞動爭議案件多發的化工、物流、建筑公司進行授課,并通過官方賬號發布勞動爭議指引、法律適用文章,普及勞動合同簽訂、工傷賠償、勞動爭議解決等法律知識。
此外,還注重抓好“心安細胞”培育,在幫助勞動者維護權益的同時,也注重修復勞動者的心理創傷。在一起應屆畢業生試用期被違法辭退的案件中,最讓畢業生張某暖心的是,法官在調解時,不僅維護了她的合法權益,更邀請心理咨詢師為其疏導焦慮情緒,幫助她重拾了就業信心。
一系列源頭治理的舉措,取得了一些成效,轄區企業未繳社保、違法辭退、拒簽勞動合同等違法用工行為明顯減少,2024年新收建筑、化工、物流等行業勞動爭議案件同比下降15%。
“現在勞資溝通更順暢了,員工流失率降了三成,企業經營效益也更好了。”某制造企業HR坦言。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無棣法院將繼續圍繞“心安”城市建設,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公正高效化解勞動爭議,不斷優化廣大勞動者就業環境,促進構建更加和諧穩定的勞資關系,讓廣大勞動者“薪安”更“心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