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蓬勃發展,鄉村美景如畫。行走在烏蘭察布市卓資縣巴音錫勒鎮的鄉野田間,處處升騰著活力,孕育著希望,一幅美輪美奐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在這片廣袤無垠的土地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毅然告別城市的車水馬龍與繁華喧囂,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扎根基層,為鄉村振興事業注入生生不息的活力。他們,就是卓資縣煙草專賣局(營銷部)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員,用實際行動書寫著為民服務的壯麗篇章。
自卓資縣煙草專賣局(營銷部)入駐巴音錫勒鎮大海行政村的那一刻起,他們便將自己視為大海村的一員。晨曦初露,他們已踏上鄉間小路;夜幕降臨,仍能看到他們在農戶家中走訪的身影。他們與村“兩委”并肩作戰,深入農戶家中,與村民們促膝長談,傾聽他們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穿梭于田間地頭,查看莊稼長勢,了解產業發展面臨的重重難題和實際需求。他們的足跡,遍布了村里的每一個角落,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換取民心。
駐村隊員到農戶家中走訪,了解實際困難和需求。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卓資縣局(營銷部)駐村工作隊員和村“兩委”深知,只有讓產業興旺起來,才能讓村民真正過上好日子。他們結合當地獨特的土壤、氣候條件,經過多方調研與論證,引入了經濟效益高、市場前景廣闊的莜麥種植項目。2024年,大海行政村莜麥種植面積達3500畝,且憑借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畝產較高,種植效益頗為可觀,成為全村的優勢農產品。這一成果的背后,是工作隊員們無數個日夜的奔波與努力,他們挨家挨戶動員村民種植莜麥,為村民提供技術指導,聯系銷售渠道,只為讓莜麥產業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鑰匙”。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2024年秋季,雨水頻繁,部分糧食作物產量大幅下降,村民們望著受損的莊稼,臉上滿是愁容。面對這一困境,卓資縣局(營銷部)駐村工作隊員與村“兩委”迅速行動起來,相互配合,積極應對。他們如同沖鋒在前的戰士,與村民們并肩作戰,搶收1800多畝莊稼;將400多畝農田進行糧改飼,最大限度減少損失。雨后,他們又馬不停蹄地動員村民搶種飼草、申請農業保險,鼓勵村民發展養殖業,以此彌補種植業的損失。看著他們忙碌的身影,村民李滿倉感動得熱淚盈眶,緊緊握住工作隊員的手說:“謝謝你們,要不是你們,我們這一年可就白忙活了!”
駐村隊員入戶與村民座談、宣傳政策。
基礎設施建設,同樣是鄉村振興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卓資縣局(營銷部)駐村工作隊員和村“兩委”始終將改善村民的生活條件放在心上。在醫療保障方面,他們四處奔走,與多方協調爭取,終于建成1個符合標準的衛生室,并配備1名執業醫生。當衛生室落成的那一刻,村民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村民楊林梅激動地說:“以前看病要跑好遠,現在好了,家門口就能看病,真是太方便了!”住房和飲水安全,更是關系到村民的切身利益。駐村工作隊員堅持每季度對住房安全情況進行一次全面排查,一旦發現問題,立即實施危房改造。2024年,5戶村民的危房得以新建,他們的居住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在飲水方面,為22戶村民接通自來水,并確保水質鑒定達標,徹底解決了村民季節性缺水的難題。
鄉村蝶變滿目新,振興步履鏗鏘行。卓資縣局(營銷部)駐村工作隊員以“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用實際行動詮釋著煙草人的責任與擔當,他們是鄉村振興路上的“追光者”,在這片充滿希望的田野上,播撒著希望的種子,用汗水和智慧描繪著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他們的故事,是鄉村振興征程中最美的音符,激勵著更多人投身于這項偉大的事業,共同邁向幸福美好的明天。(通訊員 靳欣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