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5月14日電(記者 程鈺)“品牌價值提升的核心驅動力,究竟是質量科技,還是人文智慧?” 近日,在靜謐的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新校區內,一場激烈的思想交鋒正在上演,圍繞這一叩擊品牌發展靈魂的詰問,正方與反方的大學生辯手們展開了唇槍舌劍的較量,現場氣氛緊張而熱烈。
踏入教室,只見座無虛席,同學們眼神中滿是期待與專注。在辯論賽開始前,一段開場視頻《中國品牌 —— 有多難,就多敢》,將中國品牌從篳路藍縷到破繭成蝶的奮斗歷程,如同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徐徐展開,瞬間點燃了大家對中國品牌發展的熱情,也拉開了中國質量萬里行高校行 ·走進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智創質量,質創品牌”這場思想盛宴的序幕。
此次 “中國質量萬里行高校行” 活動以豐富多元的形式與內涵,為社會組織質量事業與高校育人實踐的交融發展搭建了有益平臺。為高校將質量意識與誠信教育融入人才培養體系提供了新的思路與實踐路徑,在青年群體中有效激發了對質量品牌的關注與思考。“中國質量萬里行高校行”通過組織質量主題辯論賽、質造密碼大挑戰、開展校園質量宣傳、開設質量公開課、搭建校企交流臺等,幫助青年學子樹立“質量即生命、誠信即尊嚴”的價值理念,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其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與精益求精的工匠品格,為高質量發展的人才儲備工作進行了積極探索與嘗試 。
在辯論賽環節,來自質量管理工程專業的本科生組成正反兩隊展開激烈爭鋒。他們神情自信從容,字字鏗鏘有力,句句切中要害,將課堂所學的質量管理理論與企業實踐案例信手拈來,展現出扎實的專業功底。
正方緊扣 “質量科技賦能更關鍵” 這一觀點,以華為在 5G 通信技術和智能制造領域的卓越成就為例,闡述質量科技如何通過提升生產效率、驅動產品創新,成為品牌價值提升的核心力量,邏輯嚴謹、論據充分。反方則圍繞 “人文智慧更關鍵” 展開論述,憑借故宮文創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創意巧妙融合、非遺工藝傳承千年技藝的獨特魅力,凸顯人文智慧賦予品牌的差異化優勢,有力回應了技術同質化的問題,新穎的角度讓人眼前一亮。雙方你來我往,妙語連珠,臺下觀眾也沉浸其中,不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辯論賽后,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副會長、秘書長趙陜雄對辯手們的表現進行了點評。他指出,科技創新是質量品牌的“硬骨骼”,人文智慧是質量品牌的“軟靈魂”,二者相輔相成。正方和反方的精彩辯論,讓大家深刻認識到,科技為質量提升奠定技術基礎與效率保障,人文為品牌建設注入文化內核與情感價值,它們就像車之雙輪、鳥之兩翼,協同共生才能推動品牌價值全面提升和可持續發展。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副校長張健也指出“質量是品牌的生命線,品牌是質量的放大器”的觀點,同時他表達了對落實《質量強國建設綱要》和建設質量管理工程專業的重視,學校依托信息科技特色培育質量管理工程專業人才,回應著國家和首都質量人才缺口的時代之問。他對質量管理專業的同學們提出“夯實專業基礎、培養創新思維、弘揚工匠精神“的三點期望,并鼓勵同學們成為質量與品牌的“橋梁”,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
辯手們對專家的點評表示深深認同,深感對 “質量科技與人文智慧協同賦能品牌價值” 的理解更上層樓?,F場師生頻頻點頭,或記錄金句,或舉起手機定格精彩瞬間,在思維碰撞中汲取質量品牌建設的深層洞見。
辯論的硝煙尚未散盡,現場即刻被歡樂與智慧的氛圍所充盈?!捌放?Logo 基因重組計劃” 臺前,同學們凝神聚目,指尖翻飛拼湊碎片,在解構與重構間探尋品牌視覺密碼;“質造密碼破譯戰” 中,比劃者妙趣橫生的肢體演繹,搭配猜詞者心領神會的搶答,引得滿堂喝彩。大家在趣味互動中,悄然加深了對經典品牌的認知 。
從燕山腳下的這場思想盛宴出發,質量精神正隨初夏的微風傳向四方。當中國質量萬里行走進這所擁有 87 年辦學歷史的學府,讓質量精神與“勤以為學,信以立身” 的校訓相互交融,這場以思辨為火種的質量盛會,是社會組織與高校攜手構建質量教育共同體的生動實踐,是將《質量強國建設綱要》精神融入育人血脈的創新探索,更是為中國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品牌價值提升儲備質量人才的戰略播種。相信通過這場活動,質量與品牌的種子已在同學們心中深深種下,未來,那些在年輕心中扎根的質量信仰,終將在時代的淬煉中長成支撐中國品牌挺立于世界之林的參天棟梁,助力“中國質造”和“中國品牌”在全球競爭中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