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在社交媒體上看到,不少人續簽EP都失敗了,有人因薪資過高
被質疑,有人因公司空殼運營被拒,更有企業臨期甩鍋要求員工降級WP。
EP續簽的拒簽風險
崗位工作內容重疊,續簽EP被拒。
雖然很多外籍員工以為“高薪”就能確保順利續簽,但實際上,薪水并非EP續簽的唯一決定因素。根據新加坡人力部(MOM)的規定,雖然薪資水平是評估續簽申請的重要參考,但更為關鍵的因素是崗位的性質、公司的運營合規性以及行業的需求。
例如,某些高薪的職位,如年薪超過1萬新元的資深工程師,可能在工作內容、技術要求或崗位資格等方面未達到要求。如果該職位與本地初級工程師的職責重疊,或者公司未能提供相關的技能證明和崗位的“稀缺性”,也有可能面臨續簽被拒的風險。
空殼公司被嚴查。
24年7月,新加坡人力部查處一起典型空殼公司案例:某打著 “數字營銷” 旗號的中資企業,為外籍經理申請EP續簽時被拒。MOM核查發現,該公司注冊地址為共享辦公室,無固定辦公場所,公司宣稱 “雇傭3名本地員工”,但社保記錄顯示僅為1名兼職行政人員繳納公積金,其余均為虛構。
最終,外籍經理的 EP被立即撤銷,公司因虛假申報被列入黑名單,5年內禁止申請任何工作準證。
圖源:MOM 稀缺行業表
企業在簽證變動時的責任履行同樣不容忽視。
根據《新加坡雇傭法》,企業在員工簽證變動時,負有明確的法律責任。如果雇主未能提前至少一個月通知員工簽證變更,除了要承擔簽證變更帶來的直接費用(如DP續簽手續費、國際學校違約金和臨時住宿費用等),還需支付額外的精神損害賠償,以彌補員工因此遭受的損失。
這意味著企業不僅需要在管理上提前做好規劃,還需確保與員工簽證相關的每一步操作都符合規定,避免因疏忽或操作不當導致的法律風險。
續簽EP這些坑千萬別踩
根據新加坡移民與關卡局2025年PR申請白皮書,MOM在審批時會核查企業過去3年的合規記錄,包括EP降級率、本地員工雇傭比例等,可見公司資質對員工PR申請影響深遠。
圖源: MOM《 COMPASS 指南》
個人:證明不可替代性
需用稀缺技能、證書、項目成果或第三方薪資報告,向審核部門證明 “崗位只有你能勝任”,避免陷入高薪但可替代的被動。
公司:若被質疑空殼,用數據自證合規
雇傭至少2名新加坡籍員工,附勞動合同、公積金繳納記錄;用客戶合同、發票、銀行流水,證明收入覆蓋成本;拿合作協議(如政府項目)或訂單量增長數據,體現發展潛力。
應對降級:擺證據談條件
遭遇EP降級時,先通過績效評估、項目成果、市場薪資數據證明符合EP要求;再依據新加坡《雇傭法》,指出公司需提前1個月通知,否則需承擔家屬簽證失效、子女轉學等損失;最后提出過渡期方案,最大化保障權益。
Jarison丨編輯
HQ丨編審
新加坡眼丨來源
新加坡人力部、小紅書丨圖源
免責聲明:
1.凡本公眾號注明文章類型為“原創”的所有作品,版權屬于看南洋和新加坡眼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新加坡眼”。
2.凡本公眾號注明文章類型為“轉載”、“編譯”的所有作品,均轉載或編譯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有價值資訊,并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上新加坡眼官網看新聞更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