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林加德的個人品牌JLingz在2025年1月正式申請清算時,這位曾身披紅魔7號戰袍的天才,終于為自己的“副業人生”付出了慘痛代價。
六年前,他在慕尼黑空難60周年紀念儀式上更新潮牌動態的荒誕場景,如今成了曼聯球迷心中揮之不去的黑色記憶——一個職業球員的黃金年齡,就這樣在服裝設計、品牌宣傳和商業站臺中被徹底消耗殆盡。
林加德的悲劇,絕非孤例。
從2018年推出“Be Yourself”系列開始,這位曼聯青訓出品的中場就踏上了雙軌并行的危險道路。彼時他尚未滿26歲,正值職業球員的上升期,卻把大量時間投入到潮牌運營中:與京東體育、可口可樂的商業合作占據訓練后的時間,社交媒體充斥著時裝大片和旅行打卡,甚至在雙紅會前夜仍在發布產品預告。
保羅·因斯曾一針見血地批評:“你根本分不清他是曼聯球員還是時尚博主。”這種角色認知的錯位,在2019年迎來殘酷清算——品牌上線半年即虧損20萬英鎊,而林加德的競技狀態隨之斷崖式下跌,最終在2020年陷入長達一年的低迷,直至被曼聯掃地出門。
拉什福德的“商業版圖”則更為野心勃勃。這位英格蘭鋒線殺手在職業生涯關鍵期,竟同時操盤著三家房地產公司和母嬰品牌Nala'sBaby。
據《太陽報》披露,其房地產投資總值高達1500萬英鎊,與桑喬聯合注資的母嬰品牌更估值1700萬英鎊。這些看似光鮮的商業數字背后,是訓練場上日益明顯的疲憊身影:跑動距離從英超前鋒平均10.5公里降至9.2公里,沖刺次數減少37%,射門轉化率跌至生涯最低點。
更諷刺的是,他頻繁參與嬰幼兒慈善活動的“公益人設”,實則是為自家品牌背書。
這對曼聯“太子”的隕落軌跡,與梅羅的商業成功形成刺眼對比。C羅2006年創立CR7品牌時,曼聯主帥弗格森曾明確要求他“先踢好球再想其他事”;梅西2010年推出M10系列時,巴塞羅那為其配備專業管理團隊處理商業事務。
兩位巨星始終遵循一條鐵律:競技表現是商業價值的根基。當C羅在尤文圖斯加冕歐冠射手王時,他的內衣銷量暴漲420%;當梅西在巴黎圣日耳曼斬獲法甲金靴時,其個人品牌市值突破5億歐元。
反觀林加德與拉什福德,前者因潮牌虧損陷入財務危機,后者為維系房地產投資頻頻缺席加練——他們試圖用商業光環彌補足球短板,卻不知商業價值的根基早已崩塌。
這場職業球員的“副業災難”,暴露出足球世界的殘酷真相:頂級聯賽從來不是多元宇宙,商業拓展必須建立在競技硬實力之上。
當林加德在清算文件上簽字時,或許會想起自己2019年那個絕望的賽季——那年他本可以征服歐洲,卻選擇了在服裝設計軟件里熬夜修圖。
這不僅是個人選擇的失誤,更是對足球這項“純粹運動”的終極背叛:綠茵場從不同情三心二意的逐夢者,它只獎勵那些把靈魂獻給草坪的戰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