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廈視新聞播出的《城中村現代化治理廈門實踐》全媒體報道,走進翔安區的歐厝社區,看看這個原本偏遠的漁村,如何在市委市政府的推動下,通過城中村現代化治理,在“破”與“立”之間,因地制宜、守正創新,續寫因海而生、向海而興的發展新篇。
“四統房”模式
打造“空中宅基地”
歐厝位于翔安區南部,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漁村,1.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著房屋1808棟、人口約9000人。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這個城中村面臨著環境雜亂、文化沒落、產業單薄等問題,首當其沖的便是“地少人多”的矛盾。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歐厝拆除違建、清理堆雜,打通公共空間,同時將騰退、整合的集體用地,采用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分配、統一管理的“四統房”模式,建起了高品質的“空中宅基地”。
據翔安區金海街道歐厝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張暉杭介紹↓↓
在統一規劃和分配環節需要充分考慮居民的多樣化需求和公平性問題,充分調研居民需求,制定科學合理的方案,不斷優化調整,保障居民在“四統房”項目中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不久前,歐厝社區“四統房”一期的500套住宅迎來交房,居民王津男第一時間過來辦手續、看新房,合理的定價,還能享受安保、保潔、綠化等物業服務,他迫不及待向朋友分享交房的喜悅。
保留漁村文化
海蠣殼變廢為寶
集約土地資源實現“宅基地上樓”后,歐厝社區還將漁村文化繼續保留。在歐厝,這里每個月能產生約100噸海蠣殼,曾有人戲稱這里是“海蠣殼圍城”,由于原先沒有明確規范的處理方式,廢棄的海蠣殼通常被隨意傾倒,臭氣熏天、蚊蟲滋生。如今,依托大物業管理公司和智慧管理平臺,歐厝推出了海蠣殼全登記、全收集、全處理管理模式,環保企業回收加工后,海蠣殼以一次性碗筷餐具等形式被再次利用。
廈門翔安城建歐厝大管家物業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許芳河表示↓↓
把前端批發量的數據,以及收運量,包括后端處理量,三個數據去做自動識別,有助于我們把海蠣殼違規(傾倒)這些現象及時扼殺在第一時間。
翔安區金海街道歐厝社區居民王志建表示↓↓
讓我很感動的就是海蠣殼還能重新再利用,增加經濟效益的同時,又改善了環境。
文創IP+旅游
古厝紅 潮味濃
因海而生的歐厝,曾以傳統漁業為支柱,海域退養后,如何培育新產業,幫助漁民轉產就業呢?歐厝將產業轉型嵌入城中村現代化治理,創新探索“文創IP+旅游”的文旅融合新模式。
走進由歐厝小學改造而成的餐廳,嘗特色魚粥、品特調咖啡、逛文創藝術市集……在這里,教室化身漁村文化展廳,傳統與現代的碰撞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游玩打卡。
翔安區金海街道歐厝社區居民朱清鳳↓↓
能感覺到我們村確實是越來越有活力了,也希望這么美的歐厝有更多人能夠看到,特別歡迎大家來。
重現閩臺文化記憶
如今,與金門隔海相望的歐厝社區,還吸引了多家臺灣商鋪落戶,臺灣的南音、雕塑等藝術家入駐,發揚閩臺優秀文化。
臺灣創業者洪誠志表示↓↓
翔安紅磚古厝比較多、保留得比較好,所以來這里創業,準備做劍獅文創產品創作、銷售及親子研學,更好述說兩岸融合發展、共同繁榮的故事。
翔安區金海街道黨建辦主任張志雄表示↓↓
我們與入駐的臺灣文化、環保領域的專家和臺青,積極開展閩臺鄉建鄉創,打造了多個傳統文化的體驗空間,與社區居民共同來傳承發展閩臺傳統文化積極與金門歐厝的同名村開展聯絡聯誼,去年以來共吸引了300多 人次金門歐厝宗親前來交流。
歡迎大家到歐厝打卡
感受新歐厝、新印象
導航到下方位置
可直接到達停車場
翔安首證,就在大嶝……
零門檻闖入童話秘境!翔安后花園,50畝花海美到心巴上~
剛剛確認!翔安新增這座跨海大橋,傳來新進展……
編輯\洪麗敏 資料來源\廈視新聞
一校\蔡佳怡 二校 \張琳
翔安區融媒體中心出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