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須蟲
“一份手撕雞胸、一份紫薯、一份西蘭花,沒負擔又好吃!”近日,天津大學衛津路校區學四食堂的輕食窗口前排起了隊,學生自選拼搭自己的健康晚餐。今年春天以來,“輕食風”正在各地高校食堂興起,北京、四川、安徽等地的高校食堂紛紛“上新”輕食減脂餐,“少油少鹽、自由搭配、價格親民”,“圈粉”大學生。
高校食堂的餐窗前悄然掀起“輕食革命”,應當說是年輕群體對健康危機的主動回應。當外賣平臺上“炸雞奶茶”訂單居高不下,醫院體檢報告顯示大學生脂肪肝檢出率逐年上升,重油重糖的舌尖狂歡背后,是代謝負擔與健康隱患的悄然累積。天津工業大學輕食窗口日均接待超300人次的盛況,印證了年輕一代并非忽視健康,而是缺乏將理念轉化為實踐的路徑。諸如,輕食餐以30克小份計價、自由組合的模式,既破解了“一人食難控量”的困境,又用親民價格消解了健康飲食“高成本”的認知壁壘,為科學膳食提供了可操作的現實方案。
更深層的變革在于飲食觀念的迭代。大學校園輕食窗口不僅是菜品供給的優化,更是健康教育的延伸。當學生主動詢問食材來源、烹飪方式,當“蛋白質-碳水-纖維”的搭配原則取代“酸甜麻辣”的感性選擇,這場風潮有利于推動大學生理性飲食觀重構。
“輕食風”將健康知識融入日常就餐場景,成為一堂生動的“食育課”。天津工業大學學生主動詢問食材來源、烹飪方式,學校發起“快樂瘦身吧”打卡計劃,這些細節表明,輕食正推動學生從被動接受健康信息,轉向主動探索與實踐。高校通過飲食服務的優化,將健康理念植入校園文化,構建起“飲食-教育-生活”三位一體的育人模式。
“輕食風”健康與好吃兼得,才能贏得大學生普遍青睞,對校園餐飲服務創新提出新要求。天津工業大學打造的“中式輕食”概念,用傳統烹飪方式保留風味,以自制醬汁平衡口感,既滿足年輕味蕾的挑剔,又守住健康底線。這種供給側改革,打破了“健康餐不好吃”的刻板印象,讓科學飲食與美味體驗實現共生。
高校在健康飲食領域仍大有可為。高校可進一步深化“醫校合作”,引入中醫食療、運動營養等專業資源;利用大數據分析學生飲食偏好,提供精準健康指導;開發特色飲食課程,讓健康理念從餐桌延伸到課堂。當健康飲食成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學生將終身受益。
當然,校園輕食革命的持續性仍需多方合力,才能使之從自發上升為大學生活教育與服務的自覺。大學應當因勢利導,納入大學生活教育,加強科學飲食理念與常識教育普及,引導大學生積極響應與踐行;同時,優化大學校園餐飲服務,擴大健康餐飲產品供給,嘗試個性化餐飲指導服務。例如,將飲食管理融入校園文化,通過團體激勵培養學生健康飲食習慣。又如,將科學膳食從食堂窗口延伸至健康教育課程,從運動場打卡擴展至生活方式重塑,更深層引導大學生科學健康生活方式構建。
輕食餐盤里的色彩搭配,映照著健康中國的未來圖景。當年輕一代學會用數據丈量飲食,用理性駕馭欲望,這場始于校園的餐桌革命,終將成為全民健康素養提升的重要注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