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爺今年66歲,最近一段時間總覺得肚子不舒服,偶爾還會有腹部疼痛感。想到家里有幾位因腸癌去世的長輩,他懷疑自己是不是也患上了腸癌。
但出于對胃腸鏡的懼怕,一直沒去醫院檢查,兒子怎么勸他也不管用,誰拿他也沒辦法!
生活中像劉大爺這樣的情況并不少見,很多人都對胃腸鏡抗拒,不愿意去做檢查。等到最后癥狀明顯時才就醫,但此時很可能已經發展到了中晚期!
一、為什么很多人會抗拒做腸鏡?
我國結直腸癌、胃癌的發病率逐年攀升,提高癌癥治愈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早發現早治療。但我國內鏡普及率非常低,很多人打從心底里害怕檢查,不到萬不得已堅決不去做。
有位網友分享自己的經歷,稱年初就開始覺得胃不舒服,拉肚子了好幾個月。下定決心去醫院開了胃腸鏡檢查單后卻放棄了,因為上網一查胃腸鏡檢查的全過程覺得十分害怕,打麻藥怕影響記憶力,不打麻藥又無法接受那種難受勁。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主任周平紅教授表示,很多人都有一樣的想法,害怕做腸鏡難受,又怕打麻藥對身體有影響。其實現在全麻的胃腸道技術已經很成熟了,過程中基本不會有不適。
至于檢查中使用麻藥是否會影響大腦健康,答案是不會。無痛胃鏡的麻醉方式是靜脈麻醉,整個過程持續時間很短,注射后起效時間很快,停藥后患者會很快蘇醒,完全不會影響大腦。
除了對檢查過程的恐懼,讓大家更為懼怕的其實是腸鏡檢查前的喝瀉藥環節。不少網友表示瀉藥是自己喝過最難喝的東西,且一次性需要大量喝,喝到吐也得繼續喝。
中山醫院內鏡中心蔡明琰教授針對瀉藥口感差的問題給大家提出了一點小建議,可以在瀉藥里加入一些無色的電解質飲料,能顯著改善口感,會好入口許多。
二、做腸鏡前,這三件事要搞清楚
關于腸鏡檢查,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只是知道要從肛門進去,進而就有天然的抗拒感。在做腸鏡檢查之前,這幾件事需要充分了解。
1、做腸鏡檢查到底能查出什么病?
第三軍醫大學內科碩士蔣永源表示,腸鏡檢查可及時發現腸道內的息肉,甚至可以在檢查時直接將息肉切掉,避免二次治療。同時可以檢查出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等炎癥性腸病,對于早期的癌前病變、癌癥也能通過檢查及時發現。
2、術前準備不到位會對結果有影響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主任醫師於亮亮提醒,檢查前一定要提前禁食清理腸胃。檢查前3天建議不要進食纖維含量高的食物,同時要充分服用瀉藥,以免腸道內殘留食物殘渣影響檢查的結果。
3、術后建議帶上兩份報告向醫生咨詢
於亮亮醫生表示,胃腸鏡檢查有檢查報告以及病例報告兩份,建議咨詢醫生時將兩份報告一起帶上,詢問醫生自己的胃腸道健康情況。
三、醫生提醒:40歲后一定做一次腸鏡
河南省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梁寶松表示,40歲以上的人群一定要盡早進行一次腸鏡檢查,主要與幾個因素相關。
一是結腸癌早期癥狀隱匿,或是癥狀輕微不典型很容易被忽略,只有在腸鏡檢查下才能及時發現異常。
二是90%以上的腸癌是由息肉演變而來,通過腸鏡檢查可及時發現息肉,是預防腸癌最為有效措施之一。
三是40歲的人群中,超20%患有腸道息肉,50歲后比例會增加到30%,越大年紀的人息肉出現的比例就越高。
四是息肉以及早期腸癌治療起來很簡單,創傷很小,幾乎不會對預期壽命帶來影響。
《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2022版)》內指出,年齡>45歲的無癥狀人群、40歲以上有大便習慣改變/便秘以及腹部疼痛癥狀的人群、罹患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家族內有相關病史的人群、大腸腺瘤治療后的人群,都要盡早進行一次腸鏡檢查。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兆申曾公開發表講話稱,超過45歲一定要做一次腸鏡檢查,做一次可管5~10年不會得結直腸癌!
胃腸鏡檢查其實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恐怖,實在害怕的話就直接選擇無痛的,睡一覺醒來就做完了,只是費用會稍微高一些。但是和身體健康比起來,做腸鏡時所需要經歷的些許不適都是可以克服并且值得的。
參考資料:
[1]《這種癌盯上中青年人!為何都不愿檢查?滬一女子崩潰"太惡心,吐掉幾次還得灌…"》.新聞坊2025-02-06
[2]《一旦有明顯癥狀往往已是中晚期癌癥!這幾類人建議定期做胃腸鏡》.科普中國2023-09-02
[3]《5毫米息肉拖成癌!醫生提醒:人到中年,這個體檢項目很必要!》.科普中國2023-02-01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