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淮安大運河百里畫廊建設“五年展盛景”之年。作為大運河文化帶的“基因庫”,淮安市淮安區以“運河之都”的歷史底蘊為根基,通過五年的系統建設,將千年漕運文脈轉化為生態、文化、經濟融合發展的新動能。5月9日至11日,“閱城·水韻華章”采風活動在此展開,鏡頭下的淮安區,正以鮮活實踐詮釋著“運河基因”的當代價值。
歷史基因:從邗溝起點到“運河之都”
乘有軌電車沿翔宇大道向淮安區而行,有一站,名為“古末口”,訴說著淮安區與大運河息息相關的歷史。
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開鑿邗溝,其北端末口(今淮安區新安醫院東)成為大運河最早入淮口,開啟淮安“南船北馬”的漕運傳奇。
明清時期,淮安因位于大運河中段的黃淮交匯之地成為漕運總督駐地,管理天下漕運事務450余年,為南糧北運貢獻至偉。現存漕運總督公署遺址、板閘榷關遺址等,訴說著“天下第一鈔關”年征七百萬兩稅銀的盛景。
如今,這一歷史基因被深度激活。總督漕運公署遺址、板閘遺址等9處新發現遺跡納入保護體系,河下古鎮、蕭湖景區等10處文化遺產完成修繕,重現“天下九督,淮居其二”的漕運盛況。
生態基因:從“水患之河”到“幸福之河”
淮安是一座因水而興、因水而名、因水而盛的歷史文化名城。淮安區在全市乃至全省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更是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肩負著“讓古運河重生”的現實任務,全力擘畫全市大運河百里畫廊“醉”美風光帶。
圍繞市委市政府“讓大運河真正成為淮安高質量發展的致富河、人民高品質生活的幸福河”的要求,淮安區大力推進民生實事項目建設,將運河生態修復與城市更新深度融合,精心構建“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網絡。
在大運河沿線,85.55公里的生態河道宛如絲帶,串聯起兩岸的生機與活力;30公里的農村公路得以提升,為鄉村發展注入新動力;超萬座農村戶廁的改造、2047戶住房條件的改善,讓鄉村生活更加舒適宜居,省級綠美村莊、美麗宜居鄉村、市級特色田園鄉村如繁星般點綴其中。城市里,10條市政道路新改建,60個老舊小區、10條后街背巷完成改造,236戶D級危房居民搬離,4688套安置房交付。永懷路提升工程、10個城市游園的建成,新增的80萬平方米綠地,讓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1.83%。淮安區的生態之變,正讓大運河從“水患之河”蛻變成造福人民的“幸福之河”。
經濟基因:從“運河滋養”到“富民長廊”
京杭運河淮安段水面壯闊、船行如織,是蘇北段中最繁忙的航段,發揮著重要的經濟效益。淮安內河集裝箱吞吐量連續多年保持全省內河第一。近年來,淮安市交通港航部門堅持將現代技術、文化特征融入發展全過程,推動京杭運河這條“黃金水道”持續流淌“富民效益”。
河下古鎮憑借運河文化IP強勢崛起,從鹽商壓艙石鋪就的街巷到全息光影演繹的狀元府,從《竇娥冤》劇本殺到舌尖上的淮揚美食,古鎮正以“古今共生”的姿態,為千年運河注入新時代的活力。2024年暑期,河下古鎮3次登頂淮安市旅游人氣榜,接待游客82.44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329.84萬元。吾菜茶社的淮揚早茶、老淮安楚香閣的“運河宴”等成為網紅打卡地,帶動餐飲消費年均增長23%。
依托“淮揚菜之鄉”品牌,淮安區建成預制菜體驗中心、非遺工坊等載體,推動“車橋芡實”“欽工肉圓”等食品產業鏈延伸,年產值突破15億元。
黃碼港現代化內河港口年吞吐量突破1600萬噸,吸引益海嘉里、中儲糧等龍頭企業入駐,形成“港口+物流+加工”的臨港經濟集群,物流成本較公路運輸降低35%,助力企業降本增效。
從運河畔的煙火市集到智慧化的產業園區,淮安區以“文化賦能經濟、生態反哺產業”的創新實踐,將大運河的“滋養基因”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富民密碼”,書寫著“因運而興、因運而富”的新時代答卷。
民生基因:運河畔的“幸福密碼”
淮安區堅持以“人和”為終極目標,將運河紅利轉化為民生福祉。
民生配套持續升級,完成120萬平方米棚戶區改造,新建社區養老服務中心15家,新增停車位1050個,惠及10萬居民。運河沿岸10個老舊小區煥發新生,加裝電梯、適老化改造覆蓋率超90%,居民滿意度達98%。
產業反哺民生成效顯著,依托運河文旅帶,五年新增就業崗位2.3萬個,鄉村旅游收入突破15億元,帶動周邊農戶年均增收4萬元。吳承恩廣場淮安書房、非遺工坊等文化空間全年舉辦親子研學、非遺展演超300場,讓運河文化浸潤百姓生活。“平時帶著孩子來淮安書房參加親子研學活動,既能增進親子關系,又能讓孩子學到很多傳統文化知識,我們非常喜歡。”居民李女士說道。
五年砥礪,淮安區以運河基因重塑城市靈魂,實現了從“歷史記憶”到“時代盛景”的跨越。正如攝影家鏡頭所捕捉的——晨曦中收割蒲菜的農人、夜幕下燈火璀璨的里運河、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匠心堅守,共同編織出一幅“文興、水清、業盛、人和”的現代“清明上河圖”。未來,淮安將繼續以運河為脈,書寫“致富河”與“幸福河”的新篇章。
文/費媛
來源:淮安區發布、淮安日報、人民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