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商務合作敬請聯系:shangwu@aksor
Hello大家早上好啊~
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平時挖過鼻屎嗎?別覺得這是什么不講衛生的行為啊,有些人不僅挖過,還把挖出來的鼻屎收集起來、越攢越大!小朋友們在小小的花園里挖啊挖啊挖,ta在小小的鼻孔里挖啊挖啊挖……
開個玩笑啊,相信每個人都挖過鼻屎,但是你們知道鼻屎里都有啥嗎?它真的像我們想象的那么臟嗎?經常挖鼻屎真的會讓鼻孔變大嗎?更多關于挖鼻屎的奧秘,今天我們一起探索吧!
▲圖片來源:Giphy
什么是鼻屎?
鼻屎是聚集在鼻腔中的干燥黏液、脫落的皮膚細胞、水分和灰塵細菌等物質形成的結塊。它通常呈灰白或黃色,有時可能會呈現較硬或粘稠的質地。
鼻屎的產生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鼻腔分泌物:鼻腔內有許多腺體分泌黏液,其作用是保持鼻腔濕潤并捕捉灰塵和其他顆粒物。當這些分泌物干燥時,它們可能會形成鼻屎。
2.脫落的皮膚細胞:鼻腔內的皮膚細胞不斷脫落,這些細胞會與分泌物混合在一起,形成鼻屎。
3.空氣中的灰塵和顆粒物:當我們呼吸時,空氣中的灰塵、細菌、花粉等微小顆粒物質可能會進入鼻腔。這些顆粒物質與鼻腔內的分泌物結合,最終形成鼻屎。
鼻屎中可能會包含一些細菌,但一般情況下,這些細菌并不會導致感染或引發其他健康問題。正常情況下,鼻腔內的黏液和鼻屎會幫助阻止細菌的入侵并清除鼻腔中的有害物質。
然而,如果鼻屎積聚過多或長時間未清除,可能會成為細菌滋生的場所,增加感染的風險。因此,保持鼻腔的清潔和適度清除鼻屎,是維護鼻腔健康的重要措施。
▲圖片來源:Giphy
人們為什么忍不住挖鼻孔?
鼻腔含有許多感覺神經纖維,它們對觸覺、疼痛、溫度和化學物質等都很敏感。這些感覺神經纖維的刺激可以通過神經通路傳遞到大腦,產生不同的感覺和反應。挖鼻孔或按摩鼻內黏膜時,會刺激這些感覺神經,可能帶來一種即時的舒適感。
人們挖鼻孔的原因可能多種多樣,下面是一些常見的原因:
1.清理鼻腔:當鼻腔內有明顯的鼻屎或異物感時,人們可能會忍不住去挖鼻孔,以便清理出鼻腔中的異物,恢復鼻子的舒適感。
2.習慣性動作:對一些人來說,挖鼻孔可能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性動作,他們會不自覺地挖鼻孔。
3.鼻部不適:有些人可能會因為鼻子干燥、癢、鼻塞等不適感去挖鼻孔。
4.好奇心或壓力:兒童可能出于好奇或對身體的探索而挖鼻孔。成人也可能在壓力、焦慮或無聊時,通過挖鼻孔這種重復的身體動作來獲得安慰。
還有一種比較少見的原因是強迫性挖鼻綜合征,它表現為患者有強迫性、反復挖鼻孔的行為。這種行為的后果超過了一般的挖鼻孔行為,患者可能難以控制自己,甚至可能導致傷害鼻腔受損、鼻出血或感染等嚴重后果。
強迫性挖鼻綜合征可能與精神疾病有關,例如強迫癥、創傷后應激障礙或焦慮癥等。治療這種癥狀需要尋求精神科醫生的幫助,可能涉及心理治療、行為療法或藥物治療等。
▲圖片來源:Giphy
錯誤挖鼻孔可能會導致的問題
- 挖鼻孔會導致鼻孔變大嗎?
不會。
挖鼻孔通常不會導致鼻孔變大。鼻孔的大小主要由遺傳因素和鼻骨結構決定,而不會由挖鼻孔導致。
即使有視覺上的細微變大,這也只是暫時的。而且這種變化通常很小,可能在挖鼻孔行為停止后逐漸恢復,并不會導致鼻孔的永久性改變。
▲圖片來源:Giphy
- 挖鼻孔會導致顱內感染嗎?
有可能。
以鼻子為中心的,剛好是面部的「危險三角區」,這里血管豐富,通過海綿竇與顱內相通,是細菌入侵大腦的一條「近路」。在發生損傷或感染的時候,細菌、病毒或毒素會經此路逆行向上,造成顱內感染。如果顱內感染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會危及生命!
然而,雖然這種情況在醫學理論上是可能的,但在實際中發生的機會極小。通過挖鼻孔導致嚴重顱內感染的案例比較罕見。
- 挖鼻孔會導致鼻前庭炎嗎?
會。
鼻子其實是人體中一道天然的保護屏障,可以阻擋一些空氣中的細菌和有害物進入人體。如果愛挖鼻孔,就會損傷正常的黏膜,并導致鼻毛脫落,容易形成鼻前庭炎。
鼻前庭炎是一種由鼻腔前部(也就是鼻孔)的細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當你用手指挖鼻孔時,手指上的細菌可能會進入鼻孔并導致感染。常見的癥狀包括鼻前庭(鼻孔)紅腫、疼痛,甚至可能有膿液排出。
- 挖鼻孔會增加肺炎風險嗎?
會。
在2018年,《歐洲呼吸雜志》上發布的一項研究首次證實,肺炎球菌能夠在手和鼻部之間進行傳播。特別是挖鼻孔這種行為,可能會迅速大量地傳播肺炎球菌。
持續摳鼻或挖鼻孔會使鼻前庭等部位殘留大量細菌,從而可能引發鼻腔感染。細菌也可能進入呼吸道,引發感染,從而增加患上肺炎的風險。
▲圖片來源:Giphy
- 挖鼻孔會造成習慣性鼻出血嗎?
會。
鼻孔里有著豐富的血管,且非常脆弱,是潛在的出血區,受到輕微的刺激或磨損就會引起鼻出血。過度或粗暴的挖鼻孔行為會破壞這些血管,引發出血。如果這種行為經常發生,可能形成一種習慣性鼻出血的情況。
習慣性鼻出血可能需要醫療干預,例如鼻腔內血管的冷凍治療或電凝治療。
- 挖鼻孔會增加老年癡呆的風險嗎?
有可能。
紐約大學格羅斯曼醫學院的一項新研究指出,頻繁挖鼻孔可能增加患阿爾茨海默病(老年癡呆)的風險。
研究認為,挖鼻孔可能引發肺炎衣原體進入鼻腔,并通過神經通路影響大腦,導致β淀粉樣蛋白的沉積,增加患病風險。在實驗中,感染肺炎衣原體的小鼠幾天內在嗅覺神經周圍和嗅球出現了β淀粉樣蛋白沉積。
然而,這是實驗室條件下的結果,與實際生活場景可能有較大差距,只能作為一種可能性參考,不用引發過度焦慮。
如何正確優雅地挖鼻孔?
說了這么多,那我們到底該如何正確且優雅地挖鼻孔呢?以下方法供大家參考:
擦拭法:這是最常見的方法,通常使用紙巾或者布來擦拭鼻孔。這種方法簡單且方便,但需要確保紙巾或布的清潔,以避免細菌感染。
洗鼻器法:這種方法使用一種叫做「鼻灌洗器」的工具。可以用來向鼻腔內灌輸溫暖的鹽水,然后讓水從另一個鼻孔流出,幫助清理鼻腔。這種方法非常適合慢性鼻炎或過敏癥的患者。
鼻浴法:這是一種更為深層的清理方法,通常在醫院環境中使用。醫生將在你的鼻腔中注入溫和的鹽水,然后通過一個管子將液體吸出,帶走鼻腔內的分泌物和雜質。這種方法適用于嚴重的鼻塞或者需要手術的情況。
蒸汽吸入法:這種方法是通過吸入熱蒸汽來清理鼻腔。你可以在淋浴的時候進行,或者在熱水上方呼吸蒸汽。蒸汽可以幫助濕潤鼻腔及稀釋鼻腔粘液,使鼻涕更容易排出。
清理鼻腔的頻率通常取決于個人需要,但一般情況下,每天一次或兩次應該足夠。重要的是,無論何時清理鼻腔,都要確保手部和工具的清潔,以防止細菌進入鼻腔引發感染。
如果你發現自己需要頻繁地清理鼻腔,比如每小時或更頻繁,這可能是鼻炎、過敏或其他鼻部疾病的癥狀。
同時,過度清理鼻腔可能會破壞鼻腔內的自然保護層,引起鼻子干燥、刺痛或出血。因此,如果你感到鼻腔過于干燥或不適,可能需要減少清理的頻率,或者使用一些如鹽水鼻噴霧這樣的產品來幫助保持鼻腔的濕潤。
▲圖片來源:Giphy
不小心把鼻屎吃進去會發生什么?
這得有多不小心才會把鼻屎吃進嘴里呢?相信有不少「小可愛」都吃過鼻屎,因為想知道鼻屎的味道……沒錯,好奇是人類的天性,但什么都好奇只會害了你……
鼻屎里面包括了一些微生物如細菌和病毒。鼻子其實是呼吸系統的一個重要防線,能夠捕捉并困住這些潛在有害的微生物和顆粒,防止它們進入人的肺部。
如果將鼻屎吃進去,大多數情況下,胃酸可以殺死鼻屎中的大部分細菌,使其不再具有傳染性。然而,盡管吃鼻屎的風險較低,但它仍然可能增加口腔和咽喉感染的風險。并且,手指和甲縫中經常有許多污垢,其間的病菌更是不計其數,會增加身體細菌感染的風險。
所以,注意衛生,謹慎吃「屎」。
好啦,今天的內容就先到這里啦,你還有哪些關于鼻屎的疑惑嗎?歡迎留言區一起討論啊~最后也別忘了點個贊或者在看,大家一起get這種「臟臟」的小知識吧!
早安,我愛這個世界。
參考文獻
[1] Gupta A, Dhingra A. Chronic Rhinotillexomania Leading to Unilateral External Nare Stenosis[J]. Cureus, 2018, 10(8).
[2]Chacko, A., Delbaz, A., Walkden, H. et al. Chlamydia pneumoniae can infect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via the olfactory and trigeminal nerves and contributes to Alzheimer’s disease risk. Sci Rep 12, 2759 (202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