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在線學習”
獲取更多資訊!
臺州開大正在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由學歷繼續教育為主向學歷繼續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并重轉變,致力于成為當地學習型社會建設的主陣地和主要渠道。
文/《在線學習》主筆 何曼
臺州開放大學主校區坐落在臺州市椒江區,日均人流量超過5000人次,全日制學生與開放教育學員交織,社團活動與創業孵化并行,呈現出獨特的“教育磁場”效應。這正是臺州開放大學黨委書記王煥斌口中“扎根臺州大地”的生動實踐。作為浙江省首家更名的地市級開放大學,學校以終身教育體系大平臺為支點,撬動著區域教育生態的深刻變革。
“哪里需要教育,開大就去哪里。”王煥斌在與本刊對話時表示,臺州開放大學要將教育觸角延伸到臺州產業神經末梢、延伸到田間地頭、延伸到企業園區、延伸到社區角落、延伸到行業協會、延伸到部門單位,延伸到創業個體,像“電網”一樣布滿臺州大地,服務終身學習型社會和技能型社會建設。
從學歷繼續教育到終身教育服務的戰略轉身
“更名不僅是牌子的更換,更是辦學理念的重構。”王煥斌強調,學校在 2022年完成戰略轉型,提出“12345”發展思路,即:以需求導向為核心,實施“合格+特長”與“本土化人才”雙培養計劃,聚焦服務地方發展、強化系統影響力、提升師生價值三大目標,構建職業教育、老年教育、社區教育、靈活教育四大平臺,最終形成“五光十色、多彩斑斕”的終身教育體系。
在實踐層面,這種轉型體現在空間的無限延伸。學校將課堂設在鄉村文化禮堂、社區服務中心、企業生產車間,直屬教學基地達百余個。這種“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課堂”的辦學模式,使學校學歷繼續教育規模連續三年保持1.6萬人次以上,非學歷教育突破2萬人次。“我們的愿景是:讓每位臺州市民都能在臺州開放大學找到適合自己的課程或教育項目。”王煥斌說。
面對百畝校園空間限制,學校采取了新的學習模式:培訓開班與結業均在學校,而中間的學習實踐環節則安排到各個縣市區的基地進行。這一模式不僅有效緩解了學校的辦學空間壓力,同時也極大地提升了學員們的興趣與參與度。
更具突破性的是學校構建的全齡段教育光譜:實現了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從學歷繼續教育到非學歷教育的全覆蓋,開放教育、高職教育、中職教育、農民教育、老年教育、社會培訓教育、職業技能教育等十大教育類型相互交融,為不同年齡、背景與需求的人群,提供了豐富且多樣化的學習選擇。“這就像一座知識立交橋”,王煥斌說:“每個學習者都能找到契合自身的上升通道,實現學歷與能力的雙提升。”
以特色聯盟實踐?構建共富生態圈
在臺州開大共同富裕創業孵化園內,350余家企創聯盟成員與150家農創聯盟企業構成了獨特的創新生態。這里既有智能裝備制造企業實現年產值數億元,也有餐飲連鎖品牌在疫情期間逆勢擴張至550家門店,更有90后學員打造網紅文旅地標——“天空之城”。
作為臺州開大深化產教融合的創舉,企創聯盟以“平臺+行業+企業”為一體,構建了一個龐大的產教融合服務體系。王煥斌介紹,該聯盟自2021年成立以來發展迅速,參與企業已從最初的200多家增加到如今的350余家,涵蓋了各行各業。未來五年,聯盟計劃將企業數量發展到1000多家,進一步壯大產教融合的力量。
自成立以來,企創聯盟便積極開展各類活動,促進校企、企企之間的深度合作。通過深入推進“走百業、訪千企”活動,聯盟代表團實地走訪各聯盟企業,傾聽企業心聲,了解企業需求,不斷加強聯盟建設。同時,聯盟還邀請專家學者及優秀學員舉行企業發展沙龍等活動,助力企業智治,緊扣國際國內大數據環境與企業發展時代脈搏,為企業轉型發展把脈獻策。例如,葛洲壩水務(臺州)有限公司在參加企創聯盟首期合作交流后,與多個聯盟單位就黨建聯盟、人才培養、職業技能培訓、企業資源共享等主題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此外,企創聯盟還形成了包含先進制造型、地瓜經濟型、鄉村文旅型、國學研創型、直播電商型(播商創新型)等“五大創業模式”,為不同領域的企業提供了多樣化的發展路徑。
“我們打通了全日制與非學歷教育的壁壘。”王煥斌表示,學校構建了“引企入校—協同育人—成果轉化”的閉環。學生在這里既能獲得實訓機會,也能通過項目孵化實現創業就業。這種“教育即產業,課堂即現場”的模式,被專家評價為“破解產教融合難題的創新樣本”。
在鄉村振興領域,臺州開大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學校掛牌臺州鄉村振興學院,開展“百千萬”行動——“百名導師聯百鄉助共富 千名村干部素養提升 萬名農民大學生助推鄉村振興”。學校還成立了鄉村文旅聯盟。該聯盟緣起于2024年12月,臺州開大牽手仙居和天臺四個帶“溪”的鄉鎮,完成了“天仙配”。這是臺州開大探索“高校+鄉鎮+聯盟+共富主體”全產業鏈協同發展的共富模式,也是在2023年“高校+企業+強村公司”共富模式基礎上的創新升級。
王煥斌表示,“四溪”聯動“五好”融合的協同發展模式,是貫徹浙江省委省政府深化“千萬工程”縮小“三大差距”推進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工作決策部署的創新實踐。這一模式的推行,將直接惠及城鄉居民,推動鄉村經濟的全面發展。
作為“四溪”聯動“五好”融合協同發展模式的運營平臺,鄉村文旅聯盟匯聚了臺州鄉村文化旅游領域的各方精英與力量,并以共享的形式,整合“四溪”特色優勢資源;以好山、好水、好糧、好田、好品構筑鄉村文旅精品線,形成“四溪”聯動的農文旅商體融合的全產業鏈。
王煥斌透露,四溪“天仙配”項目將圍繞打造“天仙配”文旅品牌和產品展開,重點完善旅游配套設施、發展特色農業、培育新興產業,并加快推進人才入鄉等工作。在這個過程中,臺州開大將負責牽頭組織、統盤協調、總體把控、資源對接和人才培訓等工作;臺州鄉村文旅聯盟則負責總體規劃及設計、總體策劃及對接、總體運營及落地等具體實施環節;而四個鄉鎮則負責落實政策措施、項目立項報批、基礎配套設施建設、運營機構配置、人才調配及相應資金支持等保障工作。“通過各方共同努力,在推進均衡發展、加快縮小‘三大差距’、實現共同富裕的實戰中,不斷拉伸和做強區域經濟鏈、鄉旅產業鏈、民生共富鏈,全面推進四個鄉鎮農文旅商體的高度融合和高質量發展。”
首屆臺州鄉村振興學院農民大學生農產品品牌推介會
奮力建成全國一流地市級開放大學
展望未來,臺州開大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緊密圍繞轉型發展的核心任務展開規劃。“我們的發展路徑正由學歷繼續教育為主向學歷繼續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并重轉變,這一轉型不僅關乎辦學方向的調整,更涉及背后力量與機構設置的全面革新。”王煥斌介紹道。去年12月,學校進行了機構改革,增設了老年教育學院、社區學院、社會培訓學院、農民學院等專門負責非學歷教育的部門,這是轉型的關鍵一步。
在此基礎上,學校進一步細化布局,計劃構建老年教育的三大板塊:康養中心、藝術中心和銀藍中心(技能提升)。每個板塊都將建立相應的企業資源建設聯盟,如康養聯盟、藝術聯盟和銀齡技能聯盟,并鏈接一系列實訓基地,如康養基地、藝術基地等,以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和教育生態。
“當前,開放大學正處在一個難得的發展窗口期。”王煥斌強調,“在轉型過程中,我們必須抓住這個機遇,加速與各行業部門的合作,建立如工匠學院、應急管理局安全學院等行業學院,這些學院擁有豐富的培訓資源和廣闊的市場潛力。”他表示,學校致力于成為當地學習型社會建設的主陣地和主要渠道。為此,他提出了以下設想:
一是橫向構建資源共享聯盟。將臺州區域內的各類學習資源提供機構和物質機構,如圖書館、博物館、新華書店、科技館、數字館、書畫館等,緊密聯合起來,形成資源共享、協同發展的強大聯盟。
二是縱向貫通四級教育網絡。以開放大學為核心,串聯起縣級開放學院,將鄉鎮的成教、社區學校納入開放大學體系,構建起市縣鄉村四級順暢、高效的教育網絡。
三是打造數字學習資源“大腦”。依托國家開放大學和各省開放大學的平臺資源,打造“學習超市”,將學校的各類教育資源整合到數字化平臺上,實現課程的在線推送、直接繳費等功能,形成一個功能完備、便捷高效的數字學習資源中心。
四是激發全民學習熱情。在持續開展終身學習活動的基礎上,學校將舉辦“五學聯動”活動,充分發揮開放大學在推動當地學習型社會建設中的引領作用,提升學校的影響力和地位,奮力建成全國一流地市級開放大學。
來源丨《在線學習》雜志 2025年4月刊(總第113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