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停放在立體停車場內,非常擁擠。
一段時間來,有市民發現在我市的部分公共停車場或停車位,出現了新能源車難以停放或停放時太擠的問題。記者實地走訪我市商場、小區、立體停車樓,發現隨著新能源車的車身尺寸日益“發福”,停車難問題愈發凸顯。
地點:輪渡公交總站附近的立體停車場
四個輪子幾乎貼著停車位邊緣
市場上的大尺寸新能源車越來越多,以華為問界、理想、蔚來為例,中大型SUV的車身長度能達到5米至5.3米,寬度近2米。而標準車位寬度在2.2米-2.5米,機械式車位寬2.25米-2.3米,長度均為5米左右。
為了驗證這些車輛是否能順利停放進一些特殊車位,記者駕駛一輛車長5米、車寬2米、車高1.7米的蔚來SUV進行實測。
13日上午,記者首先來到位于輪渡附近的海光大廈停車樓,現場保安介紹,停車樓允許寬度2米左右的車輛進入,記者駕駛車長5米的車輛嘗試進場時,發現車身和停車樓的坡道距離僅為10厘米左右,可能出現剮蹭,只好倒車退出。
隨后記者駕車來到湖里華美空間的立體停車樓,保安告知記者,由于自動停車機械的最大承載車輛尺寸為長5.3米、寬1.95米、高1.55米,記者駕駛的車輛尺寸已經超出,無法停放。“有些新能源車尺寸合格,但車輛較重也不能停進停車樓。”保安說。
如今,不少停車場推出立體停車服務。記者在輪渡公交總站附近的立體停車場停放時,車輛的四個輪子幾乎貼著停車位的邊緣,甚至出現了車胎壓邊的情況。記者下車后用卷尺確認車位寬度約2.2米。“我開的SUV長度接近5.4米,停進這種立體停車位很吃力。”在現場,另一位車主張先生因為車輛尺寸原因,只能去其他停車場停車。
地點:禾祥西路附近一個老小區
停車后無法下車 只得啟動自動泊車功能
部分老商場及老小區的停車位,由于建設時間早,且當時尺寸較大的車型不多,所以車位設置相對擁擠,這也給駕駛大型車輛的車主帶來不便。在南中廣場,記者駕車試圖停進一個標準車位,但由于施劃的車位緊靠一根承重柱,另一邊還停放著一輛中大型SUV,記者只能慢慢倒車,以傾斜的角度將車停進車位。
在禾祥西路附近一個老小區,記者在停車過程中同樣遇到此類問題,車位的兩側均停放著新能源汽車,當記者停進車位后發現自己無法下車,只能選擇先將車輛在車位前回正后,使用自動泊車功能將車移進車位。
“早期車位施劃時車位間并沒有留夠距離,導致現在如果相鄰車位停著兩輛大車,就會出現想下車卻無法開門的情況。”小區居民張女士認為,如果在泊車過程中出現碰撞,容易產生矛盾糾紛。
支招
“大塊頭”停車有技巧
面對不同停車場的復雜環境,越來越“胖”新能源車如何實現安全、便捷停放?本報邀請20年駕齡的駕校教練吳先生為您提供專業停車技巧。
吳教練建議,市民購買新能源車后,應掌握自己新能源車的長、寬及轉彎半徑等關鍵尺寸數據。這樣在看到停車位時,能迅速判斷是否可以停入。
此外,由于當下新能源車都有不少輔助駕駛,車主可以開啟車輛的360°全景影像,能清晰看到車輛周圍的情況,包括車輪與路邊、車位線的距離,幫助精準停車。若沒有360°全景影像,要合理使用后視鏡——倒車時不僅要看左后視鏡,還要頻繁觀察右后視鏡,確保車輛左右兩側與障礙物或其他車輛的距離都安全。
如果對自己停車沒有把握,或者停車位周圍情況復雜,可以請人幫忙指揮。吳教練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在購買車輛時,應該按需購買,切勿貪圖車輛大尺寸帶來的滿足感而忽略日后在駕駛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非”字形停車位:建議盡量將車輛與車位調整成垂直位置。以車輛B柱為參考,比如以第一號車位為參照物,讓B柱對準它,基本可以倒進第三號車位,然后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微調。
“一”字形停車位:先將車滑過欲停車格,與前方車格內的靜置車輛平行對齊,接著右打方向盤,當兩車角度在45°后,觀察并回正方向盤慢慢后退。過程中注意控制車速,不要受后車催促影響而慌亂。
(文/圖 廈門日報記者 薛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