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發式教學是一門教學藝術,它既給老年大學學員們以知識的甜美,視野的開闊,又給他們情緒的感染,精神的享受和思維的激發。以喚起學員們學習興趣,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彰顯自身的價值。在推進和發展老年教育事業中,教師是老年教育工作的中堅力量,就老年大學教師而言,不僅要有專業知識、勤勉與敬業、甘于奉獻的精神,教師還需要認識和掌握老年教育的客觀規律,并結合老年教育實踐,樹立正確的教育觀點,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本文就啟發式教學方法在實踐中的運用,進行初步探討。
一、因勢利導 激活老年學員學習動力
(一)“引領”。老年教育是一種完善人、升華人、提高老年群體素質的教育,它融教育、教學、活動于一體,其目的是為了滿足老年人求知、求樂、求健、求為的需求。在教學中一靠知識的力量,二靠教師人格的力量。知識的力量是感召力,說服力。教師人格的力量是影響力和凝聚力。教師既重授業,更重傳道。所謂“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在教學中:教師要做到啟發式教學,“引領”入門,激活其靈性。如,2022級攝影班利用攝影名家作品和國家級大獎作品為范例,作教學示范就起到了積極的引領作用。學員在讀圖、賞圖的學習過程中感到有愛好的興趣,從而能夠自覺地、熱心地、專心致志地、念念不忘地去從事學習。起到了調動學員的學習情緒和對老年大學教學的認同感、親和力、凝聚力的作用,這正是老年大學的優勢所在。
(二)“加熱”。一是目標激勵,幫助學員制定個人學習規劃,二是典型激勵。例如,彩鉛班有一名學員,過去從未學過繪畫,在老年大學學習后,她的作品被《云南老年報》采用,大大激發了她的學習興趣,她后來還被安寧市美術家協會吸收為會員。安寧市老年大學就是以學有所獲、學有所成的事例鼓勵學員,收到“加熱”成效。
(三)“催化”。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把能力的培養、方法的傳授放在重要位置,使學員不僅自己學會、掌握,而且懂得怎么學、怎么用,這樣才能在學校、在家庭、在社會當好“二傳手”。老年人在學習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困難,這是正常的。教師既要幫助學員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又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凡是決心攀登高峰的人,總能找到出路。啟發學員大膽提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讓他們現身說法,互相研討,共同提高,起到互動“催化”的效果。
二、為人師表 調動老年教育“教與學”兩個積極性
(一)好為人師。老年大學學員與其他在校學生不同,他們有幾十年工作經驗和生活實踐,盡管記憶力稍弱,但一般具有較強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這給師生互動,相互啟發提供了先決條件。在課堂內外進行交流與溝通、問與答,調動教與學的兩個積極性都起到了積極作用。為激發學員興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注意運用淺顯易懂、形象鮮明的語言、視圖、圖表,讓學員感到聽課是一種藝術享受,使他們不僅“樂意聽”,而且“聽得懂”,“學得會”。教師還努力通過幽默、風趣的語言,給學員以興味、尋味、情味,使學員深入思考,悟出“笑外之音”。為激發學員興趣,教師努力使教態充滿魅力。專業的教學不僅需要語言,還要有動作、面部表情以及眼神的輔助,這就要求教師的肢體語言要規范、得體、端莊。實踐證明,運用有魅力的教態語言,可以通過更換對學員的刺激方式,引起和抓住學員的注意力。
(二)情為人師。老年大學學員來學習“求知”并不是唯一目的,情感交流也是重要因素,課堂是平臺,要讓學員們享受到溫馨和諧的人際關系。營造出互信、友愛、團結的環境氛圍,讓學員產生“家”的感覺。
(三)心為人師。教師要教書育人,在思想上、心靈上的啟迪才是教學的目的。把聽課變成享受,把活動當作溝通,把授課當作分享。教師要尊重學員的心理需要,傾聽學員對問題的想法,發現其閃光點,形成共同參與,共同思考,共同協作,共同解決問題,真正產生心理共鳴,觀點共振,思維共享,影響共有。如:用一些攝影佳作,帶回班上與全體學員共享。這就是通過“多學”而得于“多聞”。“多聞”、“多見” 、“多識”就是博學的基礎,也就是說一切知識必須從自己的認知感覺或前人的經驗中去尋找,使學員達到“博學”的景地,逐步提高自己作品的水平。
三、循循善誘 探索啟發式教學的方法
(一)理清知識點。教師們認真研究授課方法創新,每一個教學環節——新穎、充滿藝術性的導入,使學員把學習看作一種精神享受;精彩、富有啟發的設問,使課堂生機勃勃,教學有聲有色;因勢利導的問答,在循循善誘中進行,啟發學員積極思維;生動精當的案例,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妙趣橫生;充滿激情、少而精的講授,使學員在啟發中頓悟;有目的的、適當的課堂討論,引導學員積極思維,明辨是非,更有興趣地投入學習;巧妙設置的懸念,吊起了學員胃口,引起學員強烈的求知欲望;實事求是的點評,既揚起學員自信的風帆,也使學員看到不足,有效地調動積極性。
(二)選準切入點。從老年學員實際出發,引導學員掌握知識的重點和難點。教師摒棄了“滿堂灌輸”的慣常作法,而是注意掌握課堂氛圍,適時點撥。“一石激起千層浪”,這種教學方式可以使原本沉悶的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讓學員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迸發出創新思維的火花,逐步樹立起創新意識,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講評關鍵點。講評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講評可使學員們明確攝影中存在的問題,激發學習興趣。講評都是由教師與學員共同參與的。先由學員上講臺,對自己的習作在點、線、面、主體、布局等方面暢談自己的看法,再由教師進行歸納總結提高,幫助學員們找出有歸律性的東西。講評中,許多學員把講評別人的作品與談自己的心得結合起來。創作者聽了心悅誠服,授聽者深受啟發,在每次講評課和經驗交流會上,學員們爭先恐后上講臺,互相切磋,氣氛活躍,學員和教師教學相長,其樂融融,充分體現了課堂教學中學員的主體精神。
(四)抓好習用點。把已學得的知識,通過溫習與檢驗,也才算是真正獲取了知識。從“學”、“思”到“習”這在認識上是一次飛躍。老年大學的學員,記憶力已不如從前,因而在學到一定知識后,“習”就顯得特別重要了。因為時時熟習,學攝影者,能創作;學歌者,不忘歌;學跳舞者,能善舞。由班委會組織,由全體學員參與的攝影鑒賞課,每學年辦展覽等讓學員得到“學”、“習”與“行”的結合。老師在實踐課中,除講好理論知識外,還要手把手教學員操作相機、構圖、用光和拍攝。
(五)提高自身點。教師在學員心目中是文化的化身,他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又成就和提升了自身文化。教師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教學質量。教師的知識豐富,專業性強,并且講課生動,學員就愿意聽、認真聽,效果就好;如果教師講課死板乏味,沒有吸引力,老年人就不會有興趣,而且還會感到這是一種壓力。因為他們一方面是為了學習知識,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因此,教學質量的提高還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提升自身水平的同時,必須繼續學習,不斷適應教學發展的需要,探索專業發展現狀,不能一味要求學員怎么做,而是首先應要求教師自身應該怎么做。教師專業知識的提高,是搞好教授專業課程的基礎。
總之,在老年教育教學中,運用啟發式教學,是一種教與學聯動、學與學交流,能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效果顯著的一種教學方法。它的運用,對提升教學效果,創辦特色學科、專業,都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安寧市老年大學 王衛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