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常遠
編輯 重點君
劃重點:
1. 微信“壟斷”不是來自技術壁壘,而是網絡效應。 游戲綁定了“成癮+社交”。 騰訊大DAU游戲正在變得長命化和平臺化。
2. 騰訊電商是為微信生態內的商業和內容創作者提供變現閉環,提升用戶停留時長和商業價值。
3. 好的商業模式與組織文化可遇不可求 。勤奮經營最多只能保證企業不掉隊,戰略選擇以及由此構建的商業模式,才是企業最堅固的護城河。
如果要選一家商業模式最好的中國公司,毫無疑問就是騰訊。
昨天,騰訊發布一季報,從營收、扣非利潤,到各細分業務,幾乎所有數據全部超預期。騰訊財報最核心的亮點:一是,游戲業務穩健增長,帶來穩定的現金流;二是,AI正在重構騰訊的商業組織,既降本又增效,把毛利率從53%提升至56%,未來很有希望提升至60%以上。
關于財務數據本身的討論已經非常多,今天就不再贅述。我們重點討論三個最關鍵的問題:
第一,騰訊微信生態和大DAU游戲的護城河有多深?
第二,騰訊下一階段增長來源是電商、廣告還是AI?
第三,為什么商業模式和組織文化比勤奮經營更重要?
|微信生態和大DAU游戲的護城河
在國內,微信已經從社交工具轉變成基礎設施。14.02億月活用戶、高頻的熟人關系鏈、覆蓋支付、內容、服務的全場景生態。這種“壟斷”不是來自技術壁壘,而是網絡效應。用戶越多,連接價值越高,遷移成本也越高。
比如,微信支付能占據大半壁江山,核心邏輯是“發紅包”、“掃一掃”已成為普通中國人的習慣性動作,用戶不會為了支付而多裝一個App。即便短視頻沖擊用戶時長,微信依然能通過視頻號、小程序等工具將流量閉環在生態內。過去幾個季度,小程序交易額持續快速增長,也證明了微信生態“從流量到交易”的轉化效率。
游戲則綁定了“成癮+社交”。一季度,騰訊游戲本土和海外分別大幅增長24%和23%,這主要來自《王者榮耀》《和平精英》等長青游戲的強勁表現,以及《DNF》《三角洲行動》的新增貢獻。和去年相比,今年上半年是一個“游戲小年”。前四個月幾乎沒有新的爆款手游上市,接下來兩個月已確定排期還有爆款潛質的新品也很少。這將進一步鞏固了騰訊游戲在國內市場的地位。
我們看到,騰訊大DAU游戲正在變得長命化和平臺化。這類游戲的成功在于高DAU(日活躍用戶)+低ARPU(用戶付費)的商業模式。這種模式不僅抗周期,還能通過AI持續優化體驗,如《王者榮耀》、《和平精英》引入AI隊友提升留存率。最終形成“用戶黏性-付費意愿-內容迭代”的正循環。
一位游戲行業資深從業者告訴《劃重點》:《王者榮耀》低星段位比賽,幾乎都是AI劇本,也就是說AI能決定玩家這局比賽匹配到什么隊友,是輸還是贏。用戶就算知道,也樂意參與其中。
騰訊對游戲產品的迭代和運營能力毋庸置疑,當然也并非無懈可擊。去年網易《蛋仔派對》的崛起暴露了騰訊在UGC(用戶生成內容)社交游戲上的短板,騰訊當時如臨大敵,試圖用《元夢之星》反擊,一度非常被動。
|下一階段增長來源:AI、廣告和電商
市場總是關心未來的增長動力。對騰訊而言,AI是長期戰略,廣告是短期現金牛,電商則負責盤活生態。
騰訊AI投入巨大,一季度資本開支274.8億元,同比激增91%,主要用于AI算力基礎設施(如GPU采購)和原生AI產品研發。除了自研大模型“混元”稍落后同行,騰訊在云服務、廣告優化、游戲開發等領域的AI應用,都走在前列。從財報中,我們看到云服務收入的增長,部分得益于AI相關的算力需求,廣告、游戲等業務效率提升,背后也都有AI支撐。
短期來看,AI提升的是現有業務效率,也就是通過技術去提升現有商業模式的上限,讓廣告更精準、游戲體驗更好、內容推薦更個性化、云服務更智能。長期來看,AI則有可能催生全新的商業模式和增長點,比如模型即應用、Agentic AI等應用,甚至AI操作系統。移動互聯網時代,騰訊通過微信拿到了船票,AI時代也必須拿到。
一季度,騰訊廣告收入同比增長20%,要知道目前廣告行業整體大盤增長只有低個位數。這背后受益于微信生態“三劍客” :視頻號、搜一搜和小程序。視頻號補齊了短視頻短板,搜一搜打通了信息閉環,小程序則構建了交易場景。目前,中國廣告主更關注“品效合一”,很少再為純品牌曝光買單,更希望既有品牌曝光、又有效果轉化。這種趨勢變化讓微信生態頗為受益。比如,視頻號櫥窗升級為“微信小店”后,品牌可通過朋友圈廣告直接跳轉交易,轉換效率大幅提高。
目前視頻號是微信體內第二大廣告收入類型,加載率只有4%,與短視頻同行存在不少差距。提及提高視頻號加載率是今年支撐騰訊廣告在不確定的大宏觀環境下,能夠保持增長的核心驅動力。
電商方面,微信事業群近期成立電商產品部,負責微信內交易模式的探索。馬化騰在昨晚財報電話會上回應說:“電商最新的組織調整其實規模很小,變動并不大,也無需過度解讀。”
不難理解的是,騰訊電商不是要再造一個淘寶或京東,而是利用微信生態內的社交關系和內容形態,發展“社交電商”和“內容電商”。小程序電商和視頻號帶貨是其主要載體。騰訊做電商,更多的是為微信生態內的商業和內容創作者提供變現閉環,提升用戶在微信內的停留時長和商業價值。它的增長,也更多地依賴于微信生態本身的活躍度和視頻號等新產品的用戶時長。
|好的商業模式與組織文化可遇不可求
騰訊持續成功,核心原因它擁有一個在數字時代被證明的頂配商業模式:基于國民級社交平臺構建的、能夠不斷生長出新業務形態(游戲、金融科技、云、內容、電商)的生態系統。這個模式的強大之處在于,它有極強的用戶粘性,有天然的流通和獲客優勢,有多種變現手段且相互協作良好。
這個商業模式,是馬化騰等騰訊管理層早期一系列戰略選擇的結果:選擇全面移動社交,構建開放生態,在游戲領域投入重兵,進入金融科技等等。這些“選擇”定下了公司的基本盤和發展框架。BAT三家中,阿里主營電商業務,百度主營搜索業務,都遭到了不同競爭對手的持續蠶食,兩家公司也在發展中逐步落后騰訊。
騰訊的組織文化,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圍繞其商業模式和戰略形成的。比如內部的“賽馬機制”,鼓勵不同團隊在同一領域探索,這有助于在不確定性中找到正確的“選擇”,也為生態系統注入活力。雖然這種文化可能帶來一些內部消耗,但在發現和抓住新機會方面,擁有強大的生命力。
在一眾企業家中,馬化騰溫和、謙遜、利他,對合作伙伴保持充分信任、尊重與授權的領導風格,這區別于人們傳統認知中卓越領導者威嚴、冷酷與難以親近的英雄形象。也讓他能夠凝聚起核心總辦成員:張志東、曾李青、陳一丹、劉熾平、任宇昕、張小龍與湯道生等一眾杰出人才,對內塑造組織活力,對外充分釋放善意。
|結語
企業的命運,早在選擇商業模式時就已注定。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商業世界,勤奮經營最多只能保證企業不掉隊,戰略選擇以及由此構建起來的商業模式,才是企業最堅固的護城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