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的多事之秋
封面 I 雷軍微博
作者 I 李東陽
報道 I 李東陽朋友圈
由小米SU7 Ultra宣傳問題引起的疾風驟雨般的攻勢,仍在席卷著雷軍以及小米汽車!
昨天,#雷軍微博設置關注100天才能評論#話題登上熱搜,小米集團公關部總經理王化稱:主要是為了防水軍。
圖源:微博@王化
事實上,自從退車風波爆發,雷軍的評論區的確有了些不合群的聲音,這些人有的是車主,當然也有人認為里面充斥著來搗亂的黑粉。
咱們都知道,自從3月底小米SU7事故爆發后,雷軍社交媒體一直處于半停滯狀態,直到最近幾天才宣布要重回正常節奏,再次做回掌管流量的神。
但很多人都在說,小米模式正在被流量反噬,這次小米SU7 Ultra風波足以說明問題,流量的雙刃劍威力一覽無遺。
不過對于小米汽車而言,流量崇拜這一招讓自己完成了出世即成功的壯舉,完全切割相當于自斷一臂。
我想此時此刻雷軍的心里是掙扎的,因為輿論重拳、宣傳問題、銷量起伏等質疑壓得小米汽車喘不過氣。
如何從泥沼中突圍,雷軍和小米汽車需要給出自己的答案。
這是一個擅長造神的時代,更是一個擅長毀神的時代。
以至于有人感慨,造神千萬別選活人,因為一定會翻車。
企業大佬們不是不知道每一波流量都被標明了反噬的代價,但看著小米汽車上市后的“潑天流量”,還是讓車圈明白了成為超級IP之后的威力:砸錢都砸不出的傳播數據,僅憑老板一人就可以實現;賣車不僅僅是賣車,還可以是賣話題。
雷軍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他清楚的知道自己成功的一部分要歸功時代:“不管你多么聰明多么勤奮,我覺得永遠不要低估風口的重要性?!?/p>
流量對當下車圈的加持作用,正是風口的一部分。數據顯示,小米汽車2024年全年交付量為13.68萬輛,刷新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新品牌首年交付量紀錄;52.99萬的小米SU7 Ultra,上市 72 小時大定突破1.9萬臺。
很難用具體數據說明營銷的威力,但雷軍這一次迫切回歸營銷場的姿態足夠說明問題。
圖源:微博@雷軍
5月10日,雷軍在微博發文:“過去一個多月,是我創辦小米以來最艱難的一段時間,情緒比較低落?!彼瑫r更新了健身打卡日常,這是其回歸正常宣發節奏的宣言。
與此同時,與雷軍一塊登上熱搜的是SU7 Ultra風波升級,顯然這個不速之客,成為了雷軍正常宣發的一根刺。
圖注:微博熱搜話題
畢竟小米汽車已經給出了解釋與解決方案,但網友們還是希望雷軍站出來給予解釋,因為雷總的光芒是許多人選購小米汽車的首要動力。
不過小米的態度似乎很明確,那就是解決問題有專門的渠道,切勿影響其他方面。
正因如此,雷軍微博評論設限,誓要捍衛正常宣發節奏。
而且昨日小米還公布了一起網絡侵權糾紛,一位博主因在多個社交媒體平臺侮辱雷軍、小米,被判道歉并賠償6萬元!
這正是小米對于堅決捍衛自身權益的一個信號,釋放得恰到好處。
但回過頭來看,雷軍或許該重溫自己說過的話——造車的確是小米史上最瘋狂的決定。
特別是他把自己的個人IP跟小米汽車強烈地強綁定在了一起,一旦出事,大規模的輿論都會要求雷軍來親自作出回應,并持續回應。
拋開銷量談一切,就是耍流氓。
小米汽車的焦慮不無道理,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李顏偉提供的上險數據顯示,小米汽車銷量已經連續三周出現環比下滑,今年16周到19周,小米汽車(小米SU7和小米SU7 Ultra)銷量分別為0.72萬輛、0.70萬輛、0.57萬輛和0.52萬輛,其中,小米SU7銷量分別為0.67萬輛、0.64萬輛、0.52萬輛和0.47萬輛。
圖源:微博@每日經濟新聞
這些數據換到其他車企身上或許不足為奇,但小米汽車很久沒吃過這種苦頭了。
可以肯定的是,目前小米SU7 Ultra的風波或許會對其銷量造成一定影響,這是雷軍和小米汽車遭遇的大考。
其實在“3·29小米SU7爆燃事故”后(3月29日,第13周),小米SU7的銷量經歷了起伏,在今年第13周~16周的銷量分別為0.71萬輛、0.46萬輛,0.58萬輛和0.67萬輛。在第16周達到近期銷量高點后,小米SU7 隨后周銷量連續環比下降。
如今事故原因仍未完全出爐,后續銷量究竟會受到多大的影響或許沒人敢肯定。
圖源:微博@浪漲科技
更要命的是,下一代小米YU7正處于上市前夕,本次風波如果影響到其他車型想必是小米最不愿看到的。
我想這也是雷軍著急恢復正常宣發節奏的原因之一,之前的上海車展,小米YU7就未出現,當然有規避輿論的考量。
按照小米汽車打造爆款的能力,極大可能這將是繼小米SU7之外,又一個頂流新車。
現在距離這款車的發布時間最多也只有一個半月,雷軍必須回來,質疑與拷問也必須平息,以確保這款車萬無一失。
畢竟在SUV領域,仍舊是群狼虎視眈眈的局面,問界、蔚來、理想、小鵬、極氪、特斯拉,個個都是一幅要將對手生吞活剝的架勢。
如今隨著雷軍重回一線營銷場,小米又撿起了自己最強武器,但最新階段的營銷該怎么玩是個問題。
因為如今人們對于雷軍搞營銷的看法開始分野,認為IP生意的過度曝光,會增加品牌的脆性。
籠罩在巨大的流量下到底該如何把控風險,或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站在整個行業視角來看,雷軍和小米汽車如今的遭遇其他新勢力車企多多少少都經歷過,類似的拷打只多不少。
但雷軍的特殊之處在于,這是車圈幾乎唯一一個“大男主劇本”,這條路能否走通意味著流量對車圈的作用能否持續。
時至今日,除了all in的雷軍還在網紅之路上往前沖,其他大佬們都在風潮過后基本進入了幕后“隱身”模式。
這是雷軍的一種天賦。
如小米衛生巾、小米之家能夠成為全網許愿的對象,這都是雷軍營銷成功的一面。
現在,小米汽車又以性價比策略整頓了汽車圈,作為消費者,我們感受到的是雷軍作為“雷神”帶來的“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好產品。
甚至可以說,小米是一眾新勢力車企中成功建立起自己品牌信仰的車企,這種無與倫比的忠誠度,體現在銷量以及小米汽車的熱度上。
圖源:微博@雷軍
但另一方面,恰恰是這樣的車企更容易承受關注的反轉,流量反噬是一部分,把擁有和其他車企一樣的頑疾擺在臺前,讓更多的人評議不是件容易事。
正因如此,“3·29小米SU7爆燃事故”以及小米SU7 Ultra宣傳事件影響力才會如此龐大。
以往人們愛雷軍的謙遜有禮、愛他的富而能仁,愛他人到中年眼里依然有光不油膩,愛他擁有千億資產但從不高高在上、也沒有爹味......
但當產品問題橫亙在眼前時,愛意會盡數轉化為恨意!小米汽車的困境,其實是互聯網企業跨界造車的典型樣本。
它警示行業:流量可以快速制造爆款,但無法替代對制造業的敬畏;參數能夠點燃消費沖動,但只有真實價值才能維系品牌生命。
當然了,對于一家新車企,問世即成功以及算得上奇跡了。
接下來,雷軍和小米汽車需要持續升級,用實際行動化解互聯網企業跨界造車的深層矛盾。
屬于雷軍的造車路上的磨礪或許才剛剛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