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英明(左)與桃林鎮退役軍人服務站工作人員韓青春查看茶樹長勢情況
融媒通訊員徐春光 肖柏明
“去年底,村民人均年純收入超過2.06萬元,比2023年同期增長了10%。”這是桃林鎮初家溝村網格黨支部“兵支書”程英明交出的成績單。
谷雨時節,漫步在初家溝村七彩山道,村里千畝梯田式茶園盡收眼底,一壟壟嫩綠的茶葉青翠欲滴,陣陣茶香沁人心脾,目之所及的美景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在村子前邊,有一個面積96畝的水庫,清澈的湖面倒映著環抱的山巒,儼然一幅濃墨重彩的山水畫。2019年11月,29歲的程英明被推選為初家溝村網格黨支部書記,上任伊始,他把這個湖命名為“初心湖”,寓意為不忘初心。他與鄉親們一道在鄉村振興戰場上拼搏奮進,大力改善村民生活環境,并因地制宜走以茶葉為主,果樹和櫻花苗木等傳統產業為輔的“茶旅一體化”發展路子,帶領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程英明心里明白,想要初家溝村真正富起來,必須做好“靠山吃山”這篇大文章。初家溝村低山丘陵環繞,背風且向陽,氣候水土非常適宜茶葉種植,這里露天茶葉比周圍茶園提前25天左右采摘,是名副其實的當地露天“明前茶”,被譽為“36緯度最北端‘茶葉最先覺醒的地方’”。
“今年入春來得早,氣溫也比較高,管理到位,露天茶葉長得很壯實,清明前就已經開始采摘。”程英明介紹說,村里的所有茶園全部采用羊糞、豆粕發酵等有機肥料和殺蟲燈、粘蟲板等物理防蟲措施,確保了茶葉品質。
初家溝村山多,茶葉遠近聞名。程英明最看重的就是保護好生態,大力發展茶葉經濟、櫻花苗木、櫻桃采摘、休閑垂釣等,讓村民的口袋鼓起來。如今,初家溝村的茶葉種植面積已發展到1600多畝,4個茶葉加工廠,每年出產2萬公斤茶葉,產值達到640萬元。
曾經,“只逛初家溝,進村不過夜”是初家溝村旅游發展的痛點和堵點。如何讓游客留下來?成為擺在程英明面前的“必答題”。
“初家溝村是桃林綠茶主產區所在地,具有天然的地理優勢,但以往游客只在景區游玩,很少留在村里消費,主要還是由于我們提供的服務單一,質量不高。”一門心思帶領村民致富的程英明,不斷找尋新商機。
說干就干。程英明劃按照“茶旅一體化”多元同步發展的思路,把原先分散經營、規模小的農家樂整合起來,統一規劃、抱團發展,聚合優質資源,降低生產成本。去年以來,全村共接待游客3萬余人,旅游產業收入達26萬余元,為本村及周邊60名村民提供了季節性就業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初家溝村脫穎而出,被文化和旅游部評為2025年全國四季“村晚”的示范展示點。“這塊牌子,全村人都為之感到驕傲,這一榮譽不僅標志著初家溝村在文化傳承和茶旅開發上的成就,更吸引著眾多游客前來感受這個偏遠小山村的獨特魅力。”程英明發出由衷感慨。
如今,“品有機茶、吃農家飯、游七彩道”一條龍旅游休閑服務已逐漸成為初家溝村旅游的亮眼品牌,村里旅游收入逐年遞增,成為村里新的經濟增長點。程英明表示,“下步,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走好‘茶旅一體化’發展路子,把全村14處閑置農家院落利用起來,打造一批精品特色民宿,吸引越來越多的游客來到初家溝,讓游客吃得好、住得下、玩得開心。”
近年來,我市積極引導和鼓勵退役軍人投身美麗鄉村建設,涌現出一批政治過硬、作風硬朗、擔當作為的“兵支書”,成為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生力軍。目前,全市共有“兵支書”133名,他們扎根基層,擔當作為,展現了新時代退役軍人的精神風貌。
1 條記錄 1/1 頁
編輯:岳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