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鋼琴家馬洛費耶夫與索尼古典簽訂合約!
現年23歲的亞歷山大·馬洛費耶夫,以精湛技巧與深邃藝術表現力著稱,被公認為新一代俄羅斯鋼琴學派的杰出代表。英國《衛報》曾評價其演奏“不僅詮釋音符,更賦予每個樂句新生,仿佛在訴說全新的故事”。
據悉,馬洛費耶夫與索尼古典合作的首張專輯將涵蓋多元曲目,計劃于2025年秋季發行。
5月22日
這位年輕的鋼琴天才將登臺東藝
演繹浪漫主義經典與20世紀俄羅斯音樂
一起來看看馬洛費耶夫
為這次演出選擇的曲目
有怎樣的巧思!
3首鋼琴小品,作品946號
Drei Klavierstücke, D.946
弗朗茨·舒伯特
Franz Schubert
弗朗茨·舒伯特 (1797-1828) 是浪漫主義時期的重要作曲家之一,以其抒情和感人的旋律而著稱。雖然他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創作了大量的音樂作品,但他生前并未獲得廣泛的聲譽。
《3首鋼琴小品,作品946號》創作于1828年,距舒伯特去世僅幾個月,當時他正面臨著體力的衰退和內心的痛苦。
第一首以相對簡單的回旋曲式旋律展開;第二首則較為抒情,以柔和的和聲變化與溫柔的旋律為主;第三首帶有更為急促的節奏感,情感更為激烈。作品與舒伯特的健康狀況和生活境遇息息相關,呈現出深沉、富有悲劇色彩的情感。
這3首即興曲在他去世后40年首次出版,由勃拉姆斯編輯。
舒伯特3首鋼琴小品手稿
F大調第3號鋼琴奏鳴曲,作品46號
Piano Sonata No.3 in F major, Op.46
德米特里·卡巴列夫斯基
Dmitry Kabalevsky
卡巴列夫斯基 (1904-1987) 是20世紀俄羅斯的作曲家、鋼琴家、音樂教育家。他的作品通常融入了俄羅斯民歌的旋律。
這部奏鳴曲是卡巴列夫斯基最具表現力和技巧性的鋼琴作品之一,創作于1946年,正值他音樂生涯的一個高峰。作品充滿了鮮明的節奏感和豐富的和聲,具有強烈的俄羅斯音樂特色。
奏鳴曲由傳統的三樂章結構組成,第一樂章具有極強的對比性,優美的旋律與和聲層次交替變化;第二樂章則較為抒情,以歌唱性的旋律為主,帶有憂郁的氣氛;第三樂章速度較快,充滿了生動的節奏和技巧性。不協和音和模糊的調性穿插在古典主義的結構之中,帶有對年輕人的激勵和希望。
《迷霧中》
In the Mists
萊奧什·雅納切克
Leo? Janá?ek
雅納切克 (1854-1928),捷克作曲家,其創作充滿了捷克民間風格和濃烈的情感表達。
《迷霧中》寫于1912年,當時的雅納切克剛失去女兒,歌劇作品也被布拉格歌劇院拒絕,這位偉大的作曲家將個人的經歷和對生命意義的探索,以及對人類存在、孤獨與死亡的沉思寫進旋律之中。
全曲由4個部分組成,情感上從靜謐到急促,展現出非常豐富的和聲與節奏變化。第一部分行版用低沉的旋律與緩慢的節奏,營造出一種不安的氛圍;第二部分柔板,樂曲以莊嚴的主題開場,并開始體現出更多的內心掙扎;第三部分小行板抒情、憂郁,直到第四部分急板漸漸轉為急促的舞蹈,最后以一段平靜的尾聲結束。
作品富有象征主義色彩,整個曲子仿佛是在霧靄中緩緩游走,充滿神秘感與抑郁的情緒。
雅納切克
第7號“葬禮”,選自《詩與宗教的和諧》
作品173號
No.7 "Funérailles"
from "Harmonies poétiques et réligieuses"
S.173
弗朗茨·李斯特
Franz Liszt
李斯特 (1811-1886),浪漫主義時期最重要的作曲家和鋼琴家之一,尤其以其獨特的鋼琴技法和宏大的音樂構思聞名。他的作品融合了極其復雜的技術與情感表達,通常充滿戲劇性與哲學深度。
《葬禮》是李斯特《詩與宗教的和諧》組曲中的第7首,創作于1849年10月,以哀悼和悼念為主題。整首作品氣氛肅穆,象征著死亡與永恒,具有強烈的情感張力。
作品的創作靈感來源于作曲家對朋友和同胞的悼念。《葬禮》以鋼琴音域最低部分的重音小九度開始,從不和諧的引子,最終到達刺耳的仿佛喇叭的聲響,之后正式開始整首曲子中最著名的葬禮進行曲——具有沉重的節奏與和聲,展現莊嚴與悲痛。作品的結尾則是溫和的慢板,仿佛走向永恒的寧靜。
4首前奏曲,作品22號
4 Préludes, Op.22
亞歷山大·斯克里亞賓
Alexander Scriabin
斯克里亞賓 (1872-1915) 是俄羅斯象征主義的代表作曲家之一,以其大膽的和聲色彩與復雜的情感表達著稱。
《4首前奏曲,作品22號》創作于1897年,斯克里亞賓步入婚姻,作品逐漸從浪漫主義的傳統向更抽象、更加個性化的風格轉變,具有強烈的哲學和神秘主義色彩。這些前奏曲短小精悍,卻充滿了斯克里亞賓的音樂特征:復雜的和聲結構、深邃的情感表達以及他特有的探索音響的方式。
第一首是典型的斯克里亞賓式的夢幻色彩,旋律流動而且富有象征性;第二首節奏感較強,帶有較為急促的情感變化;第三首則呈現出較為靜謐的情感,帶有內省的氣氛。第四首再次展現出強烈的情感波動和變化,具有較強的戲劇性。每一首都有著不同的情感色彩,反映出他對自我、藝術和存在的深刻思考。
舒伯特《4首前奏曲》手稿
B小調幻想曲,作品28號
Fantaisie in B minor, Op.28
亞歷山大·斯克里亞賓
Alexander Scriabin
《B小調幻想曲,作品28號》創作于1900年,結合了浪漫與象征主義色彩,展現了斯克里亞賓內心的復雜情感。它以非傳統的曲式展開,情感起伏激烈,展現了作曲家強烈的個性化創作風格。
根據列昂尼德·薩巴涅耶夫所說,他在斯克里亞賓的莫斯科公寓里用鋼琴彈奏其中的一個主題時,斯克里亞賓在隔壁房間喊道:
“這是誰寫的?聽起來很耳熟。”
“你的《幻想曲》 ”,回答道。
斯克里亞賓說:“什么《幻想曲》?”
這首《幻想曲》幾乎沒有傳統的樂章劃分,整體上表現出強烈的情感波動,瘋狂的和弦跳躍、三連音、顫音使得演奏起來有一定難度。
亞歷山大·馬洛費耶夫
Alexander Malofeev
意大利《晚郵報》將馬洛費耶夫稱為年輕的“俄羅斯天才”。2014年,年僅13歲的他贏得柴科夫斯基國際青少年音樂比賽,從此在國際樂壇嶄露頭角。愛滿地古典音樂頻道曾如此評價道:“他不僅展示出精確的技巧,還有令人難以置信的成熟,這超出了我們對他作為‘一名青少年’的預期。其演奏的音色如水晶般清澈且有著完美的平衡,這表明他具有超凡的能力。”馬洛費耶夫一躍成為其同輩中最杰出的鋼琴家之一。
馬洛費耶夫近期曾隨里卡爾多·夏伊執棒的瑞士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赴亞洲巡演,還曾與米哈伊爾·普雷特涅夫執棒的意大利卡利亞里抒情歌劇院管弦樂團同臺演出;此外,他還在英國與基里爾·卡拉比茨執棒的英國伯恩茅斯交響樂團合作音樂會,還曾赴意大利與法比奧·路易斯執棒的意大利國家廣播交響樂團共同演出。在2022/2023樂季,馬洛費耶夫首登四大夏季音樂節的舞臺,即:瑞士韋爾比耶音樂節、美國拉維尼亞音樂節、由瓦西里·彼得連科執棒的美國阿斯本音樂節、以及由邁克爾·蒂爾森·托馬斯執棒的美國坦格伍德音樂節。本樂季,他還將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美國舊金山戴維斯交響音樂廳、盧森堡音樂廳、德國慕尼黑伊薩愛樂音樂廳等眾多場館舉行演出。
在談及這位鋼琴家時,大師里卡爾多·夏伊曾說:“我第一次聽馬洛費耶夫彈琴是在三年前,當時他和瓦萊里·捷杰耶夫在意大利斯卡拉歌劇院演出。那年他才14歲,可展露的才華令我震驚——不僅是‘小神童’的那一面。他那時那么小,卻已經能深刻理解音樂且技巧高超,其音樂性表達和記憶能力也很出眾,因此能極佳地詮釋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三鋼琴協奏曲》,而這部作品難倒過世界上許多鋼琴家。”(摘自2019年10月意大利《晚郵報》)。
馬洛費耶夫2001年10月出生于莫斯科,他曾就讀于莫斯科兩大傳奇學府——格涅辛特別音樂學校和國立柴科夫斯基音樂學院。
馬洛費耶夫曾與世界上最知名的交響樂團合作,如:美國費城交響樂團、意大利圣切契利亞管弦樂團、瑞士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意大利斯卡拉愛樂樂團、意大利國家廣播交響樂團、英國伯恩茅斯交響樂團、德國法蘭克福廣播交響樂團、韓國交響樂團、俄羅斯馬林斯基劇院交響樂團、俄羅斯國家交響樂團、“莫斯科炫技”國家室內樂團、波羅的海愛樂樂團、俄羅斯國家愛樂樂團、法國里爾國家交響樂團、瑞士韋爾比耶音樂節室內樂團。
馬洛費耶夫曾登臺荷蘭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為該場館第30季“鋼琴大師”系列音樂會揭幕。此外,他還在意大利米蘭斯卡拉歌劇院、德國威斯巴登休閑宮、德國慕尼黑王宮赫拉克勒斯廳、法國巴黎愛樂廳、法國香榭麗舍劇院、德國法蘭克福老歌劇院、意大利羅馬音樂公園禮堂、澳大利亞昆士蘭表演藝術中心、韓國首爾樂天音樂廳、日本東京文化會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北京國家大劇院、阿曼馬斯喀特皇家歌劇院、俄羅斯莫斯科大劇院、俄羅斯馬林斯基劇院、莫斯科音樂學院大音樂廳等場館演出。
馬洛費耶夫定期與當今最杰出的指揮家合作,包括:里卡爾多·夏伊 、米哈伊爾·普雷特涅夫、鄭明勛、雅尼克·涅杰-瑟貢、喬安·法萊塔、蘇珊娜·梅爾基、艾倫·阿爾蒂諾格呂、利昂內爾·布蘭吉耶、奧朗德拉·德·拉·帕拉、馬切羅·列寧格、瓦萊里·捷杰耶夫、尤拉伊·瓦爾屈、山田和樹、加伯爾·塔卡克斯-納吉、克里斯蒂安·雅爾維、基里爾·卡拉比茨、弗拉基米爾·斯皮瓦科夫、費多謝耶夫、瓦西里·佩特連科等。
馬洛費耶夫曾受邀參加世界著名音樂節和音樂會系列活動,如:法國拉羅克當泰龍國際鋼琴藝術節、法國南特“狂熱之日”音樂節、德國萊茵高音樂節、意大利梅拉諾音樂節、丹尼斯·馬祖耶夫籌辦的“Crescendo”音樂節、捷杰耶夫籌辦的芬蘭米凱利音樂節、俄羅斯圣彼得堡馬林斯基國際鋼琴節、荷蘭阿姆斯特丹“鋼琴大師”音樂會系列、俄羅斯“貝加爾湖之星”國際音樂節、尤里·特米爾卡諾夫執棒的俄羅斯圣彼得堡“藝術廣場”冬季音樂節、意大利巴勒莫古典音樂節、瑞士“魔湖”音樂節、意大利布雷西亞國際鋼琴節、意大利貝加莫國際鋼琴節、美國波士頓“名師系列”音樂會、俄羅斯“白夜之星”音樂節。
除了在柴科夫斯基國際青少年音樂比賽中奪魁外,馬洛費耶夫還多次贏得國際大賽并屢屢獲頒音樂節獎項,如:首屆國際青少年鋼琴家大賽大獎、2017年度青年音樂人才獎、以及“2017年最佳青年音樂家”稱號。也是在2017年,馬洛費耶夫當選首位“雅馬哈青年藝術家”。
*轉載自「吳氏策劃」公眾號,有刪改
天才的幻想
亞歷山大·馬洛費耶夫鋼琴獨奏音樂會
ALEXANDER MALOFEEV PIANO RECITAL
- 時 間 -
2025年5月22日(四)19:30
- 地 點 -
上海東方藝術中心·音樂廳
- 票 價 -
VIP580/380/280/180/120元
曲目 PROGRAM
舒伯特
3首鋼琴小品,作品946號
卡巴列夫斯基
F大調第3號鋼琴奏鳴曲,作品46號
雅納切克
《迷霧中》
李斯特
第7號“葬禮”,選自《詩與宗教的和諧》,作品173號
斯克里亞賓
4首前奏曲,作品22號
B小調幻想曲,作品28號
Schubert
Drei Klavierstücke, D.946
Kabalevsky
Piano Sonata No.3 in F major, Op.46
Janá?ek
In the Mists
Liszt
No.7 "Funérailles", from "Harmonies poétiques et réligieuses", S.173
Scriabin
4 Préludes, Op.22
Fantaisie in B minor, Op.28
*曲目以現場為準 Program is subject to change
以上文章來源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