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圖圖媽
來源丨微信公眾號“三個媽媽六個娃”
ID:pkumum
寫在開頭:
大家好,我是吉米媽,今天下午我邀請首師大教師、研究生考試閱卷人、書法美術雙學位——楊藩博士,在直播間分享了很多幫孩子把字寫得又快又好的干貨!
楊藩老師現場講了非常多常見寫字問題的解決辦法,很多孩子的問題立刻得到了解決,聽了這場直播的姐妹應該和我一樣不過癮!還想聽!
好消息是今晚19:00還有一場,錯過下午這場直播的、還想繼續聽楊藩老師講的,晚上一定要來!除了跟大家分享實用的干貨,還會跟大家帶來楊藩老師的寶藏寫字課的報名優惠!
點擊卡片預約直播
現場我還請楊藩老師寫了一些寓意很好的親筆小簽,可以用來當書簽也可以放手機殼里,晚上直播的時候我會抽幾位姐妹送給大家,一定要來。
下面是今天的正文。
五一假期以后,很多家長都在忙同一件事,給即將上小學或升初中的孩子,做入學信息填報。
兩年前的這個時候,小樹也到了入學年齡,但我拖了很多天都沒有填信息采集表。
小樹是7月份出生的,符合“8月31日前滿6周歲入學”這個條件,但如果按時入學,他就是班里最小的那一波孩子。
男孩的心智本身就成熟得晚,如果年齡再偏小的話,那在一個大群體里面,優勢就更不容易凸顯,甚至還要用力追趕。
所以我很猶豫,要不要讓他晚一年入學。
我當時綜合考慮了很久,也咨詢了很多過來人的建議,最后還是決定讓小樹按時入學。
具體的心路歷程,我都寫在文章里了,大家接著往下看。
我知道今年一定有很多媽媽,跟我當年做決定的時候一樣糾結。
前幾天還有姐妹留言問我,
自家孩子是
2019年下半年出生,現在剛好是6周歲,要不要晚入學一年?
我沒法幫大家做決定,但今天可以把我的經驗和思考,分享給大家,希望能給帶來大家一點參考。
為什么這么多家長
想讓孩子晚一年入學?
在應試教育的賽道上,7、8月出生的孩子,可能是最“尷尬”的存在。
以北京為例,今年的入學政策,
依然是要求
8月31日前滿6周歲的孩子按時入學。
也就是說,如果孩子是9月份和更靠后出生的孩子,可以比其他孩子晚一年上學。
而卡在入學年齡標準上的7、8月出生的孩子,會比同班的其他孩子小將近一歲。
別小看這幾個月時間,孩子卡點入學和晚入學,在各方面會跟別的孩子差很多,尤其在一二年級的時候,會有點吃虧。
具體表現在幾個方面上。
1、學習進度慢
年齡小的孩子,有些在生理和心理上都還沒準備好,在學習上也會稍顯吃力。
比如拼音、拼讀永遠慢半拍,數學永遠讀不懂題目,甚至因為握筆姿勢錯誤,每次寫字都要被老師家長反復糾正。
2、運動能力跟不上
因為年齡偏小,所以個頭偏低,運動能力跟不上,有時候會和大家玩不到一塊。
3、注意力不集中,上課總走神
有些一二年級的孩子學習跟不上,不是因為笨,而是他們的一些能力還沒有發展好,比如專注力。
現在一節課有40分鐘,對剛步入小學校園的孩子,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如果孩子的專注力不夠,就會出現坐不住的情況,沒有辦法集中精力聽老師講課。
而男孩又因為本身發育就比女孩晚,在學習進度、體能、注意力等等方面更落后一些。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曾說過:
有些
5歲男孩的語言能力相當于3歲半的女孩,提早入學更容易造成他們聽不懂老師講課,在課堂上也坐不住。
圖圖就是早入學的“小月齡男孩”,他從上幼兒園開始,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班里那種默默無聞的孩子。
而且圖圖因為小時候發音不是很標準,在表達上一直有劣勢,一年級的合唱團、班干部,都沒他的份兒。
一直到圖圖上三年級以后,情況才有了好轉。
他先后選上了小隊長、學校天文社的副團長,還代表學校參加了東城區中小學生的數獨比賽。
這之后,圖圖明顯比以前自信了很多,這種自信帶動其他方面也都跟著好了起來。
有了這些養老大的經驗,在小樹一年級即將入學前,我非常認真的思考了一下,是不是應該讓他在一個相對更從容的時候再入學?
但我跟身邊的朋友了解了情況后發現,如果想讓孩子晚一年入學,其實要辦很多復雜的手續。
而且我綜合評估了一下,覺得小樹的各項能力還是能達到入學標準的,所以,經過層層考量后,我還是決定讓小樹按時入學。
當然也有另一個原因,就是我們現在可以選擇讓孩子晚入學,給孩子一個相對有優勢的起點,但以后孩子考大學、求職呢?
家長無能為力的事情太多了,這些都是需要他們靠自己去解決的。
既然我們做了很多努力,也只能幫助孩子避開人生中的一個小小岔口,還不如早早教會他們更好地適應集體,自己學著去應對所有的挑戰。
要不要讓孩子晚入學
看這3個核心維度
聊了這么多,最關鍵的問題還沒有解決,到底要不要讓孩子晚入學?
關于這個問題,我在網上看到了無數媽媽們的心聲:
“7、8月份生的孩子,比9月份入學的虧一輩子?”
“晚一年入學,到底能不能改變孩子的人生軌跡?”
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我們糾結的從來不是孩子入學的“早或晚”,而是怕選錯路,耽誤孩子的一生。
拋開情感上的擔憂,我依然認為這個問題,沒有最優解,只有最適解。
每個家庭情況都不一樣,但有幾個維度是需要我們提前考慮的。
1、不要只看年齡,
還要看孩子的表達能力、運動能力、自律能力
一般而言,同一個起點之下,大一點的孩子會更占優勢一些。
但有一點,提前給大家打個預防針,在小學成績領先,并不意味著孩子一路都能遙遙領先,到了初高中可能會因年齡優勢消失,產生一個比較大的落差。
所以成績不是唯一標準,如果孩子三項能力都沒啥問題,就可以放心入學。
2、看上一屆和下一屆的人口出生數,
給孩子選條“不太擠的賽道”
為什么要強調這一點?因為這會影響孩子,在中考高考階段的激烈競爭程度。
前面說了,有姐妹問我2019年7月份出生的孩子,要不要晚一年入學?
從年份來看,這個孩子是屬豬的,如果晚入學會和2020年屬鼠的一起上學。
正常入學,班里的孩子,會有一部分是2018年屬狗的孩子。
圖源網絡(歷年出生數據)
從出生數據來看,2020年算是一個出生低谷,針對這家的情況來說,如果想占一點點人口的便宜,可以讓孩子晚一年入學。
3、考慮孩子的未來路線,
是中高考還是出國?
選擇中高考升學路徑的家庭,建議將孩子的心智成熟度作為重要的考量因素,它包含
認知能力、情緒管理和社會適應力
年齡小的孩子,可能在這幾點上會有些弱,具體表現為
抗壓性差、自信心受挫,有的孩子在學業上還會比較吃力。
放在以前,很多家長會讓孩子留級多學一遍知識,但是現在不管是復讀還是留級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有很多的限制條件。
所以綜合來看,選擇中高考路線的孩子,晚一年入學,可能在上學之初,會更有優勢。因為年齡上大了一點,適應性更高,各方面更穩定。
如果給孩子規劃了出國路線,建議讓孩子正常入學。
有經驗的家長都知道,孩子無論是高中出國還是本科出國,都有可能因為中間的學制和語言問題,需要多調整一年。
讓孩子正常入學,也是為了提前預留一年的準備時間。
最后總結一下:在孩子正常入學還是晚一年入學這件事上,沒有標準答案,只有最適合的選擇。
大家也不用太過糾結,月齡小的男孩,我們就陪著孩子慢慢來,給到他們實實在在的幫助。
隨著孩子長大,他們各方面跟別人的差距一定會縮短,甚至實現反超。
圖圖雖然三年級才慢慢顯現一些能力,但正是過去幾年“小透明”的經歷,塑造了他的心理韌性。
小樹現在正在重復哥哥走過的路,二年級的他仍是班里的小不點,但我相信,總有一天他也會發出自己的光。
畢竟人生不是百米沖刺,而是場需要耐力的馬拉松,我們要做的是教會孩子如何面對差距,找到最舒服的節奏。
你家孩子是幾月份出生的?你更傾向讓孩子“早”入學還是“晚”入學?
歡迎留言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