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粵進深 嚴明會
最近幾天,相信很多人都被海珠的一個盤給刷屏了。
珠光海珠新城,冒出一批工抵房,單價低至3.8萬/平起。
毛坯交付,據說最快6月就能收樓出證。
房源主要集中1-3棟,面積段涵蓋建面約95平、110平、以及131平三四房。
根據傳出來的消息,95平,總價最低359萬起;110平,總價439萬;131平,總價509萬。
單價“3字頭”買海珠,誰聽了不迷糊。
但是吧,事出反常必有妖。大家也先不要太激動。
現在的樓市,新規產品層出不窮,價格也內卷不斷。開發商要不使點“小手段”,哪里能吸引人來關注。
何況還是舊規產品,不想點辦法,更要成為“小透明”。
這不,最近兩天,已經有中介帶著客戶,哼哧哼哧跑過去,結果……
說好的3.8萬一方,還有樓層挑,結果去到,都是些很差的樓層。一些普通較好的樓層依然要“4字頭”起。中介直呼“被騙了”。
某書上看了一下,還不是個案。
海珠新城這個樓盤,降價是真的,單價3.8萬也可能不假。
但這個價格是否更多成為引流的噱頭,則值得商榷。
另外還有一點,即便真的是“3字頭”,從這個盤近兩年傳出的消息,能不能買,也是一個問題。
還是先看一下這個盤的整體情況。很多人說是自己給作死的,其實并不是沒有道理。
珠光海珠新城,源自瀝滘舊改,毗鄰中軸線與珠江,在區位上得天獨厚。
并且舊改的體量,十分巨大。
規劃總用地151.42公頃,建設總量436萬平方米,相當于2/3個珠江新城的面積,共分為N多個地塊開發。
項目作為廣州市重點工程之一, 也是“老四區”中體量最大的城市更新項目。
海珠新城作為一期項目,一共規劃有9棟樓,共1597套房源。
2022年首開之時,片區沒幾個新盤,項目憑借北看海珠濕地公園,南臨珠江后航道,一度高開。
最高價去到7.5萬/平,而大部分的房源也要到6-7萬/平。
只不過,項目高開低走,2023年開始,價格一路走低,從6萬,到5萬,到4萬,再到如今的“3字頭”。
幾乎可以用“腰斬”來形容。
項目之所以一路降價,一方面受整體大環境的影響。
另一方面,則主要受項目本身負面消息纏身影響。
瀝滘舊改規模大,但進展卻很緩慢,該舊改最早始于2001年,然而直到2019年才開始大規模拆遷。
此后,由于操盤手珠光集團資金緊張,問題不斷。海珠新城自2022年開盤以來,爆出過多重隱患。
包括首批房源因抵押無法網簽,承諾的交付延期,甚至出現多次停工等。
粵進深也去查了一下廣州住建局的數據,開盤至今三年,海珠新城住宅已售套數830套,住宅未售套數套數767套。
網簽去化率僅五成左右,去化并不理想。
即便價格一降再降,操盤手的資金問題依然是橫亙在項目面前的攔路虎。
前不久,珠光集團的上市平臺珠光控股發了年報。
2024年,收入15.86億港元,同比減少31.2%。
并錄得綜合虧損34.68億港元,比前一年虧損擴大了293.95%。
其流動負債項下的計息銀行及其他借款137.64億港元,而包括受限制現金在內的現金及銀行結余僅1700.3萬港元。
存在嚴重的資金缺口。
不過,海珠新城并沒有注入珠光控股這個上市平臺。
但從珠光控股的情況,也足以窺見珠光集團的情況,不甚樂觀。
所幸的是,海珠新城已經引入了新合作方。
去年12月,珠光集團與中信集團旗下中信城市簽署合作共建協議。共同推進珠光海珠新城項目后續開發建設。
標志著瀝滘城市更新項目,將有望進入新的階段。而海珠新城的推進情況,也將持續受到關注。
有一點,不論怎么說,如果要從產品的維度來討論,海珠新城后續的去化依然面臨壓力。
首要的一點,項目并非新規產品,使用率約九成左右。
雖然對比舊規產品也不算低了,但對比新規產品卻不占優勢。
恰恰,近兩年的海珠市場不斷冒出新規產品,中建天鈺、中交天翠、綠城馥香園……不僅使用率高,價格也內卷。
而且對比這些新規產品,項目距離地鐵并不近,周邊是城中村,城市界面一般,需要較長時間的改善。
海珠新城少有的優勢是準現房,幼兒園以及部分配套已兌現,且將配建的九年制學校計劃引入清華附中附小辦學,有教育光環。
不過基于開發商的資金情況和目前的新規行情,要不要下手,就見仁見智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