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醫學體系中,麻醉醫學正經歷著一場深刻的變革,從傳統的“手術護航者”,轉變為全程守護患者圍手術期健康的主導力量,再到當前的舒適化醫療主導者。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以下簡稱武漢協和醫院)麻醉科始終站在前沿,以精準麻醉理念為引領,推動麻醉醫學不斷向前發展,為患者帶來安全與舒適。
麻醉醫學定位革新
探索加速術后康復
在傳統觀念中,麻醉科的主要任務是在手術過程中為患者提供無痛保障,確保手術能夠順利進行。然而,隨著醫學理念的不斷革新,我們深刻認識到,麻醉科的作用絕不是僅限于術中管理,而是提供貫穿于患者整個圍手術期,以及手術室外無痛治療的全鏈條服務。要實現這一切,關鍵在于對麻醉內涵的深刻理解,以及對麻醉核心技術的掌握。武漢協和醫院麻醉科已將工作范疇全面拓展,涵蓋了術前多學科評估、術中精準麻醉、術后鎮痛與重癥監護及手術室外無痛治療,并且積極探索多學科協作的加速術后康復(ERAS)模式。
2025年,一名82歲的患者因舌癌在武漢協和醫院接受了復雜的根治術。由于患者術后發生氣道水腫的風險極高,需要延遲拔管(氣管插管)并接受密切監護。在傳統模式下,這樣的患者通常需要轉入綜合ICU,但綜合ICU資源緊張,可能會導致治療延誤。患者被轉入醫院麻醉重癥監護病房(AICU),麻醉科團隊憑借對圍手術期病理生理的深刻理解和精湛的呼吸循環支持技術,成功幫助患者轉危為安。術后第3天,患者順利回到普通病房。武漢協和醫院AICU年均收治危重癥患者超過1000人次,預計今年將突破2000人次,極大地降低了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為推動麻醉醫學定位革新,武漢協和醫院圍繞術前、術中、術后和手術室外四大核心環節,系統性構建了現代化麻醉質量安全管理體系。術前,我們借助基因檢測和精準評估等方式,為每一名患者量身定制麻醉方案;術中,依托先進的智能監測系統,實現麻醉深度的動態調控,確保麻醉的精準與安全;術后,AICU團隊與疼痛管理團隊無縫銜接,降低患者在轉科過程中的風險;手術室外,積極打造規范化的無痛診療中心,為各類患者提供安全和舒適的診療體驗。
目前,武漢協和醫院麻醉科年均手術患者近20萬人次,無痛診療10余萬人次,麻醉手術范疇包括心臟大血管手術、器官移植手術、高齡與高危手術等復雜領域,為患者帶來健康與希望。
創新驅動發展
精準麻醉與智能化實踐
麻醉醫學的發展離不開業界對麻醉核心技術的創新。麻醉的核心內涵實際上是對生命機能的調控。武漢協和醫院麻醉科以生命機能精準調控為核心理念,通過智能化系統、中西醫結合模式,以及科研成果轉化,不斷推動麻醉醫學邁向新高度。
筆者帶領團隊,自主研發了智能麻醉系統——智能閉環靶控輸注系統。該系統基于患者個體藥代動力學模型,能夠實時調整麻醉藥物劑量,實現精準麻醉。例如,一名79歲的子宮脫垂患者需要緊急手術,但由于其心肺功能較差,傳統麻醉方式風險極高。我們通過腦電雙頻指數(BIS)監測聯合智能輸注系統監控,成功將鎮靜藥物用量減少了30%,患者術后蘇醒時間縮短了40%,顯著提升了手術的安全性。此外,我們還建立了大數據支持的術后鎮痛管理系統,該系統能夠實時監測患者的疼痛評分,為麻醉醫生及時調整鎮痛方案提供支持,極大地改善了患者的就醫體驗。
針對藥物敏感或合并癥復雜的患者,我們創新性地開展了針刺復合麻醉。一名需要人工流產的患者由于對藥物過敏,無法使用常規鎮痛藥。我們通過針刺太沖、三陰交等穴位,使患者的疼痛評分從8分降至3分,手術全程未使用阿片類藥物。目前,該技術已成功應用于200余名患者,減少了20%~30%的麻醉藥物用量,相關成果發表于《中華麻醉學雜志》,為中西醫結合在麻醉領域的應用提供了有力證據。
麻醉科團隊圍繞麻醉藥物基因組學開展了深入研究,發現了多個與丙泊酚、瑞芬太尼敏感性相關的單核苷酸多態性(SNP)位點,并建立了中國人群藥代動力學模型。基于這些研究成果,我們改進了瑞芬太尼的輸注方案,使患者術后呼吸抑制發生率降低了15%。
建圍手術期醫學生態體系
助學科持續發展
盡管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我們也清楚地認識到,麻醉醫學仍面臨諸多挑戰:復雜手術麻醉需求不斷增加、患者術后長期預后管理有待加強、基層麻醉水平參差不齊等。未來,我們將從幾個方向發力,推動麻醉醫學持續發展。
我們將進一步擴大藥物基因組學檢測范圍,力爭覆蓋80%以上的手術患者,實現基因導向的個體化用藥;同時,開發圍手術期風險預警系統,整合患者生命體征、實驗室數據與影像學信息,通過人工智能預測模型,提前干預并發癥,為患者的圍手術期安全提供更加堅實的保障。
為了滿足患者對舒適化醫療的需求,我們將整合無痛診療中心,實現拔牙、輔助生殖取卵手術、整形美容等醫療操作全程無痛化,以及膀胱鏡、宮腔鏡、超聲等檢查舒適化;進一步推動居家鎮痛管理,通過可穿戴設備遠程監測患者術后疼痛情況,實現“醫院—社區—家庭”聯動,為患者提供連續的疼痛管理服務。此外,我們將致力于將無痛胃腸鏡、無痛分娩等服務下沉至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讓更多患者享受到舒適化醫療的成果。我們將應用麻醉神經調控等專科技術,打造多模式-創新個體化睡眠麻醉治療技術,幫助重度睡眠障礙患者緩解痛苦。
我們還將加強區域麻醉聯盟建設,通過5G技術實現AICU與基層醫院實時會診,擬年均培訓基層麻醉醫生約500名,提升基層麻醉水平,促進區域麻醉醫學均衡發展;積極搭建國際化學術平臺,牽頭多中心臨床研究,推動中國麻醉方案納入國際指南,提升中國麻醉醫學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從幕后英雄到舒適化醫療主導者,麻醉醫學的每一次進步與跨越都凝聚著團隊的智慧,更離不開技術創新。未來,我們將繼續以患者安全為核心,以精準醫學為引擎,努力構建更加完善的圍手術期醫學生態體系,推動麻醉醫學從“技術高地”邁向“學術高峰”,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協和”力量。
文: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麻醉科主任 陳向東
整理:陳慶紅
編輯:甘貝貝 李詩堯
校對:楊真宇
審核:秦明睿 徐秉楠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健康報社有限公司,訪問yuanben.io查詢【CDB5J4RX】獲取授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