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
許昌正式進入汛期。
據氣象部門研判分析,預計今年我市汛期氣候狀況總體偏差、降水偏多、氣溫偏高,降水分布不均,旱澇風險疊加,旱澇并存、旱澇急轉風險較高。
全市水利系統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搶大險、救大災,未雨綢繆防汛備汛,抓早抓實抓細水旱災害防御工作。3月初,市水利局就提前印發了汛前準備通知,又相繼召開水旱災害防御、城市防汛專題會議推進工作落實。組織縣級干部帶隊,分別對全市河道堤防、水庫、水閘、在建水利工程、市區立交泵站、積水點等進行抽查檢查,完成隱患整改57處,4個在建水利工程5月底前滿足度汛條件。
全面落實防汛責任制。全市32座水庫、37座水閘、7段堤防險工、3個縣(市)山洪災害易發區、4個在建水利工程等重點防洪排澇工程均已按要求落實防汛責任體系,責任人信息實現動態更新。針對城市排水防澇,已完成管網清疏361公里,各類窨井清疏26875座,改造雨水收水口238個;運糧河、小洪河、許扶運河清淤整治陸續開工,6月15日前完成;魏都區、東城區、建安區、國家許昌經濟技術開發區、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均落實新購置2臺移動或拖拽式移動泵車,完成城市排水防澇“一本賬”。
此外,市水利局還完善了水旱災害防御應急預案,組建7支指導組、調整更新39名市級專家庫,全力做好防汛技術支撐。全市各級水利部門已儲備5個類別24個品種防汛抗旱物資,在河道險工險段、水庫等重要防洪工程現場及附近存放砂石料等搶險物料。
今年3月以來,由于降雨偏少,我市各縣(市、區)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旱情。為保障農業灌溉用水,市水利局積極協調組織大中小型水庫、水閘累計下泄水量4650萬立方米,累計灌溉面積37.5萬畝次。
(許昌日報全媒體記者 武芳 通訊員 梁勇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