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國內新能源汽車卷,沒想到卷到這種地步。
近期,一個重磅消息震驚了整個汽車圈,吉利汽車宣布對新能源汽車品牌極氪進行私有化,總報價65億美元。這一舉動,不禁讓人浮想聯翩:難道這是小米汽車沖擊下的“受害者”?還是吉利汽車的“自救”之舉?
極氪股價的“過山車”
先來說說極氪的股價吧。2024年5月,極氪在紐交所上市,首日大漲35%,這可謂是風光無限。但是,好景不長,接下來的一年里,極氪的股價就像坐上了過山車,起起伏伏。從最高點的33.32美元,到最低點的13美元,到宣布私有化之前,股票的價格也就是在20美元上下徘徊,極氪的股價表現實在是讓投資者們揪心。股價上不去,意味著極氪在二級市場上融不到大筆資金,這對于一個急需資金投入研發和市場拓展的新能源汽車品牌來說,無疑是致命的。
小米汽車的“沖擊波”
說到這兒,就不得不提小米汽車了。小米SU7的出現,無疑是給極氪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小米SU7的定位和定價與極氪001/007極為接近,可以說是極氪的“頭號勁敵”。
2024年7月,小米SU7單月交付量破萬輛,而極氪001的銷量卻大幅下跌。這一對比,真是讓人心驚。而且,2025年小米還將發布首款SUV YU7,極氪在SUV市場也可能會面臨類似的遭遇。小米汽車的強勢崛起,讓極氪在市場競爭中倍感壓力。
吉利汽車的“自救之路”
那么,吉利汽車為什么要在這個時候宣布私有化極氪呢?難道真的是小米汽車的沖擊讓極氪“不行了”?其實,這背后更多的是吉利汽車的“自救”之舉。
吉利汽車一直強調,極氪私有化是為了進一步落實2024年9月發布的《臺州宣言》,聚焦汽車主業,提升資源利用效率,深化品牌協同,強化吉利汽車的全球競爭力。聽起來是不是很官方?但仔細想想,確實有道理。
吉利汽車旗下的品牌眾多,極氪、領克等品牌各自有著不同的定位和市場。通過整合這些品牌,吉利汽車可以形成一個覆蓋豪華到主流市場的完整布局,從而提升吉利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而且,極氪從未真正走出吉利,吉利也從未真正“放飛”極氪。吉利此前為極氪提供了全方位的扶持,包括資金、資源、技術等。私有化后,極氪可以繼續從集團獲得支持,而吉利也能更好地整合資源。
2025年1月,極氪合并吉利旗下的領克,新成立極氪科技集團。這一舉措,讓極氪在聯合采購、產能利用率提升、研發投入和職能支持等方面都得到了優化。不僅降低了原材料的成本,生產效率得到提高,研發和其它運營費用也得到了控制,這對于極氪來講是一個好的開始。
吉利汽車對極氪的私有化,看似是小米汽車沖擊下的“受害者”,實則是吉利汽車的“自救”之舉。隨著競爭的加劇,類似的事件將會不斷地上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