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彭先生稱,其姑媽病重急需“救命錢”,委托女兒去銀行取錢,但是卻被工作人員告知:必須本人親自辦理。
家屬無奈之下,將病重的老人抬到銀行辦理取錢業務,前前后后折騰了一個多小時,等到“救命錢”取出來的時候,老人的命卻已經沒了,遺體當晚被送至殯儀館。
事后,家屬認為老人是在銀行辦理業務時去世,于是報警追責。
但是,銀行卻調出監控回應稱,銀行在為老人辦理業務時,勸說將老人及時送醫,卻被老人家屬拒絕,要求直接支取存款用于辦理后事!
另外,銀行與老人家屬在該事件的關鍵細節處,各執一詞,存在很大的不同!
家屬描述事件經過
據彭先生描述,他的姑媽長期患有糖尿病,后來病情加重出現偏癱癥狀。
然而,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專找苦命人,前段時間,姑媽又因為偏癱摔斷了腿,住進了當地某醫院。
眾所周知,糖尿病人受傷之后,傷口很難愈合,因此姑媽的身體也是一天不如一天,姑媽的大女兒陳女士,便想著給老人轉院治療骨傷。
但是,姑媽因病長期治療,基本耗光了家庭的積蓄,只剩下最后一筆5萬元的定期存款,于是,陳女士便準備將錢取出來用作治療費用。
這筆錢雖然不多,但是對于病重的姑媽來說,卻是實實在在的“救命錢”!
5月14日當天,陳女士拿著自己和母親的身份證,去銀行取錢,但是因為忘記密碼。連續三次輸入錯誤,需要重置密碼。
銀行的工作人員表示,重置密碼需要當事人親自辦理。
彭先生稱,表妹(陳女士)向銀行工作人員說明姑媽病重,急等著這筆存款救命,沒有辦法親自來銀行取錢。
然而,銀行的工作人員在明知當事人病重的情況下,卻依舊說“不行,必須本人到場”!
由于表妹(陳女士)對銀行取款的辦理流程不是太熟悉,而銀行工作人員又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并未主動告知可以提供上門服務。
所以,表妹只得聯系其他家屬,在當天下午4點左右,用輪椅將姑媽從醫院抬到了銀行,辦理重置密碼業務。
據彭先生描述,當時姑媽的身體狀態很差,連眼皮都耷拉下來了,在配合銀行工作人員進行人臉識別的時候,眨眼、張嘴等面部反應很慢,一直沒有識別成功。
而銀行在多次未識別成功之后,竟然表示不為姑媽辦理業務了,將姑媽和家屬晾在一邊。
這讓家屬們非常生氣,投訴了銀行,之后銀行才繼續為姑媽辦理業務,直到下午5點多才成功重置密碼。
彭先生稱,辦理業務時,銀行的冷氣開得很大,姑媽感到很冷,于是家屬便將老人轉移到了銀行門口休息。
誰知,折騰了一個多小時的姑媽,竟然緩緩倒下沒有了氣息!家屬隨即便打了急救電話和報警電話。
之后,救護車趕來,在搶救無效后,當場宣布姑媽死亡,遺體當晚便被送進了殯儀館,而家屬則是停留在銀行,繼續處理問題。
從彭先生的描述來看,似乎確實是銀行的問題,但是事情的真相真的如此么?對于以上情況,銀行卻有不同的說法。
銀行回應
事后,銀行成立了成立工作組,配合警方調取了監控,并梳理了事件發生的時間線,針對“病重老人取錢時去世事件”,做出了回應。
銀行稱,事發當天,陳女士幫助客戶(彭先生姑媽)取定期存款,連續三次輸錯密碼后,陳女士稱將帶客戶本人來銀行辦理重置密碼業務。
但是,陳女士卻并沒有向銀行的工作人員,告知客戶(彭先生姑媽)的具體情況!這一細節,銀行與老人家屬的回應,截然相反。
下午4點左右,陳女士和另一位家屬推著客戶本人(彭先生姑媽)來到銀行,銀行的工作人員在看到老人雙眼緊閉、問話也不回應的時候,就察覺到老人的狀態不佳。
于是,銀行的工作人員便為老人開通了綠色通道,啟動特殊業務辦理流程,為老人辦理業務。
而且,銀行的工作人員也告訴陳女士,按照老人的情況,可以為她提供上門服務!
銀行網點的內勤行長在了解情況后,也告訴陳女士,如果客戶處于急救狀態,銀行可以直接把錢打到醫院賬戶,讓客戶先接受治療。
明眼人都知道,銀行這是給陳女士的建議,不過,陳女士當時卻并沒有對此表態,因此,銀行只能繼續為老人辦理重置密碼業務。
到了下午4點半左右,老人的家屬表示,已經不準備給老人送到醫院了,想要直接把定期存款取出來,用于為老人操辦后事。
內勤行長聽了這話,又建議讓陳女士留下來辦理取款業務,讓另一位家屬及時帶老人送醫,但是,老人的家屬依舊拒絕。
由于老人當時的狀態很差,重置密碼業務辦理了接近兩個小時,卻一直未能成功。
臨近下午六點的時候,老人再也撐不下去,即便家屬撥打了急救電話,但是終究沒能挽回老人的生命。
晚上八點左右,銀行工作人員在老人已經離世的情況下,將5萬元取出,并交給了老人家屬。
輿論發酵,多方發聲
通過老人家屬和銀行的回應不難看出,雙方在很多細節上,各執一詞,其中比較關鍵的,就是陳女士到底有沒有“事前告知工作人員老人的情況”?
畢竟,這也是造成這起慘劇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今,警方進行了立案調查,法醫經過初步認定,認為老人是突發疾病死亡,遺體當晚就被拉到殯儀館,但是還沒有火化。
當地銀保監局也就此事發聲,表示已經派人調查了解情況,具體情況以官方通告為準。
老人原本只想取錢治病,沒想到最后卻搭上了自己的性命,事件曝光后,眾多網友對此展開激烈討論。
有人說銀行的人臉識別雖然方便,但是也存在技術缺陷,不能很好地應對諸如此類的緊急情況。
也有人對銀行和家屬的回應表示質疑,希望警方可以及時通報,讓真相大白于天下。
不過,如果銀行所言屬實的話,那么老人家屬的操作,就多少有些冷血了!
結語:
大家認為,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老人家屬和銀行雙方的回應,到底誰真誰假?
本文信息來源:
【1】極目新聞,2025年5月15日發布。
【2】揚子晚報,2025年5月15日發布。
【3】荔枝新聞,2025年5月15日發布。
【4】重慶廣電第1眼,2025年5月15日發布。
【5】飛翔,2025年5月14日發布。
【6】紅星新聞,2025年5月15日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