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浙江人,你能說出家鄉十大糕點嗎?不少人張口就卡殼,心里多少有點小不得勁。
吳越大地水軟山溫,糕點早就是刻進生活的味道。
從先秦的“餌”“糗”到唐宋的定勝糕,哪樣不是帶著故事來的?定勝糕你肯定聽說過,抗金那會兒就成了吉祥符。糯米粉裹著豆沙,木模壓出“定勝”二字,考前吃它圖個好彩頭。
可現在年輕人,知道它的寓意不?
怕是只當尋常甜點。寧波的龍鳳金團,那故事更久遠。南宋康王逃難時被救,后來賜名“龍鳳金團”,婚嫁時總少不了它。
四斤糯米配六斤粳米,石磨碾粉加祖傳模具,吃的就是老底子手藝。
現在超市里賣的速食金團,哪有老字號那股子綿密清香?
溪口千層餅,聽名字就知道不簡單。
27層酥脆藏著東海的鮮,苔菜粉加芝麻,甜咸交織停不下嘴。清光緒年間王毛龍兄弟的偶然發明,成了蔣介石的家鄉念想。現在去溪口老街,還能看見老師傅用黃泥爐慢烘,那煙火氣機器比不了。
龍游發糕更是厲害,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呢。糯米粳米浸透磨漿,加豬油酒釀十多道工序,酒香米香勾著游子魂。乾隆爺都夸過的美味,現在成了節慶祭祀的必備,寓意“福高”討個好彩頭。
可有些地方賣的發糕,口感松垮沒嚼勁,哪里對得住非遺技藝?杭州荷花酥,簡直是舌尖上的西湖。金黃酥皮做成荷花樣,蓮蓉椰蓉餡配龍井茶,甜而不膩帶著詩意。
傳說和南宋李妃有關,現在知味觀大師改良,油溫控制精準到±5℃。這么精致的糕點,年輕人打卡拍照多,真正懂背后故事的有幾個?
溫州燈盞糕,模樣像小燈籠,味道藏著老暗號。元末明初就有的小吃,“等斬”變“燈盞”,油炸米漿裹蘿卜絲肉末。
剛出鍋的咬一口“咔嚓”響,外皮酥脆內餡溫柔,配海帶湯才是老溫州早餐。
現在加鮑魚蛋黃的新派燈盞糕,你說算不算糟蹋傳統?金華酥餅,梅干菜肥肉丁的組合絕了。
傳說程咬金落難時發明,炭火烘烤五小時,層層酥皮簌簌掉渣。
街頭巷尾飄著焦香,古法手工揉面撒芝麻,沒牙老人都能抿化這口香??晒I化生產的酥餅,梅干菜味道寡淡,哪有現烤的鮮香?
普陀山觀音餅,帶著佛國的禪意。海苔黑芝麻佛茶粉做餡,低糖低脂適合養生,朝圣者都愛帶作伴手禮。
傳說觀音大士化餅救災,現在獨立包裝保留質樸心意,咬一口滿是海風暖意。這素點的清淡滋味,年輕人會不會覺得不夠甜?
慈城年糕,千年傳承的年夜飯主角。
晚粳米十道古法工序,雪白軟糯能煎能煮,蟹粉炒年糕更是江南至鮮。伍子胥藏糧的傳說代代傳,現在過年家里不蒸年糕,總覺得少了點儀式感。超市里機器壓制的年糕,哪有手作的那股子米香韌勁?
還有西施團圓餅、吳山酥油餅,哪樣不是帶著吳越的風雅?這些糕點不只是吃的,是老輩人傳下來的節慶講究。清明青粿裹著春天,中秋月餅包著團圓,每口都是歲月的滋味。
可現在快節奏生活里,年輕人還愿意花時間琢磨這些老味道不?走在河坊街看師傅壓定勝糕,寧波老城咬開流心金團,那瞬間恍如穿越。千年爐火沒熄,老手藝還在堅守,可懂它們的人是不是越來越少?
浙江的十大糕點,哪一款是你打小就忘不了的?是外婆蒸的年糕,還是街角現烤的酥餅?背后故事你能說上幾句?
老底子的味道不能丟,它們藏著咱浙江的千年風雅呢。
你家鄉還有哪些特色糕點?歡迎在評論區說說,別讓老味道被忘了。文中故事與口感描述為民間流傳與個人感受,不同人體驗可能不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