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16日)早上,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微博發文回憶“小米十年造芯路”。
雷軍在文中表示“十年飲冰,難涼熱血!”
相關消息,火速沖上微博熱搜。
對于小米“十年造芯路”,不少網友紛紛點贊支持。
昨晚(5月15日),雷軍發微博稱,小米自主研發設計的手機SoC(System on Chip)芯片,名字叫玄戒O1,即將在5月下旬發布。
2017年,小米曾發布自研的手機SoC芯片澎湃S1,因性能問題反響平平。后來,小米調整策略,專注開發影像、快充等小芯片。2021年,小米推出澎湃C1影像芯片,這是一款獨立于SoC的圖像信號處理芯片(ISP),助力手機影像表現。此外,還推出澎湃P1電源管理芯片(PMIC),可支持高達120W的有線快充。2022年,小米推出澎湃G1電池管理芯片,能夠提高電池容量和循環壽命,與澎湃P1芯片配合形成小米澎湃電池管理系統,改善手機續航表現。
小米集團2024年財報顯示,2024年研發投入241億元,同比增長25.9%。小米表示,2025年小米研發投入將突破300億元,五年(2022年—2026年)研發總投入將超1000億元。雷軍曾在小米15 Ultra發布會上透露,AI算法、芯片及終端應用是重點研發方向。
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在財報電話會上表示,小米自研芯片的決心不會動搖。他坦言,芯片研發是一個長期且復雜的過程,需要尊重行業的發展規律,并做好持久戰的準備。
據界面新聞報道,昨日晚間,雷軍在小米價值觀大賽后,對小米員工發表內部演講。
雷軍提到,三月底的一場交通事故給小米帶來了巨大影響。“我們受到了狂風暴雨般的質疑、批評和指責,我和同事們一樣,一下子都懵了。但是誰也沒有想到,這一場事故的影響如此之大,對我們小米的打擊也如此之大。”
雷軍稱,這場事故讓小米意識到公眾對其的高期待和嚴要求,也標志著小米不再只是行業新人,而需要承擔起大公司、行業領導者的責任。
他還回顧了四年前小米決定造車時,自己就對汽車安全問題格外擔憂。然而,事故的發生讓他們認識到,公眾的期待遠超想象,小米必須在汽車安全領域做到行業領先,甚至成為最安全的車,而不僅僅是合規或達到行業平均水平。
他談到,“今年是小米的15周年,我們原計劃規劃了很多很多的慶典、總結、規劃的活動,但大部分都取消了。”雷軍強調,小米在過去的5年,最重要的就是我們始終堅持了技術為本。“5年前,我們提出了全新的目標,就是致力成為全球新一代的硬核科技的引領者。5年前,我們明確的承諾五年的研發投入要超過1000億,要加大核心技術的研發,到現在,我們大約投了1050億,今年一年的投入預計就會超過300個億。”
據浙江廣電旗下新媒體中國藍新聞報道,近日,多名小米SU7車主通過社交媒體反映汽車的大燈與翼子板接縫處存在鼓包、翹邊現象,按壓時出現上下起伏,影響外觀整體性。
5月15日,浙江省消保委汽車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翼子板設計尺寸偏大,導致與車燈裝配過緊,陽光照射下,熱脹冷縮后出現縫隙,屬于“設計制造汽車經驗不足”引發的問題。
同時,浙江省消保委汽車專家還表示,自己處理汽車問題已經12年,還沒碰到過原廠車出現這種情況的問題。
編輯 孫志成 綜合公開資料、界面新聞、中國藍新聞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