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甘肅網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通訊員 趙振)在秦巴山區的青山綠水間,隴南市武都區以“甜蜜產業”書寫鄉村振興新篇章。憑借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武都崖蜜這一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正以年產值近億元的規模,成為富民強區的“金色名片”。
武都區森林覆蓋率超37%,狼牙刺、黨參等蜜源植物達300余種,其中狼牙刺蜜源面積達200萬畝。獨特的垂直氣候使當地“四季有花、三季流蜜”,所產蜂蜜淀粉酶值達26.8ml/(g·h),遠超國標4倍,氨基酸與礦物質含量突出,被譽為“蜜界黃金”。據蜂農張永成介紹,政府配發標準化蜂箱并聯合合作社提供技術培訓,其120箱蜂年產蜜1.5噸,收入超8萬元。目前全區蜂群保有量12.6萬箱,年產蜜2100噸,產值突破9000萬元,帶動1.2萬農戶戶均增收2.3萬元。
裕河鎮崖蜜智慧產業園內,全自動灌裝線每小時處理1.2噸蜂蜜,全程溯源系統確保每瓶蜜可追溯至采集時間與質檢報告。區農業農村局推廣中蜂活框養殖等23項新技術,建成3個質檢中心,SC認證企業從2018年的1家增至9家,“隴南滿江紅”等7個品牌獲國家地理標志認證。養蜂協會通過技術培訓,使86%蜂農產品達綠色標準,開發蜂膠、蜂王漿等65種衍生產品,形成“協會+企業+農戶”一體化模式,帶動653名會員規模化發展。
武都崖蜜通過青島國際啤酒節等平臺走出深山,2020年展銷期間獲36萬元訂單,線上直播與淘寶店鋪同步發力,激發消費熱潮。東西協作政策下,青島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合作社帶動貧困戶就業,全區實現脫貧摘帽。蜂農李樹花表示:“公司免費發放蜂箱、進行技術指導,統一收購保障品質,讓我們在家門口就能致富。”
武都崖蜜不僅是一瓶蜂蜜,更是一條串聯生態保護、產業升級與鄉村振興的“金色紐帶”,正為西北山區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活力。下一步,武都區將深化與科研機構合作,開發蜂膠等高附加值產品,建設蜂旅融合示范區,打造生態觀光與研學體驗結合的產業鏈,讓綠水青山持續釋放“甜蜜效益”。
歡迎全省各地的通訊員踴躍投稿:mrgstx@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