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是第14個全球無障礙宣傳日,國家無障礙環境展示館暨全國無障礙·好設計精品成果——“讓愛無礙”全國城市聯展巡展,攜手“無礙有愛·無憂生活”研究與體驗展,在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上醫文化中心臨展廳開展。觀展者通過翔實的圖文展板,以及無障礙輔具現場體驗,切身感受無障礙環境對提升功能障礙人士生活質量的重要性,增進對無障礙環境建設的關注和思考。
本次活動由復旦大學中國殘疾問題研究中心、中國殘聯復旦大學無障礙環境研究基地、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團委、國家無障礙環境展示館、中國助殘志愿者協會聯合主辦。
現場特辟展區,展示了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在無障礙環境建設中的使命與探索。2015年,復旦大學中國殘疾問題研究中心正式成立,致力于為殘障群體提供學術支持與社會關懷,推動殘疾問題研究與政策實踐。2019年,中國殘聯復旦大學無障礙環境研究基地成立,開啟了從政策研究到環境實踐的“無障礙”新篇章。
除了圖文展示,展覽還設置了無障礙輔具展示和體驗區。現場展示了手功能軟體康復機器人、外骨骼康復訓練器、智能仿生手、桌面閱讀器等一系列智能康復與輔助設備,生動詮釋科技改變生活的無限可能。全盲體驗、肢體障礙體驗、輪椅技巧體驗、爬樓機體驗等項目更是吸引不少觀展者駐足參與。通過親身體驗殘障人士的真實生活狀態,以及無障礙輔具帶來的便利,觀展者更加深刻理解無障礙設計的理念和意義。
近年來,復旦上醫團隊持續推動無障礙環境的研究和建設,于2021年組建由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師生等組成的陽光百合志愿服務隊,下設出行無憂、康復無憂和信息無憂三個項目組。其中,“出行無憂”項目組主要聚焦殘疾人、臨時負重者、孕婦、兒童等群體的無憂出行需要,通過校園、紅色場館、公園驛站等公共場所的無障礙設施調研與改造,推動城市空間包容性升級,保障安全、便捷的出行權利。
團隊還積極應用信息化手段,陸續開發一系列小程序。比如,“無障礙點評”是一款專為有各類無障礙出行需求用戶設計的移動端小程序,用戶可對目標場所的無障礙設施情況進行檢索,同時,可上傳場所和無障礙設施的相關信息。目前,小程序已收錄超過1600個場所的3000余處無障礙設施數據,形成國內領先的動態無障礙設施數據庫。
復旦大學中國殘疾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呂軍表示,無障礙環境建設的受益對象并非僅限于殘障人士。“無障礙是一種通用設計,適用于每一個人的需要。”呂軍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可能會暫時處于行動不便的狀態,比如高齡老人活動受限,或因為受傷暫時行動不便等,這些人群同樣需要無障礙環境的支撐以融入正常的社會生活。因此,推動無障礙環境的建設,是一項全體受益的事業,一座城市“無礙”才能更“有愛”。
原標題:《全球無障礙宣傳日 復旦上海醫學院開啟“無礙”體驗》
欄目編輯:陸梓華 圖片來源: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張炯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