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克林姆林宮的消息,在俄烏談判預定開始的前一天晚上,普京主持召開高層會議,籌備即將和烏克蘭舉行的談判。
可以看出出席會議人員陣容非常“豪華”,緊接著普京親自念出了參加這次俄烏會談的名單,那么名單上都有誰?這次會議又是有著什么意味?
上談判桌名單公布
俄烏會談預定開始前一天晚上,普京在俄羅斯克里姆林宮召集了一場規格極高的會議,來參加會議的名單有安全會議秘書、國防、外交、安全、總參謀部以及國民衛隊,可以說只要在軍政界能說得上話的幾乎全到了。
他們圍坐在一起,為即將到來的土耳其之行做最后部署,最終由總統普京親自定下了俄方談判代表團的名單,這架勢擺明了對此事極端重視,背后的戰略考量深不可測。
誰知,就在第二天名單公布出來之后,不少人就覺得有點“不對味”,領銜的不過是位總統助理,雖說是親信,但在克里姆林宮權力核心里,并非一言九鼎的角色。
其他成員,副外長、副防長什么的,雖然是實權部門的人,但要拍板涉及國家命脈的大事,恐怕還得層層請示。
按國際外交的“行規”,談判代表的級別,往往是衡量一個國家誠意和底牌的重要風向標,派個相對“輕量級”的團隊,是在試水,給自己留后路,還是故意降低外界期待?
普京這葫蘆里賣的什么藥,真是讓人捉摸不透!
是誠意試探還是另有盤算?
再看烏克蘭這邊,他們參加這次會談的代表團陣容堪稱“豪華頂配”,總統辦公室主任,據說在基輔決策圈里,他是最被信任的那個人,沒有“之一”。
這次他也是親自這披掛上陣,身邊還帶著國防部長和外交部長,幾乎是戰時核心領導班子的一次集體亮相。
從兩邊的人員配置上可以看出巨大反差,這也立刻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一位歐盟的外交官私下里不無擔憂地說,俄方派出的官員,恐怕沒有最終拍板的權限,這幾乎注定了談判從一開始就難以觸及實質性突破。
假設一下,一方代表每談一項就得向上面請示,可想而知這場會談的效率會大打折扣。
除了臺上,臺下也有著某些大國的影子,有人分析覺得美國像是這場沖突棋局的“導演”,通過對烏克蘭的軍事和經濟援助,加上聯合盟友對俄羅斯施加的制裁,意圖很明顯:想把俄羅斯拖進一場無休止的消耗戰。
而這次談判的出現,還摻雜著一定微妙的外部因素,特別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的那句話,公開喊話澤連斯基接受普京的談判提議,這被不少人認為是烏克蘭方面最終勉強應允的關鍵推手。
對莫斯科來說,怎么應對這一系列互動,既要做出姿態,又不顯得像是屈服于華盛頓的壓力,這本身就是一場考驗外交平衡藝術的復雜戲碼,畢竟在大國政治里,“面子”和“里子”往往同等重要。
是急不可耐還是故意磨蹭?
自從美歐烏三方在5月10日提出為期30天的停火倡議,到普京第二天就拋出“跳過停火,直接談判”的提議,再到澤連斯基方面直到13日才勉強松口同意。
誰知,談判日期竟然定在了緊接著的15日,整個過程掐指一算,留給各方準備的時間也就只有兩三天。
時間的緊迫,也難怪普京需要在會談前夜緊急召集他的智囊團和核心班底“加班”,進行戰前推演和人事排兵布陣了。
即便各方都有準備的安排,但是談判并沒有按照約定時間如期舉行,反而是上演了一出現實版的“好事多磨”。
原計劃15日一早,雙方代表團就已經抵達了土耳其,各路媒體記者也早早地架好了“長槍短炮”,等著捕捉那歷史性的第一幀畫面。
俄羅斯官方通訊社塔斯社搶先放出消息,說談判將在上午10點準時開始,結果這消息很快就被烏克蘭方面公開“打臉”。
烏克蘭國家安全與國防委員會的負責人直接跳出來,指責俄方散布假消息,根本沒有這個計劃,過了沒多久,俄方又改口說,在土耳其的協調下,談判開始時間調整到了下午3點,但烏方并沒有直接回應,而是選擇了沉默。
這種在最基本的程序問題上都能來回拉扯、互不相讓,不僅讓外界等得焦頭爛額,很明顯俄烏雙方之間還存在著極大的不信任感,仿佛真正的談判還沒開始,“談判桌外”的第一輪交鋒已經打響。
要知道,在高度敏感的國際外交場合,就連會議議程、具體時間、地點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程序性細節,也常常成為雙方較勁、傳遞信號的工具和戰場。
值得注意的是,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本人抵達土耳其后,并沒有第一時間趕往談判地點,他公開表示,他會先與東道主、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進行會晤,之后才會根據會談情況,再決定接下來要采取什么步驟和俄方進行談判。
澤連斯基這一招不得不說蠻精明的,不光展現了對斡旋方的尊重和倚重,也為烏方在談判策略上爭取到了更多調整和回旋的空間。
明眼人也都能看出來,他的一舉一動是在借勢,同樣也是在布局,可是這場談判本來就充滿了不確定性,這回澤連斯基的一系列舉動,無疑是給會談增添了新的變數。
先停火還是先談判?
如今俄烏之間的問題還是挺多的,最為關鍵的還是“先談判還是先停火”的先后順序。
烏克蘭的立場,自始至終都像釘子一樣死死地釘在那里——必須先實現全面徹底的停火,炮聲停了,人不再死了,我們才能坐下來,談那些其他實質性的問題。
可是俄羅斯卻相反,俄方認為應該先談判,把各項核心議題都談攏了,把框架定下來了,停火自然而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從這個根本的問題來看,不得不說俄烏之間就像是一個解不開的死結,雙方為了它,已經打了一個多月的口水仗了,就連雙方代表到達土耳其的前一天晚上,雙方還在各執一詞,沒有絲毫松動的跡象。
烏克蘭的官員反復強調,他們這次和俄方團隊會面,唯一的目的就是討論如何能夠有效、靠譜地實施和監督那個由外部力量提出的為期30天的無條件停火方案。
烏方特別住處,早在今年3月份,基輔就已經同意實施停火,只不過是普京方面沒有配合,所以即使在不得不面對“先談判”這種現實壓力下,烏克蘭的策略也是:就算要談,我們首先在談判桌上聚焦的,依然是停火問題。
道理很簡單,在戰火還在隆隆作響、生命還在消逝的背景下,任何關于未來政治安排的宏大討論,都顯得那么蒼白無力,缺乏根基,只有沒有戰火,談判才能平穩進行。
可是俄烏雙方到底能不能達成停火協議,往往是檢驗各方政治意愿“含金量”的試金石。
俄羅斯方面之所以對“先談判”表現得更加積極,大多還是因為背后多層的戰略考量,從軍事上看,俄軍在戰場上已經占據了一部分區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而莫斯科急于談判解決俄烏之間的問題,有很大的可能就是想把這些用鮮血和鋼鐵換來的軍事“戰果”盡快轉為政治上的利益,實現“戰果變現”。
從經濟上看,這場沒完沒了的沖突,以及西方世界一輪又一輪、一波又一波的嚴厲制裁,已經給俄羅斯國內經濟造成了沉重的負擔。
如果能夠通過談判尋求某種形式的緩和,哪怕只是為國內經濟爭取一點點喘息之機,也是俄羅斯當下的需求所在,同時俄羅斯的對內宣傳需求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
如果能夠實現“先談判,后停火”,可以讓他在民眾面前,樹立一個“我們在外交博弈中占據主導地位”的形象,塑造一種“我們是通過談判促成了局面穩定,而不是在外部壓力下被迫停火”的勝利者姿態。
參考資源
海外網2025-05-15——普京確定俄烏談判俄方代表團名單
新京報官微2025-05-15——普京確定俄烏談判俄方代表團名單
新京報2025-05-15——澤連斯基:烏克蘭將派出最高級別代表團參與談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