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哥今年65歲了,最近他發現自己的大便不太正常,經常有黑便現象,腹部也時不時隱隱作痛,用力按壓,還能摸到一個小腫塊。
這讓他十分害怕,擔心是不是患上了腫瘤,于是,他到了醫院做檢查,居然是胃腸間質瘤。
大便作為人的一種排泄物,有時候也可以反映身體的狀況,如果大便出現以下幾種異常變化,一定要當心直腸出現了病變。
1、腹痛伴有黑便
胃腸間質瘤,常出現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身上,它是胃腸道的一種間葉源性腫瘤,常有的癥狀包括腹痛、黑便、惡心、疼痛、嘔吐、可觸及的腫塊等等。
如果您發現身體出現了以上癥狀,時間超過4~6個月,一定要及時就醫。
2、大便后水上漂油
正常情況下,大多數人都是每天大便0-1次,但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大便次數突然增多了,達到了3~5次,特別是在吃完油膩的東西后,這種情況更加明顯,吃藥也沒啥緩解時。
那么,這時候,最好到醫院做個詳細檢查,看看是否是胰腺出了問題,尤其要警惕胰腺癌的可能性。
因為胰腺癌作為癌中之王,其早期癥狀也非常不典型,而大便次數增多,且含有脂肪成分,拉完大便后沖廁所,廁所水的表面似乎有一層油,就跟洗碗時留下的表層油脂一樣。
如果是患有糖尿病的人,出現了以上癥狀,則要考慮是否為糖尿病加重了。
3、大便長期不成形
大便不成形,在中醫里認為可能與體內濕熱過重有關,通常與不良的飲食習慣有關,如大吃大喝、飲食過于油膩、嗜酒、飲食不規律等。
想要清熱去濕,可以按摩曲池穴,同時多吃紅豆、薏仁冬瓜湯等健脾祛濕,此外,堅持運動鍛煉,多排汗,也有助于濕氣的排出。
但不明原因的長期大便不成形,也要警惕長期,腸癌的發展周期通常是大便不成形-大便次數多-粘液大便-腸息肉-腸內腺瘤,然后最終發展成癌癥。
所以如果你的大便長期不成形,次數也增多了,或者還出現了黑便、 粘液大便等,最好到醫院做個腸鏡,排除腸道疾病的可能性。
腸癌早預防
腸癌的發生發展,其實要經過一個較為漫長的時間,可能長達5-10年。
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早一點做了腸鏡或者直腸指檢,就有可能發現腸癌。
建議年齡超過45歲的人,最好至少做一次胃腸鏡,特別是有腸癌家族史的人,盡量在近親患癌年齡之前的15年開始做腸鏡。
比如,爺爺是65歲患癌,那么最遲在40歲,家族中近親就要開始做腸鏡檢查。
如果超過50歲的高危人群(長期飲酒或高脂飲食、長期坐位工作且缺乏運動),可每5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每年進行一次大便潛血檢查和肛門指檢。
腸癌也是我國的高發癌癥,大家一定不要忽視定期體檢,特別是高危人群,更要重視防癌檢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