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魏 靜 □ 王若卉
隨著農業科技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回鄉創業,探索運用先進技術發展現代農業。在江蘇省泗洪縣歸仁鎮,一位名叫張帥的新農人通過引進高效農機,在豬羊養殖之余,種植玉米并加工成青貯飼料,將種植養殖有機結合。不僅提升了自身養殖效益,更帶動周邊農戶共同致富,成為當地科技養殖的典范。
“頭一天幾百畝的玉米還在地里,第二天天一亮就齊刷刷沒了。”這可不是外星人的杰作,而是出自張帥的幾臺農機。每到玉米豐收季,隨著幾臺價值不菲的“鋼鐵巨獸”在田間來回穿梭,一排排秸稈整齊地收割倒地,將玉米和鮮秸稈切碎后再經過密封發酵儲存,即可搖身一變,成為家畜們的美味大餐。
這種新型采收加工方式,能夠全株利用玉米,作為飼料適口性好、消化率高,不僅可以滿足豬羊的日常營養需求,減少對糧食飼料的依賴,降低養殖成本,同時還能減少種植勞動力,提高種植收益。這就是張帥發展現代化種養殖的“秘密武器”。
2013年下半年,機緣巧合下,張帥辭去歸仁鎮政府宣傳報道員的工作,回到老家歸仁鎮江韓村投身豬羊養殖行業。憑借靈敏的商業嗅覺和吃苦耐勞的創業精神,張帥家庭農場的養殖生意逐漸壯大,并依靠流轉土地種植玉米,賺得了“第一桶金”。賺錢之后,張帥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升級設備。
“當時大型農機不多見,投入太大,風險也高,但我認準了這是一條科技興農的路子,別人能行我也行。”2016年前后,在了解到機械化處理的優勢后,他當機立斷,迅速購入一臺青貯機,除自家養殖場使用,加上農機租賃和青貯飼料加工售賣,第一年就賺到了錢。盡管駕駛農機都是“白天白襯衫,晚上變黑襯衫”,但有錢賺,再苦也值得。
有了青貯機這一得力助手,張帥家庭農場生意更是如虎添翼。可沒多久的一場“比試”,又讓他敗下陣來。在一次代加工訂單中,張帥帶著機器現場加工,沒想到機器故障連連。那次慘敗經歷,讓他下定決心升級設備,但凡高速路上看到拖農機的貨車,都要研究幾眼。終于,經過反復比對和篩選,農場全面升級,發展到現在共有4臺先進智能青貯收獲機,幾個大塊頭并列一排,仿佛候場的戰士,隨時準備大“切”四方,很有氣勢。
“一臺進口機子小幾百萬,很多人剛開始真不敢投資。”說起過往,張帥一副云淡風輕模樣,但實際過程卻充滿艱辛。農機前期投資巨大,駕駛和維護都需要專業人才,從擁有到駕馭,中間隔著的是大量金錢和精力投入。青貯飼料加工大多為定金訂單制,一旦工期受耽誤,客戶就可能轉身下一家。農機升級后,效率和作業精度大幅提升,8分鐘即可處理20噸材料,并且駕駛員工作環境也得到顯著提升,密閉性更好,視野也更開闊。
在張帥的倉庫,一捆捆處理好的青貯飼料已經轉化為“軟黃金”,整齊地碼放在一起,散發出特殊的酸香味。玉米收獲季節性較強,一年僅集中使用兩三個月,即便如此,高效率和可觀的回報率,依然成為張帥發展現代化農業的底氣。
用青貯方式采收、加工玉米,全株高效利用,折射的是農業現代化的綠色答卷——不僅能保護生態環境,還能為農戶創造更多收入,真正實現生態與經濟的雙贏。在基地形成一定規模后,張帥又大膽創新,采取“基地牽頭促發展,基地領大戶、大戶帶散戶”的模式,輻射拉動村民規模化發展。在他的帶領下,江韓居村民積極探尋致富之路,紛紛種植起青貯玉米等特色作物。隨著農業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農民的生活也越變越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