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紅星新聞記者從成都軌道集團獲悉,5月15日晚,成都軌道交通13號線一期工程西段軌行區瓦窯灘站——凈居寺站(不含)段順利移交運營單位。這是13號線一期最后一段軌行區移交,標志著線路全面轉入動車調試階段,向開通初期運營邁出堅實的一步。
軌行區移交是指將修好的軌道區間交接給運營單位,移交內容主要包括隧道、鐵軌、接觸網、站臺門、供電設備、信號設備、照明設備、消防設備等。軌行區施工精度會影響后續列車的安全平穩運行,是確保軌行區順利移交的關鍵。
13號線一期作為成都軌道交通又一條全自動運行線路,最高運行速度達140公里/小時。“列車速度越快,軌行區精度越要‘錙銖必較’,像盾構管片拼接、軌道平整度、接觸網這些關鍵指標,都必須實現毫米級控制。”成都軌道建設公司線路負責人介紹。
為確保軌行區順利移交,建設團隊以“毫米級”精度嚴格控制施工質量。例如,在隧道建造時,將每環管片的拼接誤差嚴格控制在0.5毫米以內,相當于頭發絲的精度;在道床澆筑時,利用激光找平技術,精準控制混凝土標高,確保軌道平整。
另外,還創新引入了高精度CPⅢ測量控制系統,通過承載精密傳感器的“智能檢測小車”來檢測和調整軌道的細微偏差,使線路平順舒適,列車即便以140公里的時速“貼地飛行”,也能穩如磐石。
此外,13號線一期工程作為一條橫跨中心城區東西走向的線路,串聯起青羊宮、華西壩等城市核心區域,施工場地受限;車站平均長度較常規線路延長20%,深度增加15%,施工規模大、施工任務重;且全線8座車站與既有線路換乘,安全管控要求高。
為確保軌行區按時移交,建設團隊通過在關鍵區段利用風井、盾構井等洞口增設作業面,高峰時期同步開展10余個工區交叉施工,投入勞動力1000余人、設備160余臺套;同時,創新施工工法,在下穿既有線施工時,采用“隔離樁+微震監測”,將施工振動控制在最小范圍,確保既有線平穩運營,安全、高效、有序推進現場施工進度。
13號線一期工程西起瓦窯灘站,東至龍安站,全長約29公里。線路開通后,將有效緩解成都東西向交通壓力,提升沿線居民出行效率。
截至目前,13號線一期工程線路機電安裝已完成總量的85%,裝修裝飾已完成總量的48%。下一步,13號線一期工程將繼續開展機電安裝、裝修裝飾、聯調聯試等工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