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翻開騰訊的Q1財報時,最刺眼的數據不是1800億的營收,而是微信月活突破14億——這意味著,微信幾乎覆蓋了中國大陸的每一個人。
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4年末中國大陸人口才14.08億。 下沉市場貢獻了72%的新增用戶,老年用戶占比提升至18%——當60多歲的父母們每天用微信交水電費、刷視頻號、在家族群搶紅包時,他們早已默認“所有需求都能在微信里解決”。
這種全民覆蓋帶來的結果是什么?是用戶行為的徹底馴化。在微信搜一搜日均10億次的搜索量背后,是用戶對“在微信里解決問題”的肌肉記憶。相比之下,百度App在2019年公布的日活是2億左右。(近幾年沒再公開此指標數據,你覺得是更高了還是更低了?)
作為一個從PC互聯網時代就在關注搜索戰場的觀察者,我意識到:11年前我在 一文中描繪的未來,已經到了。
看看如今微信內容生態的冰山一角:
公眾號財經作者增長460%,消費類視頻暴漲604%,小程序電商GMV預計突破2.5萬億,熟人社交帶來的退貨率低至7%。
這意味著,用戶搜索“理財攻略”時,微信至少能提供幾十篇多個角度的公眾號分析;搜索“榴蓮”時,直接展示可下單的水果店,以及正直播帶貨的視頻號。
在這種從信息到服務的閉環之下,讓百度那些抓取來的零散網頁顯得蒼白無力,更不必提搜索結果頁中比比皆是的廣告。
馬化騰說,AI已經為廣告和游戲的收入做出了實際貢獻,而搭載大語言模型的搜一搜,正在把搜索變成“智能管家”。
舉個例子:搜索“孩子發燒怎么辦”,AI搜索會聚合信息提供快速解答(人與信息的連接),同時問一問和視頻號也會提供更多元化的方案(人與人的連接)。
這種“搜索即服務,連接一切”的體驗,徹底顛覆了傳統搜索“關鍵詞-鏈接-跳轉”的鏈條。搜索市場的競爭,技術并非致勝的關鍵,場景化閉環才是真正的殺手锏,而微信做到了。
別看我的一些文章批評百度,曾經我 對百度有很大期待。
12年前的2013年,百度推出輕應用時,我甚至寫過文章叫好,認為這是對抗App孤島的機會。但后來的故事,就是高開低走的劇情,輕應用甚至都沒挺到微信小程序的出現。
最諷刺的大概就是,看到微信小程序的成功之后,百度又開始炒冷飯,搞智能小程序了。這種起個大早,趕個晚集的事兒,比比皆是。八年前最先喊出 All in AI,可現在搜索的老家都要被偷了。
十年前,我寫下判斷“微信搜索是百度的最大威脅之一”時,反對的聲音很大:“微信只是個社交App,搜索需要開放生態!”
但今天,微信搜一搜的10億次日均搜索量證明了我的判斷——當用戶、內容、服務、支付、社交全被封裝在一個體系內時,再封閉的體系,也能滿足用戶開放性的需求。
我的結論很殘酷:
百度搜索翻盤的可能性,比諾基亞重返手機霸主還低。
退一步講,就算微信的戰略決策出現重大失誤,或是微信生態被強行拆分,搜索這塊的市場也回不到百度手里了。
對我來說,日常找信息的渠道基本在微信、小紅書、抖音和Kimi上,實在不行可能會用百度試試運氣。我相信我不是個例,而是長時間的經驗積累讓我養成了新的搜索習慣。
就讓過去的時代這樣結束吧,當結局已經注定的時候,就連批評都顯得多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