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清明節期間,廣東梅縣南口圩圩崗下花樹下村青山如黛、流水蜿蜒,正是“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生動寫照;如珍珠般點綴于村子之上的客家古民居建筑,更增添了鄉村的歷史底蘊與別致的客家風情。這一天,村子里一座磚瓦、土坯結構,懸山式屋面,中堂臺基、石柱、石枋上雕細刻的花鳥、人物文飾,恢弘大氣,門楣的燈籠邊書寫著“敦睦樓”的客家圍屋前,來了一位兩鬢斑白的中年男人,手里捧著一疊發泛黃條格紙頁,來到廳堂前便泣不成聲,只見豎體格式上面陳舊的墨跡寫道:
秀梅吾妻如晤: 一切都是天意命中注定的,你一定要堅強,把孩子撫養成人,我們結婚這么多年,對我大陸家里的情形從未詳細談過,并非有意瞞你,實在是我自民國28年(即1939年)離家之后,從未通信,情況不明,現在將我記得的寫出來要他們兄弟抄起來記住,將來有朝一日,也好認祖歸宗。我家住在廣東省梅縣南口鎮圩崗下村,一個名叫花樹下的村莊,住在一座叫敦睦樓的房子里。父親陳錫江在南口圩大東街開陳慶順商號,叔父也在同街開陳慶豐商號,都是經營油、鹽、糖、豆等日用雜貨,家里也有些田地,實是務農兼經商人家?!膼勰銈兊拈_中書。
陳利華手書遺書(部分)
原來,1981年冬在臺北馬場町遭到處決的時任臺灣“總政治作戰部”原上??崎L陳開中,在臨刑之前寫下的遺書。更令人感到震驚不已的是,這位陳開中的真實身份,竟然是我軍三野10兵團第29軍85師253團的政委,早在1949年10底公布為金門之役犧牲的烈士陳利華。那么,為什么會在他成為烈士的32年之后,再次成為烈士?他的成長軌跡是什么?他在金門戰役中到底歷經了什么?他又如何從一名戰敗的指揮員,當上國民黨的高級官員?又為什么會東窗事發呢?帶著這一系列的疑問,我們專程到他的老家縣南口圩圩崗下花樹下村,還有對一些人進行了專訪,接下來一些疑團便一一解開:
陳利華,原名陳麗華,1920年出生于廣東梅縣南口圩的圩崗下花樹下村一個寬裕殷實的傳統農家,他的父親陳錫江熟讀詩書,頗有文墨,為前清監生,他秉承的是耕讀傳家的祖訓,同時兼帶做一些小生意,南口是位于梅縣區西南的古老鄉鎮,這里毗鄰興寧,是梅縣前往廣州的交通要道和隘口,所以他經常不在家,但對孩子的讀書十分重視,因此,陳利華從小開始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之他很聰明,自幼秉性堅韌剛強,從小具有獨立生活的能力,成績一直出類拔萃。
陳利華在讀書期間,正是抗日救亡運動蓬勃掀起之時,由于他經常接觸先進組織成員,在他們的教育和影響下,思想先進,對他確立革命人生觀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在學校畢業之后,便回到家鄉南口圩投身于各種革命活動。先后在一些學校執教,緊緊地與工農群眾相結合,積極投身于建立農村婦女識字夜校、青年讀書會等活動,并以此為陣地開展抗日救亡的宣傳活動。很快就光榮地成為先進組織的一員。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后,陳利華閩西南梅持委的指派,秘密打入國民黨吳奇偉第9集團軍總部政治工作隊開展工作,由于他的突出表現,得到了梅縣區委書記陳仲平的高度評價,由于陳利華精明強干,不久便被任命為集團軍總部民運科分隊長,這個工作對于他這個多才多藝的人來說,正是“英雄有用武之地”,搞宣傳鼓動,他能寫一手好文章,不僅能寫政治論文,還能寫散文詩歌;開會演講,他有一副好口才;他的演講,很有煽動性;寫標語,他一手好書法,會書寫多種字體,在興梅埔等各地的墻頭上,到處可見他那清秀的大字標語;搞文藝演出,他會編,會導,會演,會唱。民運科政治工作隊有了這樣一位能文能武熱情活躍的副隊長后,民運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富有成效。
年輕有為才華橫溢的陳利華很快得到上級的賞識,隨后奉命進入皖南新四軍軍部工作,先后擔任服務團副隊長、分隊長等職務,在皖南事變時,隨新四軍先遣隊東進,跟著軍部行動,是突圍血戰出來的2000名幸存者之一,轉戰到蘇北之后,他先后委以重任,擔任旅政治部指導員、旅教導隊指導員、蘇中抗大九分校指導員、任團政治處支書、團總支書記、團政治處主任等職務,當該團改編為華中野戰軍11縱隊91團時,升任該團副政委,改編為三野29軍85師253團,陳利華升任團政委。
他所在的253團的前身可追溯至1938年新四軍東進縱隊,這支隊伍是十兵團麾下的王牌部隊,在車橋戰役中表現特別搶眼,當時,我新四軍發動車橋戰役,車橋是一個鎮子,位于江蘇省淮安城東南10余公里,鎮子很大,這里是聯系蘇中與蘇北的樞紐,在1941年已是國民黨江蘇省政府所在地(當時江蘇淪陷大半),1943年2月被日軍占領,成為日軍重要的基地以及日軍第64師團(師團部駐揚州)和第65師團(師團部駐徐州)的結合部。日軍以車橋為中心,建有十余處據點,常駐日軍一個小隊40余人和偽軍一個大隊500余人,可以說是一個比較大的據點。
這是一場硬仗。敵偽軍在車橋壘高溝深,設防十分嚴密。四周筑有大土圍子,外壕里面還有許多土圍子,沿大小土圍僅碉堡就設有五十三座,還有許多暗堡封鎖地面。我軍發揚高度的進攻精神,實行攻堅的同時做好打援的準備。敵人控制點線,交通便利,增援容易,如果投有力量消滅援敵,也就無法拔除據點。只要援敵離開據點,就便于我在運動中殲滅他們。
進攻車橋戰斗打響之后,果然聞訊而來的敵人紛紛趕來救援,我英雄的253團和兄弟部隊嚴密配合,組成的突擊部隊猶如猛虎下山撲向日軍。經我軍各部打擊,敵援兵潰亂,四散逃竄。有的跳進蘆葦淤泥里,有的竄到我打援縱隊指揮所附近,被警衛員、通信員捉住。單說253團曾創下全殲日軍山本中隊的神話,整個車橋戰役殲滅日軍八百(內俘中尉以下四十八人)、偽軍八百余、繳獲九二式平射炮兩門及其它軍用品無數的輝煌勝利向全國人民告捷。日軍山本中尉凄然哀嘆“這次戰斗失敗,我們犯了輕視新四軍的錯誤。佩服新四軍作戰巧妙,驚嘆新四軍士兵攻擊精神旺盛。現在我清楚知道了,日本兵戰斗意志,完完全全比新四軍低下?;受娙漳和靖F了! ”
解放戰爭期間,我新四軍235團在蘇中戰役中表現亦非常出色,取得了顯著的戰績。當時,上級將將主要攻擊目標鎖定為李默庵的直屬精銳——整編83師,我軍采取聲東擊西的策略,表面上進攻南通以迷惑對手,253團擔任的任務是牽制敵人,配合我軍大部隊調動部署。這期間整整牽制國軍整編83師達七日之久,指揮部迅速部署了六個團的作戰部隊,通過兵力優勢徹底消滅敵83師。短短時間我軍就重創整編83師,一舉殲滅他的二個整編團。這一戰果令李天霞大為震驚,他完全沒預料到解放軍攻勢如此迅猛。隨后我軍打出了蘇中七戰七捷威名,可以說235團為整個戰役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時任政委陳利華與團長徐博這對黃金搭檔,兩人的年紀相差一歲,可謂是生死與共的戰友和工作搭檔。徐博,原名徐澤民,浙江慈溪人,1921年出生,幼年隨家遷居上海,他18歲那一年,新四軍打擊日寇的消息頻頻傳來。徐博得知這些消息后“總是感到眼前一亮,熱血上沖,心口蹦跳”(摘自徐博日記)。自此他再也不能靜下心來。于是約了幾個平時心意相投的同學瞞過了父母家人,在一個細雨霏霏的夜晚離家直奔江蘇丹陽而去。
當年,在丹陽山區正活躍著一支先進組織領導的抗日隊伍,這就是由管文蔚任司令的“江抗”部隊。徐博他們幾經尋覓,終于碰到了“江抗”偵察員,因而進入了新四軍山區根據地。他們經過短期訓練學習即被分配去做民運宣傳工作。年底,徐博被調至揚中縣“江抗”基層連任文化教員。1940年初夏,徐博奉調蘇中新四軍一師三旅政治部任組織干事。此后他又下到基層連任營政治指導員、教導員。在戰爭年代,徐博應算是一個知識分子了。有道是,為將者有勇不如有謀。他以一介書生兼得文武皆備,正是他學識底厚,勤于探索所得。
非常年輕就成為新四軍基層領導的徐博,戰友們就感到他有一種比之常人更多的成熟感。他儼如一位兄長,不茍言笑,但卻默默地給周圍的干部戰士以各種實在溫暖和關切。他講解文化課非常出色,總會深入淺出地開啟別人,使人茅塞頓開;在部隊訓練、行軍、作戰或有人患病時,他會屢屢告誡醫務、司務人員要深入班排多關心戰士們的身體健康。夜深了,他常常獨自巡至連隊查哨、查鋪,當看到年輕戰士被子未蓋好時,他就輕輕把被子攏攏緊。在長途行軍轉戰中,他經常把坐騎讓給身體有病的同志。作為營團一級領導,徐博以至誠至愛的一顆赤心去深愛自己的部屬,相見時尤多噓寒問暖。正是寓于平常的這種深切的友愛之情,才能在嚴酷的戰爭年代里凝聚起官兵間的緊密團結,激發起同仇敵愾的強大戰斗力!
從基層做起的徐博,歷任營宣傳干事、營教導員、組織科副科長、團政治處副主任、團副政委、團長等職。領導的這支部隊,長期戰斗在水網平原、江海河汊地帶,城鎮星羅棋布,交通發達,敵情嚴重。因此,無論是雨驟風狂、暑酷冬寒,每每奉命長途奔襲,出沒于百里青紗,泅渡于縱橫河川,迂回穿插,堅城圍攻,頑強阻擊,時多風餐露宿,激烈沖殺……徐博總是堅決受命,激情滿懷,親臨前沿,勝利而歸。足見其英勇本色!
解放戰爭期間,團長徐博與政委陳利華率第253團在渡江戰役東集團編成內,作為最東翼之第一突擊團,253團首渡攻占江中西開沙敵橋頭堡,殲敵一個加強營,有力地策應了友鄰部隊,迫使江陰要塞七千敵軍宣布戰場起義。隨后,部隊進軍江南,我最東翼之突擊師直趨無錫、蘇州。這支部隊冒雨向上海方向急進250里,于13日晨抵達月浦鎮西側。
隨即向月浦西街攻擊,這是著名的月浦攻堅戰,繼而又配合兄弟部隊從正北、東北、正西方向強攻月浦街區。當時守月浦的正是國軍悍將劉玉章,此人在防御方面大做文章。通過每隔三百公尺構筑鋼筋水泥碉堡一座,利用斜射側射構成火網。碉堡外圍,均構筑野戰工事,有??哲娕浜?,給我軍的進攻帶來巨大的麻煩。其火力封鎖了通往月浦鎮的各條道路,指戰員們英勇犧牲,往前沖的戰士紛紛倒下,傷亡甚大,劉玉章把這次戰斗稱為所謂的”月浦大捷。
從至今在月浦的上海勝利解放碑紀念碑文讀到:1949年5月13日凌晨,我解放軍第29軍87師及85師253團奉命向月浦發起進攻。我軍將士置敵軍堅固工事與??諆瀯萦诓活?,頻頻發起攻擊,經過兩晝夜鏖戰,于15日拂曉攻占月浦街區,并固守陣地近10天。23日,在兄弟部隊支援下,一舉攻占月浦東南高地,打開了通往吳淞的大門,為上海戰役的全面勝利奠定了基礎。此戰,259團長胡文杰,253團政治處主任王里等兩千名指戰員壯烈犧牲。為解放上海而英勇犧牲的烈士們永垂不朽!可見這支隊伍為解放上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滬戰結束,團長徐博政委陳利華率部強渡集美海峽,進攻廈門,僅用六小時便突破鷺島防線,被三野司令部授予"海上尖刀"榮譽稱號。部隊從北、西、西北英勇搶渡登灘,攀登山崖,攻占高崎要塞,紅旗首插神山頂。經37小時激戰,解放廈門全島!然而,十天之后的1949年10月24日,這支能征善戰的部隊卻碰到了硬核,253團及兄弟友鄰部隊九千人,開始渡海打響金門戰役,由于情報不準,準備不足,首批登島部隊遭到5萬余敵反撲;渡船被炸,后續部隊接應不上。
金門戰役打響之后,我軍通過奮力拼搏,部隊全部登陸成功,一舉攻占古寧頭灘頭陣地,登陸金門作戰初期,253團展現出驚人戰斗力。10月24日深夜,該團作為中路突擊隊率先突破壟口防線,僅用三小時便擊潰守軍青年軍201師兩個營。至25日拂曉,全團已控制觀音亭山制高點,將青天白日旗踩在腳下。徐博在臨時指揮所里給師部發去捷報:"敵陣已破,正擴大戰果。"在我軍的強大攻勢下,守島嶼的國民黨軍隊急紅了眼,不斷加強兵力援助。但都是無濟于事,眼看金門島要全部解放,勝利的紅旗要插上小島。
然而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先是敵海軍的旗艦“太平號”也開往金門增援,包圍了我登陸部隊,切斷了我登陸部隊的后路,而我軍因為不熟悉潮汐狀況,船只準備也不足,解放軍第一梯隊與敵人交戰時,第二梯隊卻因沒有船而不能渡航支援。尤其令人擔憂的是,另一名號稱“狡如狐,猛如虎?!钡膰姾穼⒑I率12兵團數萬之眾趕到了金門島,將我軍一一分割包圍,并將我軍返航船只盡數擊沉。失去后援的253團陷入重圍,戰士們用刺刀在安岐村與敵軍展開慘烈巷戰。時任國軍連長吳啟東戰后回憶:"共軍機槍手打完子彈后,竟抱著冒煙的槍管沖出戰壕肉搏。"沖上島的九千余人犧牲或被捕。
沒有辦法,彈盡糧絕的團長徐博只得下令殘余部隊退守北山斷崖分散打游擊,僅存的37名指戰員編成三個突擊組,試圖趁夜色向東突圍。在突破林厝防線時,政委陳利華左肩中彈墜海,被潮水沖至南山灣沙灘,團長徐博主剩下的人藏到深山中,意志堅定的他帶著253團殘余人馬在大武山一帶打游擊,寧死不投降。由于缺少食物和水,戰友們一個接一個地倒下,最后只剩下徐博一個人,金門雖離廈門不遠,奈何隔海相望,徐博不愿向敵人投降,于是便獨自躲在太武山一個不易被人發現的山洞里,平日以附近農田的地瓜充饑,期盼將來能找機會返回大陸。但事與愿違,徐博還是被俘了,國民黨當即押送他到臺灣內湖集中營,而后他被秘密殺害,年僅30歲。
再說中彈墜海被潮水沖至南山灣沙灘上的政委陳利華蘇醒后,他偶遇彌留之際的一名國軍少尉陳開中,身受重傷的他斷斷續續地對他說,"兄弟...幫我把家書...捎回漳州..."垂死的國軍士兵從貼身口袋摸出血染的信封。上面寫著龍溪縣陳厝村。隨后便去世了。安葬好這名對手的死難者后,他便換上對方軍裝,同時看看這位年齡相仿的戰爭死難者的隨身證件上的模糊照片都無需替換,由于臉部受了傷,身肉模糊后來打掃戰場的人根本沒認出他,便把他當成自己人送進了臺灣的戰地醫院,他便以少尉陳開中的名字混了過去。
不過,大家肯定會疑惑,冒名頂替一個人有這么容易嗎?但事實上有幾個點的確是巧合,一是金門戰役打得非常激烈,雙方陣亡的人員都是驚人,尤其是前一二天時整營整連乃至整團打光,加上潰散走了的,整個建制都消失是常有事;二是他受了重傷,臉上血肉模糊,容顏容易改變,因此在醫院療傷期間主治醫師在病歷的診斷是:"陳少尉腦部受創導致間歇性失憶,但對戰術想定反應敏銳;三是陳利華參加革命早,歷經坎坷,有應付復雜事件的能力;
四是陳利華在國共合作期間受上級黨組織指派曾在國民黨軍隊里工作過,再加上在金門戰役發起之前的備戰訓練中,師團指揮員對當面之敵的編制番號等都有反復研判稔熟于心,能夠準確說出部隊番號和上面的些長官;五是陳利華是廣東梅縣客家人,同閩南一帶土話相近,跟其籍貫龍溪縣陳厝村完全符合,語言溝通沒問題,最后一點就是陳利華文化高,字寫得漂亮,能寫詩寫文章,機智靈活,“表現優秀”。
正是基于以上這些原因,陳利華憑借過硬的軍事素養通過審查,此役之后便再也沒有發生戰事,傷好了之后,由于他立下所謂“古寧頭大捷”的戰功,又受過高等教育,是個能寫會畫的知識分子,除了寫得一手好文章,還會演戲,可謂多才多藝,多次騙過國軍審訊人員,身為客家人的他化名陳開中,還被推薦去進修,并以優異成績從鳳山陸軍政工干校畢業。這個昔日的解放軍政委,此刻身著國軍少校制服站在結業典禮上。他在學員檔案中寫道:"效忠黨國,矢志反共",筆跡堅定得令審查官動容。大家認為他前途無量。
進入政戰系統后,陳利華展現出驚人的適應能力。他主持編寫的《心戰喊話手冊》被小蔣親批"印發全軍",設計的"投誠人員優待證"甚至獲得美軍顧問團贊賞。潛伏生涯中最驚險的時刻出現在1965年。已晉升上校的陳利華負責審查"共諜"案件時,竟在嫌疑人名單里發現了老部下張振華的名字。面對刑訊室里的故人,他不動聲色地在審訊記錄中添加"疑似精神異常"的批注,最終使其以"精神分裂"為由保外就醫。
俗話說,紙終究包不住火,是假的總一天會露餡。團政委陳利華命運的轉折始于1979年,起因是在臺中菜市場被一名昔日同袍陳瑞林在認出改名為"陳開中"的老政委,這個因經商破產的老兵開始頻繁到訪他家,陳利華之子陳志強回憶,這名陳叔叔三天二頭到他家里,與自己父親一聊就是大半天。那時候的陳利華,在國民黨的部隊里頭已經混得挺有頭有臉,是個有分量的軍官。為了不讓國民黨那邊的人察覺到異樣,他干脆在臺灣成了家,有了老婆孩子。陳利華現在事業很順利,手頭也挺寬裕,家里關系也和睦,他其實完全可以頂著“陳開中”這個名字,安安穩穩地過后半輩子了。
這個時候的陳利華眼看就要平平淡淡地退休,但他心里一直憋著股勁兒,畢竟他以前可是我軍的團政委,心里始終裝著自己的故鄉還有家鄉的親人。所以,就算馬上就要退休了,他還是琢磨著要把情報送回大陸。他一直琢磨著怎么把這些秘密送到香港或者大陸的去,可惜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如今碰到了同鄉、戰友陳瑞林,還真是一條好路子,于是讓他想辦法去一趟香港,跟大陸那邊聯系上。陳瑞林很爽快地就答應了,還真的跑去了香港一趟。但可惜啊,因為時間太趕了,他沒能完成陳利華交給他的那個任務。
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本該另想辦法了??申惱A壓根兒沒想過,陳瑞林從那次以后,覺得錢來得容易,何必去冒險送什么情報呢?這個貪得無厭的人,時不時就拿“要曝光你真實身份”來嚇唬他,找他要錢。一開始,陳利華還能順著陳瑞林的心意來。但慢慢地,陳瑞林的要求越來越過分,陳利華就跟不上了。這讓陳瑞林非常生氣,他一氣之下,就把陳利華的真實情況告訴了臺灣當局。
陳利華正是金門戰役時我軍團政委,這下讓臺灣那邊的大領導們都被嚇了一跳。但他們沒跟外面說這事兒,而是偷偷把陳利華給抓了。面對確鑿的轉賬記錄和往來密件,陳利華坦然承認所有指控。他在最后陳述時說道:"三十二年來,我每天清晨都面朝西北方行軍禮。金門灘頭的血色朝陽,始終照耀著我的靈魂。他時刻沒有忘記的就是回歸"這份庭審記錄至今仍封存在臺北"國史館",備注欄寫著"待解密"。之后,他們在金門海邊,臺方 狠心地把他給害了。臨刑前的那張照片,他是那樣地視死如歸??上О。蛔约鹤钚湃蔚耐l給出賣了,還沒成功就丟了性命。這事兒真讓人佩服他的勇氣,又為他的不幸感到難過!
槍聲響起的剎那,東海上空驚雷乍現。陳利華烈士驚天地、泣鬼神的英勇壯舉,是不會淹沒的。他們的英名將永遠銘刻在祖國的歷豐碑上。多年以后,陳利華的兒子帶著父親的遺愿回到梅縣老家,他告訴鄉親們,回歸祖國大家庭不僅是上輩子人的愿望,也是每一位后輩人的期盼,每一個人都要珍惜這來之不易,前人為之畢生奮斗甚至付出鮮血和生命代價的和平年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