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nèi)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jié)尾
“要是公開道歉,那就好比直接宣布關(guān)門大吉。”
5月13日,某幼兒園內(nèi)發(fā)生了一幕:老師帶著小朋友為一位小女孩慶祝生日。當時,這位小壽星不小心把生日帽弄掉了,結(jié)果被老師狠狠地甩了一巴掌,正中額頭。
很快,孩子的家長就在班級群里看到了這段視頻。她立刻趕去接孩子回家,并要求園方給出解釋。然而,園方的態(tài)度卻讓她十分失望。
事情到底是怎么發(fā)生的?小女孩現(xiàn)在情況如何?園方又是怎樣回應(yīng)的呢?
孩子被打后的反應(yīng)
如果家長事先知道幼兒園的老師會如此對待學生,他們肯定寧愿在家里給孩子過生日。
5月13日是這個小女孩的生日。為了讓她度過一個難忘的日子,家長特意準備了蛋糕送到幼兒園,希望老師能組織全班小朋友一起參與慶生活動。
幼兒園欣然接受了這一請求,不僅布置好了場地,還在桌上擺滿了孩子們喜歡的飲料和零食。
到了慶祝環(huán)節(jié),老師給小壽星戴上了生日帽,其他小朋友圍坐成一圈等待開始,而老師則拿起手機記錄這一刻。
不過,可能是生日帽戴著不舒服或者沒有戴穩(wěn),小女孩伸手扶了一下,帽子就滑了下來。這下可惹惱了老師。
大家正在等著拍攝視頻,怎么能在這個時候把帽子摘掉呢?
只見老師迅速走到小女孩面前,“啪”的一聲,一記響亮的耳光重重地打在了小女孩的腦袋上。動作干脆利落,毫不拖沓。
小女孩頓時愣住了,用困惑的眼神望著老師,完全不明白自己為何挨打,也不知道哪里做錯了。
既然老師已經(jīng)明確要求要戴好帽子,小女孩自然不敢反抗。于是,在視頻中出現(xiàn)了這樣一幅奇怪的畫面:小女孩乖乖戴著生日帽,臉上強裝笑容,身體僵硬得一動不動,生怕再出錯。就這樣,一段名為“生日祝福”的視頻完成了錄制。
至于這個生日會不會成為小女孩一生難以忘懷的記憶還不好說,但她的媽媽絕對無法忘記這一幕。從她在群里看到這段視頻的那一刻起,憤怒的情緒便不斷攀升。
孩子媽媽馬上趕到幼兒園,第一時間將女兒接回了家,堅決不讓自己的寶貝繼續(xù)留在那個班級和那位老師身邊。
隨后,她向園方討要說法,希望這家幼兒園能夠公開道歉。畢竟,老師的行為顯然不對,對學生造成了心理和身體上的傷害,道歉難道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然而,園方的回應(yīng)讓這位母親寒透了心。
園方表示,如果公開道歉,就等于宣告關(guān)門。畢竟,一家有了負面名聲的幼兒園還能招收到學生嗎?
這話簡直讓人無語。既然這么害怕壞名聲,當初又怎么會雇傭一個會動手打人的老師呢?總不能犯了錯還不敢承認吧?
無論如何,小女孩挨打的事實不容否認。作為家長,絕不可能對此置之不理。不管最終結(jié)果如何,他們都已經(jīng)決定為女孩辦理轉(zhuǎn)學手續(xù)。
網(wǎng)友熱評
關(guān)于這件事,網(wǎng)友們議論紛紛,其中一些評論值得深思。
有一位網(wǎng)友的觀點令人細思極恐,他說老師的動作如此熟練,扇巴掌似乎已經(jīng)成為一種習慣,這背后是不是隱藏著更大的問題呢?
假如這個猜測屬實,那么這個班級里的其他小朋友也可能處于危險之中。說不定在家長看不到的地方,他們的孩子正遭受著這位老師的“暴力教育”。
也有網(wǎng)友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家長不應(yīng)該讓孩子在幼兒園過生日。理由很簡單,除了孩子的父母,沒有人會把別人的孩子當成掌上明珠,甚至連爺爺奶奶都不一定能做到。
這種觀點并非毫無道理。但是,既然幼兒園收了學費,聘用了老師,就應(yīng)該對得起家長的信任。老師可以不把學生當成寶貝,但也不能隨意打罵,這是基本的職業(yè)道德底線。
除了憤怒之外,網(wǎng)友們還非常擔憂小女孩的心理健康。一個這么小的孩子,在生日當天被當眾打了,同班同學都在場,這樣的經(jīng)歷可能會伴隨她一輩子。
以后每次過生日的時候,小女孩很可能都會想起這一幕,記住打她的老師是誰,那一巴掌有多疼,心里有多么無助。
基于這種情況,還是建議家長帶小女孩去看心理醫(yī)生。如果真的因此產(chǎn)生了心理創(chuàng)傷,也能及時得到治療和疏導。
還有另一位網(wǎng)友也很氣憤,但他生氣的原因不同。他認為家長不應(yīng)該一股腦地都讓幼兒園承擔孩子的生日活動。
幼兒園的老師工作本來就繁忙,一個人要照顧整個班級的學生,如果每個家庭都要求在幼兒園舉辦生日派對,無疑會增加老師的負擔。
不僅如此,這種方式還會對孩子的成長產(chǎn)生負面影響。因為在生日過程中,孩子們?nèi)菀桩a(chǎn)生攀比心理。他們希望自己與眾不同,希望場面更加隆重、熱鬧、特別,家長們也希望借此展現(xiàn)面子,花再多的錢也不愿落后于人。
圖片僅供參考
這種風氣并不健康。與其這樣,不如規(guī)定小朋友的生日都在家里慶祝。這樣一來,家長不用擔心孩子在幼兒園遭遇不好的事情,老師也不用承受額外的工作壓力。
不得不說,這個建議確實很有道理。孩子的生日是具有紀念意義的活動,最好還是在親人朋友身邊度過。
結(jié)語
無論如何,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后,即便老師無法面面俱到地照顧每一位學生,也絕不應(yīng)該主動打罵學生,更不能把孩子當作擺拍工具。
目前還不清楚這件事的具體處理結(jié)果,但家長顯然已經(jīng)開始采取行動維護權(quán)益。
希望這位挨打的小女孩能夠逐漸淡忘這段經(jīng)歷,不要留下心理陰影,未來的每一個生日都能過得開開心心。
你覺得幼兒園會道歉嗎?你會讓你家的孩子在幼兒園過生日嗎?
參考資料:【1】武宣縣融媒體中心2025-05-16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