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西百色右江區實驗小學家長抱嬰兒站崗事件引發熱議。5月13日,一位家長無奈發視頻稱,孩子在該校上三年級,家委會強制排班輪值護學崗,自己只能抱著2個月大的嬰兒站崗。此消息一出,迅速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大家紛紛將目光聚焦于“護學崗”這一旨在保障學生安全的機制,究竟是如何在執行中出現了讓家長無奈的狀況。
5月15日,右江區教育局發布通報,“護學崗”作為校園安全治理體系的關鍵組成部分,目的是通過公安民警、教師、家長等多方力量協同聯動,為校園安全構建起堅實的防護屏障,廣受家長認可。右江區實驗小學也一直遵循家長自愿參與的原則開展“護學崗”值守工作。經核實,是該校某班級在具體執行過程中,采用簡單輪值模式,且未及時根據實際情況做好人員協調補位工作,才導致出現家長帶孩子共同值守的情況。教育局已責成學校整改,并表示會持續強化管理,優化組織模式,嚴格落實家長自愿參與原則 ,杜絕變相強制行為。
事實上,“護學崗”的設立初衷無疑是充滿善意的。它旨在緩解上下學高峰期的交通擁堵問題,保障學生安全,讓孩子們能平安地出入校園。這一機制不僅需要交警、學校、家長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也體現了社會對下一代成長的關懷。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卻出現了像百色右江區實驗小學這樣讓家長“被自愿”的情況,著實值得深思。
在學校與家長的關系中,兩者本應是平等的合作伙伴,共同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稍谧o學崗這件事上,“自愿”二字在家長眼中卻打了折扣。這就好比說校服自愿購買,家長們卻往往會陷入兩難。不去護學站崗,家長難免擔心孩子在學校被區別對待,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提出異議,又害怕破壞了師生關系,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這種微妙的關系,讓家長們很難真正做到“自愿”選擇。
學校作為教育的主陣地,是否可以有更好的方式來保障校園安全呢?從學校自身資源來看,是否可以合理安排教師的工作時間,讓教師參與到護學工作中呢?或者增加一些安保投入,優化保安的工作安排,讓他們在上下學高峰期發揮更大的作用。如果警力確實有限,也可以通過與社區合作,招募更多的社會志愿者來參與,而不是單純地依賴家長。
從這次事件中,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家長抱嬰兒站崗的無奈,更是家校共育中需要解決的諸多問題。希望學校和教育部門能以此為契機,真正地去優化“護學崗”的組織模式,切實落實家長自愿參與原則。多傾聽家長的聲音,了解家長的實際困難,共同尋找一個既能保障學生安全,又能讓家長心甘情愿參與的方式。
教育是一場溫暖的修行,家校共育是這場修行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只有學校、家長和社會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才能讓教育的環境更加和諧,讓孩子們在真正充滿關愛的環境中茁壯成長。期待“護學崗”能真正回歸“自愿”的初心,成為守護孩子安全的溫暖防線 ,而不是家長心中難以言說的負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