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能駕駛技術為競爭大棒,終端車企的洗牌速度大大提升。
5月13日,哪吒汽車母公司合眾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新增一起破產審查案件,哪吒汽車因此深陷破產傳聞。
就在最近,多家車企均有大動作出現。
5月7日,吉利汽車宣布,計劃收購極氪已發行全部股份。如交易完成,極氪將與吉利汽車實現完全合并。為適應業務發展需要,在交易完成后,李東輝、安聰慧等高管層將進行職務調整。
5月8日,中國汽車質量網發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新能源中大型及大型車質量排行(純電車型)》,其中小米SU7以239分的成績排名倒數第一。小米汽車就SU7 Ultra雙風道機蓋引發爭議致歉,并表態將推出限時改配服務。
5月15日,廣汽傳祺汽車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馮興亞卸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長,由閤先慶接任,同時部分高管發生變更。
在過去的2024年,相繼宣布破產或解散的車企身影里已經有威馬、游俠、高合、獵豹、極越等。
某新能源汽車品牌高管負責人對潮電智庫表示,“爭搶智能駕駛的制高點,可以說是車企能否在這一輪淘汰賽中突圍的生死戰。”
根據潮電智庫不完全統計,在目前主流的智駕車型中,特斯拉純視覺方案的跟從者其實非常少,基本上是以“攝像頭+雷達”組合的視覺感知系統為主。攝像頭作為其中最重要的傳感應用,單車搭載數均超過10顆,增量速度遠超預期;12顆超聲波雷達,則基本已成標配;激光雷達與毫米雷達配置變數較大,主流分別為1顆和3顆。
對于車企來說,現在存在一個非常矛盾的地方:一方面,智能輔助駕駛水平的不斷提升,需要更多的傳感器上車;另一方面,如何爭搶供應鏈資源,進行成本控制也是最現實的考量。
今年2月,比亞迪發布覆蓋10萬元及以下車型的智駕系統“天神之眼”,更是一下擊穿了行業成本紅線。
為了成功挺進下一輪,各路車企開啟瘋狂內卷模式,每年對車載視覺傳感系統硬件供應商不惜以兩次以上議價進行極致降本。
據市場統計信息,目前華為、小鵬、理想、特斯拉、蔚來這些第一梯隊的玩家占據了高端市場,合計覆蓋超60%的高階智駕車型份額。
極氪、智己、騰勢等第二梯隊的玩家則主攻差異化場景,通過獨特的功能和定位,吸引特定需求的用戶群體,市場占比約20%。
比亞迪等第三梯隊的玩家則憑借性價比優勢,在中低端市場迅速滲透,滿足了更多普通消費者對智能駕駛的初步需求。
基于多家專業機構聯合發布的預測報告,今年全球智能駕駛汽車銷量預計將達到1650萬輛?,增速保持30%,中國市場滲透率將突破55%。因此,2025年或許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智駕元年”,也是攝像頭、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等傳感器硬件起量最為洶涌的一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