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中國書壇有一個組合頗具特色,那就是以張旭光先生領銜的“狂草四人組”,他與劉洪彪先生、胡抗美先生、王厚祥先生一同致力于當今大草書的探索創作,并且多次辦展,將這一書體重新發揚光大,填補了這一書體在很長一段歷史時間的空白。
大草書也稱狂草,是今草最為激情的一種書寫方式,并且形成一種獨立的藝術書體,歷史上不乏狂草米名家,張旭、懷素、高閑、黃庭堅、楊維楨、傅山等等,但是到了近現代,狂草書逐漸淡漠,不及其它書體那樣繁華。
不過狂草書以其澎湃的情感抒發,被認為是書法的最高境界,張旭光先生聯合其他三位志同道合的當今書法名家,以重振狂草書為理想,將時代潮流與傳統狂草書法相融合,在深度繼承的基礎上,更賦予狂草書鮮明的時代特征。
張旭光先生是當今書壇宗王的典型代表,他的書法始終以王書為根基,但是又不拘泥于王書的框架,而是充分融合顏書和漢碑的筆意,形成筆力雄強、渾厚,結字飽滿、奇古,布局開闊、疏朗的個人特色。
他的大草書依舊以王書《十七帖》為根基,強調草法準確,在此基礎上結合張旭、懷素狂草的特點,對結字進行大膽重塑,通過融會貫通,形成氣勢開闊,極富張力的作品風格。
劉洪彪先生具有雄厚的傳統書法功底,他同樣非常注重草法的準確性,并且大膽探索草書的現代性表達。他突破傳統章法局限,通過疏密對比、墨色變化和空間分割,賦予作品強烈的構成感。
劉洪彪先生最突出的創新就是少字大草書結合朱砂小楷篇章的結合,并且通過大膽的留白,突出了疏密、虛實、黑紅、大小、疾遲、粗細等多重對比關系,豐富了作品的表現力。
胡抗美先生是四人中崇尚前衛創新的一位,也是四人組中前衛書風的代表,他的作品主要注重視覺表現力,而弱化了文字的識讀功能,有時候還用英文字母“KM”最為名款,彰顯出他對時代潮流的充分包容。
胡抗美先生的前衛創新并不是無根之木,依舊是建立在深厚的傳統書法之上,通過打破筆法程式,通過空間分割、墨色碰撞和線條變形,構建極具現代感的畫面。其作品常游離于"可讀性"邊緣,強調書寫的行為性與觀念性。
王厚祥先生是四人組中傳統書風的捍衛者,也代表了當今書壇一部分理念,他始終扎根于二王、懷素體系。他對經典法帖的精準把握、對中鋒用筆的嚴格遵循,體現了"以古為新"的保守立場。
其作品追求古樸典雅,用筆流暢婉轉,于旭素之間可見些許王鐸一筆書的韻味,墨色潤澤,稍有枯筆飛白,為作品增添了些許意趣,為傳統書風增添鮮明的個性色彩。
劉洪彪先生去世以后,張學群先生補位,與其他四人專注于書法研究教學的身份不同,張學群先生一直工作在司法領域,不能算是絕對的專業書法家。
但是張學群先生并沒有因為繁忙的工作疏于書法研究,他的草書筆法嫻熟,用筆流暢,曾主張讓書法充滿畫意、畫意更具筆趣,并且認為這才是中國書畫創作的高境界。讓書法充滿畫意,使書法創作更精彩;讓畫意更具筆趣,使作品盡顯陽剛之氣、雄健之美、風韻之質!
草書四人組從風格分配上體現了當今中國書壇的三種理念,胡抗美先生代表前衛,王厚祥先生堅守傳統,張旭光先生、劉洪彪先生、張學群先生則于傳統當中致力于塑造個性風格,進行創新突破。
這三種風格的融合,讓草書四人組的書展更加豐富飽滿,代表了當今書壇大草書領域的最高水平,也代表了當今中國書壇的主流藝術理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