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際博物館日|前方高能!看小姐姐如何把文物講成爆款IP
一座博物館的走紅
離不開“講故事”的人
國際博物館日(5月18日)前夕
在人潮涌動的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記者見到了
全國“五好講解員”高潔
她的講解
少了“繃著臉”的刻板說教
多了“我懂你”的深入淺出
融入了自己的感懷與思考
像高潔這樣“會講故事”的人
正在把一件件文物
講成“大流量”的爆款IP
01
講解與學習,兩大職業主線
高潔1983年出生于重慶沙坪壩
已在三峽博物館工作了17年
非科班出身的她
憑借日復一日的堅持和勤奮
成長為“金牌講解員”
“選擇這行純粹是因為熱愛”
從最開始的背講稿
到慢慢地融會貫通
從追求“熟度”到講究“溫度”
高潔將情感融入文物
不斷從工作中獲得滿足感
講解與學習
是博物館講解員的
兩大職業主線
講解過程中
他們化身成行走的“歷史書”
將每一件文物
每一段故事娓娓道來
架起觀眾與歷史之間的橋梁
在講解之余
她們又變身治學嚴謹的“學究”
將思緒游走于
歷史書籍、學術期刊之間
獲取新的知識積累
02
為游客“劃重點”
“講完一輪差不多1小時
有些辛苦
但看到博物館
又迎來這么多懂它的觀眾
由衷感到高興”
高潔經常在互動體驗區
跟觀眾就展覽中的內容進行探討
重溫年代記憶
讓大家在互動中感知歷史
感受文物的魅力
高潔和同事們在博物館里
為游客“劃重點”
《壯麗三峽》《巴蜀漢代雕塑藝術》
《重慶·城市之路》《抗戰歲月》
四個陳列展最受歡迎
“其中,《壯麗三峽》展廳
收集了大量來自三峽庫區的實物
《重慶·城市之路》展廳
介紹了重慶的城市發展
都是必打卡的地方”
高潔所在的講解組
共有14位同事
節假日幾乎全員在崗
但即使這樣
依然無法滿足外地游客
的講解需求
不得不協調志愿者增援
2024年
三峽博物館169名各類講解員
共提供人工講解服務39711場次
服務觀眾186.3萬余人次
03
博物館里“拆盲盒”
作為博物館的“資深”講解員
高潔也會到高校、企事業單位
開展講解員培訓
參加企業社區組織的特色展覽
三峽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
除常規線下講解
博物館還為青年講解員
提供了多元展示平臺
通過開辟智慧講解專欄
錄制語音導覽
VR真人講解視頻等方式
錘煉講解員基本功
加強鏡頭語言表達能力
讓參觀博物館
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
“博物館不僅僅是
文物展覽的場所
還承擔著延續城市文化
和社會教育的使命
當越來越多的人覺得
逛博物館是生活必需品
人們的文化獲得感將大大增強
城市文化品位也將大大提升”
高潔如是說
在即將到來的國際博物館日
三峽博物館推出“空間盲盒”計劃
高潔將帶著游客一起
在博物館里“拆盲盒”
(作者:李國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來源:工人日報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