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藍莓只簡單沖洗表面的人,可能吃了不少“霉菌”?
近日,藍莓靠“發霉肚臍眼”登上熱搜榜首。網友發現,藍莓底部五瓣型的凹陷處,這個看起來和“肚臍眼”相似的部位,竟然藏著不少類似霉菌的東西。
在話題“藍莓肚臍眼里的霉菌”下,不少網友曬出了自己買到過的“發霉藍莓”,只見小小的“藍莓肚臍眼”里充滿了霉狀物質。
圖源:小紅書@吃兩口飽了(已獲授權)
這也讓不少網友表示“對藍莓祛魅了”。
圖源:小紅書截圖
藍莓,你的“肚臍眼”里究竟還藏著多少秘密?
藍莓“肚臍眼”里的臟東西是霉菌嗎?
所謂的藍莓“肚臍眼”,其實就是藍莓果蒂的凹陷部位,那么,藍莓為什么會長出這個部位?
這就不得不提藍莓的花了。
藍莓花由上至下可以簡單分為花冠、花萼、下位子房三個部位,藍莓果實是由下位子房聯合花托和萼筒發育而成的。很多植物的花萼會隨同花冠一起枯萎并脫落,但藍莓比較“特立獨行”。在藍莓果實的發育過程中,藍莓的花冠會脫落,之后子房(藍莓花基部)逐漸膨大成果,并且顏色逐漸變藍,而在這個過程中,藍莓的花萼始終保留。
也就是說,藍莓的“肚臍眼”其實就是由宿存花萼(未脫落的花萼)包圍著的小凹陷處,學名萼凹。而藍莓底部的一圈多出來的“果皮”,其實就是它的花萼(或稱果萼)。
圖源:小紅書@愛吃粑粑(已獲授權)
這樣的“肚臍結構”也并非藍莓的專屬,蘋果、山楂等水果也有這樣的宿存花萼。
圖源:圖蟲創意
那么藍莓“肚臍眼”里看似臟臟的東西,就一定是網友所說的“霉菌”嗎?
上海市食品安全研究會理事劉少偉告訴壹讀,有些藍莓“肚臍眼”看起來臟臟的,但那些“臟東西”可能并不是霉菌,也可能是灰塵等雜物。果蒂處有灰綠色、黑色絮狀物或絨毛狀菌絲,還有異味,才是發霉。
“如果真的是霉菌,且藍莓果實已經腐爛變質,那么即使只有一顆藍莓變質,安全起見,一整盒藍莓都最好別再食用。不過果實硬邦邦的藍莓,一般不太會發霉,用流水清洗后還是可以食用的。”劉少偉說道。
中國園藝學會小漿果分會前理事長、吉林農業大學教授李亞東教授也對壹讀表示,對露天生長的藍莓來說,不好判斷這些“臟東西”是霉菌還是灰塵、織網等,藍莓變軟也不代表藍莓變質,“變軟和變質是兩個概念,但如果藍莓已經出水、滲出黏液了,那無論是發霉還是其他原因所致,都不建議吃了。”
也有專家表示,霉菌是有可能在藍莓“肚臍眼”存在的。北京電力醫院營養科主任營養師崔軍在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采訪時提到,藍莓蒂處(即“藍莓肚臍眼”)部位的天然凹槽易殘留水分,且含有一定量的糖分,為霉菌孢子提供了理想的生長環境,并且冷鏈中斷、包裝破損等導致的機械傷,以及家庭儲存時未及時瀝干水分等情況,都會加速霉變。
那么買了一盒藍莓之后,究竟怎么洗比較安全?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發微博表示,新鮮藍莓不必非要用棉簽清理“肚臍眼”,鮮食藍莓整體風險可控,同時,她也表示,對于發霉的藍莓,“一顆霉變,建議整盒丟棄”。
李亞東也表示,沒有變質的藍莓直接沖洗后,一般還是可以正常吃的。
既然這個“肚臍眼”如此麻煩還有爭議,那么藍莓怎么就不能努努力,把這個結構進化掉呢?
藍莓的“肚臍眼”,不是一無是處
藍莓是下位子房結構,即子房長在花下方,目前針對蘋果、黃瓜、西瓜等下位子房的研究發現,下位子房的形成是由基因調控的。針對黃瓜的研究發現,黃瓜的KNAT2-like1基因是其子房狀態的關鍵,當關閉這個基因時,黃瓜的子房就會變成上位狀態。目前關于藍莓下位子房的調控基因的研究還比較少,這一謎題還未完全揭開。
“這就是藍莓‘天生’就有的結構,想要改變它,目前還不太可能。要求培育、種植出‘完美水果’也不太現實。”李亞東說道。
不過,從進化的角度來看,下位子房的模式有頗多好處。
下位子房果實在發育過程中,花托組織會形成一個包裹住果實的“保護罩”,更有利于內部結構有效抵御風雨侵蝕、昆蟲啃食等外界傷害,將雌蕊的受孕成功率大大提升;并且通過將子房嵌入花托,植物可將更多能量用于種子發育,而非支撐結構,也更有利于植物的繁衍。
圖源:中國農業科學院官網
也就是說,藍莓的肚臍眼對于藍莓的生存和繁殖沒有明顯的負面影響,還有諸多好處。或許也是因此,在自然選擇的過程中,這種生長模式沒有因為不利于物種生存而被淘汰掉。
非要說這枚“肚臍眼”有什么不好,那就是可能會影響吃貨們大快朵頤罷了。
挑藍莓,看“肚臍眼”?
在挑選水果時,人們通常會通過水果的外觀來判斷其品質,那么在挑選藍莓時,是否能夠通過觀察藍莓的“肚臍眼”來挑選到品質更優的藍莓呢?
有網友就表示,自己發現藍莓的“肚臍”越窄,藍莓越甜。
圖源:小紅書@Mattian在火車上(已獲授權)
真的是這樣嗎?
很遺憾,目前沒有足夠的研究證明藍莓“肚臍眼”和藍莓口感有關系,在關于藍莓品質的研究中,研究者大多以果形指數、硬度、L*值(利用色度計測出的果皮明度指數)、可溶性固形物質量分數和pH值為不同藍莓品種品質的核心品質指標。
不過,劉少偉表示,“肚臍眼”比較規整,大小相對一致的藍莓,質量也相對較好,“如果藍莓‘肚臍眼’大小不一,或者畸形比較多,那說明藍莓的生長過程中各方面的條件不夠好,質量可能會差一點,不過這不是絕對的”。
除了能在一定程度反映出藍莓品質,藍莓的“肚臍眼”更是區分不同品種的重要標志。
如今,市面上的藍莓品種較多。
根據《2024年中國藍莓產業發展報告》,現在市面上流行的藍莓品種以“優質優價”為導向,常綠品種(如“L25”“L11”“西班牙42號”)和區域適應性強的北高/南高品種(如“都克”“雷戈西”“德雷珀”)是主流,且國內自主培育品種(如“俠女”“都瑞”等)正逐步推廣。
圖源:參考文獻[2]
某水果業內人士也告訴壹讀,現在市面上銷售的藍莓品種主要為“L25”“優瑞卡”“西班牙42”和“西班牙45”等。
那么,不同品種的藍莓,“肚臍眼”有什么區別?
四川農業大學果蔬研究所王迅副研究員及其團隊對成都地區主栽藍莓品種果實的形態特征及品質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不同品種的藍莓果萼形態確實存在差異。
具體說來,“奧尼爾”果萼立挺,呈直立型、半開張型或開張型,其他樣品果萼均呈閉合型。從果萼片數來看,所測的大部分藍莓品種果萼數量都為5片,“奧尼爾-SJ”和“萊格西-SJ”為5-6片,薄霧還可能出現7片的情況。
圖源:參考文獻[3]
發表在《果樹學報》《園藝學報》上的研究也顯示,“豐可來”的果萼直立生長,“遼藍513”的萼凹深且小,“藍冠”的萼凹大而淺,“逐夢”的萼凹深度中等……總之,不同品種的藍莓,萼凹和果萼各有不同。
“萼凹、果萼是藍莓品種鑒別的重要特征,優瑞卡藍莓的萼凹就是五角星形的,F6藍莓就不是典型的五角星,都克藍莓的底部則幾乎是平的。不同品種的藍莓,口感和風味各有不同,很難說哪種藍莓最好吃、更好吃,嘗試之后,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就好,不必執著于品種。”李亞東說道。
而相比于緊盯藍莓“肚臍眼”是否絕對干凈,或許更重要的是從大型商超等“正規”渠道購買藍莓,并且盡快食用。吃個新鮮,也吃得健康。
參考文獻:
[1]劉丙花,孫銳,王開芳,等.不同藍莓品種果實品質比較與綜合評價[J].食品科學,2019,40(1):70-76.
[2]李亞東,劉成,魏鑫,等. 2024年中國藍莓產業發展報告[J]. 吉林農業大學學報,2025,47(1): 1-14.
[3]邱霞,李苑,毛富平,等.成都地區主栽藍莓品種果實的形態特征及品質分析[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43(5):524-528.
作者:敏敏 加七
編輯:田納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