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是農村的,青春期時常常會因為這個而自卑,我甚至內心會暗暗編織出自己是落魄貴族后代之類的故事來騙自己。
現在想來那時候真的是既天真又可笑,身世是不能選擇的,可是未來的路卻是我們能夠選擇的。
相信有我這樣心態的人也很多,在湖南的一個普通農村家庭里,也有著一個跟我小時候一樣虛榮的女孩,發生了一段令人唏噓又心疼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陳美麗,是一個 21 歲女孩。
富家千金夢的滋生
陳美麗作為家里最小的孩子,從出生起就被全家人捧在手心里。
父母因為心疼她,外出打工攢下錢后,就把好東西都給她,哥哥姐姐也總是讓著她。
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陳美麗養成了任性的性格,什么都想要最好的。
等到上學后,陳美麗看到有些同學家庭條件好,吃穿用度都很講究,她心里就開始不平衡了。
別的孩子可能會羨慕一下就過去,但陳美麗不一樣,她的攀比心越來越重,滿腦子想的都是怎么才能比別人過得好。
慢慢地,這種對物質的過度追求,讓她開始幻想自己真實的身份不該如此平凡。
陳美麗經常對著鏡子看自己,越看越覺得自己長得漂亮,和土里土氣的父母一點都不像。
她覺得自己皮膚白、五官精致,還會打扮,怎么可能是普通農村家庭的孩子?
再加上家里相冊里沒有她小時候的照片,父母突然有錢在城市買房、供哥哥姐姐上大學這些事,都成了她懷疑自己身世的 “證據”。
她甚至堅信,自己是豪門走失的千金,小時候還住在城堡一樣的大房子里,穿著公主裙玩耍。
有了這些想法后,初中一畢業,她就不想讀書了,非要出去打工。
還專門找那種能快速掙錢、又能讓她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工作,根本聽不進父母的勸。
幻想背后的情感缺口
在陳美麗的世界里,她認定自己的農村父母是 “人販子”,把她從原本富裕的家庭里偷走了。
為了找到 “親生父母”,她經常跑到省城的高檔小區徘徊,希望能遇到自己的親人。
她還找來記者,想要借助媒體的力量幫自己尋親。
陳美麗列舉的 “證據” 聽起來很荒誕,卻在她心里無比真實。
她覺得自己頭發天生發黃,說不定是混血兒;家里突然有錢,肯定是親生父親偷偷給的。
甚至她還說自己夢到過親生父親開著豪車來接她,被現在的父母拒絕了。
面對母親流著淚說她是親生的,陳美麗不僅不信,還惡語相向,這讓父母的心都碎了。
可陳美麗不依不饒,甚至用割腕這種極端方式逼迫父母做親子鑒定。
父母一開始不同意,他們害怕女兒接受不了現實,畢竟這么多年的疼愛,他們比誰都清楚孩子是親生的。
但在記者的勸說下,他們還是妥協了,想著也許做了鑒定,女兒就能清醒過來。
然而,當鑒定結果證明陳美麗就是他們親生女兒時,她卻拒絕相信。
覺得這是父母和醫院串通好騙她的,依舊沉浸在自己編造的故事里。
一場青春期傷痛引發的癔癥
陳美麗的種種行為實在太反常,家人最后帶她去做了專業的心理評估,這才發現她患上了嚴重的癔癥。
而這一切的根源,竟然和她青春期的一段經歷有關。
在陳美麗 15 歲上初三的時候,她暗戀上了班里一個優秀的男生。
鼓起勇氣告白后,卻遭到了無情拒絕。
這件事對她打擊太大了,原本成績不錯的她,成績直線下降,還開始討厭學習,對身邊的人也充滿敵意。
那時候,父母忙著打工掙錢,根本沒察覺到女兒內心的痛苦,只當她是耍小脾氣,過段時間就好了。
沒想到,這次打擊成了陳美麗人生的轉折點。
她從此一蹶不振,初中畢業后就放棄學業,穿著打扮越來越夸張,還去夜場工作,想掙快錢。
陳美麗的癔癥,其實是她為了逃避現實痛苦,在心里給自己建造的 “烏托邦”。
她用富家千金的幻想,來填補內心因為被拒絕、被忽視而產生的巨大空洞。
在這個幻想世界里,她不用面對失敗的感情、不如意的生活,能得到自己渴望的關注和優越的生活。
幸運的是,現在病因找到了,父母也明白了女兒這些年的痛苦。
在專業的治療和家人的陪伴下,陳美麗一定能慢慢走出幻想,重新擁抱真實的生活。
這個故事也給很多家長提了個醒,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物質生活同樣重要。
尤其是在青春期這個敏感階段,多一些溝通和關注,或許就能避免很多悲劇的發生。
作者:等風來
兩個孩子的職場媽媽,左手執筆右手帶娃,喜歡讀書、寫作、畫畫、堅信即便生活一地雞毛,內心也要擁有自己向往的詩和遠方,關注我,持續給您提供更多育兒干貨。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