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夏侯鳳超
“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從李清照筆下的婉約才情,到辛棄疾胸中的金戈鐵馬,濟南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里,始終流淌著人才與城市共生的密碼。
在這場“歷史名士”到“海右人才”的接力賽中,“人才故事”應該如何講述?濟南給出了答案:以“海右人才傳播矩陣”,構建一座城市與天下英才的對話方式——在這里,傳播不再只是故事的放大器,更成為了城市人才生態的“基礎設施”。
“海右人才傳播矩陣”
從一份榜單說起
在講述“人才故事”之前,首先分享一個近期的好消息:近日,智聯招聘聯合“澤平宏觀”團隊發布了《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5》。報告顯示,濟南位居全國第11位,在山東上榜城市里排名全省第一。
這份榜單,濟南已經是常客了。2022年排名第13位、2023年排名第12位、2024年排名第11位……連續多年實現排名攀升。且從城市排名中看,濟南的排名相當有含金量——
從排第11位的濟南到排名第一的城市,僅僅兩個北方城市。這兩個北方城市,就是濟南與北京。北京之外的前10名城市,分別是上海、深圳、廣州、杭州、成都、南京、蘇州、武漢、無錫,這些城市大多是長三角、珠三角城市。
在全國城市中,濟南以一座城之力成為除北京之外的頭籌,且成為全國北方城市的引領城市之一,這個成績足夠“硬核”。“北方人才看濟南”,正在成為現實。在眾多獎項紛至沓來之時,濟南人才“出圈”的密碼,也逐漸從拼政策、講故事,延伸到城市人才生態。而能夠讓人才生態久久為功的“基礎設施”,就在于濟南的獨家“秘方”:“海右人才傳播矩陣”。
“海右人才傳播矩陣”秘訣1:
摸清濟南的人才“家底”
所謂“海右人才傳播矩陣”,包括《濟南人才發展藍皮書》《走向世界》海右人才專刊和“海右人才公眾號”。這是濟南向海內外傳播濟南人才政策、濟南人才故事、濟南愛才溫度的一個創新性體現。
一座城市能否留住人、成就人,首先要摸清自己的“家底”——有多少人才?缺哪些人才?政策是否真的用到了刀刃上?而《濟南人才發展藍皮書》,就稱得上是一本“人才賬本”——不僅全面總結了近年來濟南人才工作的創新實踐,還深入分析濟南人才需求及發展趨勢,同時為濟南人才高質量發展提出了針對性、實用性對策建議。
2023年6月12日,在濟南首屆海右人才節開幕式上,《濟南人才發展藍皮書(2023)》首次亮相。次年6月27日,《濟南人才發展藍皮書(2024)》出版發布座談會召開,藍皮書再度亮相,這也是濟南連續兩年推出人才發展藍皮書。
作為“海右人才傳播矩陣”的重要部分,濟南為何連續兩年推出藍皮書?藍皮書又為濟南的人才工作帶來了什么?
在山東社會科學院人事教育部副部長羅濤看來,“這既是一本人才工作者的工具書,也是一部研究人才工作的理論專著,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指導性,必將對全市人才工作創新發展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
“《濟南人才發展藍皮書》以年度人才發展的重點、熱點和亮點為切口,全面展示濟南人才工作成效、創新舉措,特色鮮明,具有很強的啟發和借鑒價值。”上海同濟大學MBA教學管理中心主任閆淑敏教授表示。
只有用數據透視濟南的人才儲備現狀,才能為人才發展精準“把脈”,為城市發展精準“導航”。以藍皮書為代表的海右人才傳播矩陣,不僅是人才生態的“體檢表”,更是城市與人才的“對話器”。作為濟南人才工作的一項標志性智庫成果,藍皮書將持續為全市人才工作的創新發展起到重要指導作用。
“海右人才傳播矩陣”秘訣2:
讓人才政策真正“走向世界”
為城市人才生態“把好脈”只是起點,“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破局,體現在《走向世界》海右人才專刊和“海右人才公眾號”中。
“海右人才傳播矩陣”,讓更多默默耕耘的濟南人才走向世界。2024年11月15日出版的《走向世界》海右人才專刊中,《推廣食用種植菌,新農人有大“蘑”力》讓更多人看到一顆小蘑菇背后的農業革新力量。而這個故事書寫的就是海右產業領軍人才、山東三生萬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聶陽的故事。“沒想到我們這些‘土課題’也能躍入國際視野!”聶陽很興奮,這不僅讓“蘑菇匠”成為濟南農業創新的名片,更切實帶動了產學研融合,讓濟南的“一朵菇”走向更廣闊的世界舞臺。
同樣的,“海右人才公眾號”也讓濟南市文化藝術高層次人才(C類),作家、書法家、畫家、文化學者魯先圣學習了很多,“這一年多來,不僅僅我個人從這個平臺發表的大量文章中學習到很多政策,也因此結識很多人才朋友,相互促進和提高。”
通過“海右人才傳播矩陣”,濟南的人才政策也走向了世界。“在往返濟南與馬來西亞的飛機上,我就閱讀過《走向世界》海右人才專刊,中英雙語對外國人很友好,里面詳細介紹了濟南的人才政策和風土人情,恰似這座城市對海外人才‘既務實又浪漫’的態度,讓我感到十分親切。”陳圖川是山東懷思人工智能與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從事人工智能與產教融合領域多年的他,通過第四屆中國(濟南)新動能創新創業大賽與濟南結緣。
在陳圖川的印象中,《走向世界》已經是濟南人才的老朋友了。“在高鐵站、機場等人流密集的樞紐,我經常能看到最新一期的《走向世界》。”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專刊首期的主題——“天下泉城·人來無憂”。“我來到濟南之后,這座城市不僅為我的團隊協調了國家超算中心科技園的優質載體,更通過政府全方位保姆式資源對接,讓科研成果能快速轉化為產業動能。”陳圖川說,“全方位的服務體系不僅讓海外創業者感受到了濟南的熱情和包容,也讓我們在這里找到了歸屬感和安全感。”
“海右人才傳播矩陣”這種國際化、立體化的傳播,吸引著越來越多跨文化背景的創新團隊“飛”到濟南,書寫“雙向奔赴”的故事。
“海右人才傳播矩陣”秘訣3:
建設城市人才生態的“基礎設施”
而今,當城市招才引智進入“深水區”,城市IP競爭加劇,濟南也在重新定義城市與人才的關系。“海右人才傳播矩陣”的實踐表明,招攬人才不僅是“給錢給房”的比拼,更是“懂人懂城”的較量。
濟南市委人才辦負責同志說:“所有提升城市品質的工作都是人才工作。”濟南關于人才工作,有自己的系統思維和全盤謀劃。
首先是“天下泉城、人來無憂”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務體系,聚焦“關鍵小事”和“人生大事”,無論是人才創業、人才發展、人才生活,還是城市氛圍的營造,都是這一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次就是“6+1”招才引智工作體系,包括“一節一賽、一會一禮、一校一行+海右人才傳播矩陣”。其中,“海右人才傳播矩陣”的任務,便是將濟南的人才政策傳播得更深更廣。通過這些年的實踐,從理清人才“賬本”、摸清城市人才“家底”,到讓濟南人才和人才政策走向世界,海右人才傳播矩陣已經形成了一套人才傳播的濟南邏輯。
這樣的濟南邏輯,不只是以城市的名義向泉城廣大人才致敬,也不只是以節日的方式表達對人才的最高禮遇,而是將人才的傳播變成基礎設施,將人才的服務融入城市的毛細血管。讓人才政策在濟南,如同泉城的直飲水一樣,不僅“擰開就有”,而且“甘甜可口”,真正讓城市成為人才生長的沃土。
也正因如此,越來越多的人才來到濟南、留在濟南,濟南也交出了一張張亮眼的成績單:
2024年新增青年人才超過15萬人,人才資源總量突破287.5萬人;
連續3年獲評“中國年度最佳引才城市”;
入選2024年“全國人才友好型城市”“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最佳人才發展生態城市”……
“只要人才愿意來濟南發展,我們就會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和保障,讓大家‘干事有平臺、發展有空間、生活有品質、內心有歸屬’。”濟南市委人才辦負責同志表示。而越來越多的雙向奔赴正在濟南發生:當城市向人才真誠地伸出雙手,人才便紛至沓來。這或許就是濟南人才生態帶來的利好,也是未來城市人才生態的終極答案。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