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篇傳送門:
Forte Ears的Mefisto,同期還推出了一個限量版升級線套裝,里面會附贈一個體積蠻大的手辦,采用的是動圈+平板+動鐵的混合結構,常規版是21999元,升級線套裝是36999元,線材都是由Eletech提供。標準版的聲音比之前的麥克白要更容易get到它的點,聽著是一個結像稍纖細一些的精致、明亮、開揚的走向,而且這次總算是把極低頻的量感給做出來了,可以說是一個相對均衡、更重視兩端延展的聲音,人聲的質感比較清麗、但形體感和距離感并不突出,高頻有一些金屬感、并不重視極高頻的延展,但聽著很明快清脆,挺適合搖滾、嘻哈、ACG燃曲的那種路子。而升級線的版本,在聲場方面沒有什么提升,因為提示了中低頻部分的形體厚度、人聲也更飽滿,雖然對聲場談不上劣化、但是在聽感層面造成了一種更內縮、更有填充感的表達,而不是原線那種放射狀的聲場,不談素質只談風格的話我是喜歡升級線下的聲音,人聲更有血肉感、但高頻的那種特性有所保留,在一些可能存在撕裂感的部分會顯得更圓潤。
Eletech的新品升級線奧德賽,售價14999,這根線對Eletech家族或者他們的粉絲群體來說,應該算是他們高端型號里第一款真正意義上具備普適性風格的線材,比亞當、伊涅德、伊利亞特這些型號的耳塞包容性都要高,采用了金銀合金、金銅合金、銀銅合金三種材料,空間感非常開闊、結像形體感比亞當更豐滿、低于伊涅德,聲音有適度的光澤度與很好的女聲清甜感,低頻在速度感和極低頻深度的行程之間有一個很好的平衡,比較萬金油,非常適合用來搭配一些本身密度偏高、需要改善鮮活度與層次感的耳機產品。
AAW有兩款新品我之前在香港的時候聽過,其中Mokara莫卡蘭是14鐵4靜電,售價12999元,但和之前的聲音完全不一樣,極高頻過于放飛自我,導致整個聲音的銳度非常夸張,連人聲的部分也被影響、成了金屬感極強的那種風格,但和之前的版本比單元數量更多、素質也確實更高,聲場寬大且立體、走的還是AAW以前一貫的高密度風格,凱文哥表示他會把極高頻的亮度壓掉、弱化一些靜電的作用但保留音色與足夠的延展度,這個東西可以期待一下。另一個賣9999元的16單元動鐵Black Malus還沒準備發布,聲音有點像大號版的ASH,也是那種高密度、下盤很扎實的流行聲。
誰能想到這新加坡品牌比國產還卷.....
艾巴索的DX260二代,用了8顆43198,感覺機身的質感和屏幕細膩度比前代好了很多,聲音大方向還是那個路子,比較透明張揚有力的高頻很抓耳,低增益就可以把Meteora的大動態推出來,但低頻部分感覺做了一些增益,基音的部分會比正常低頻更多更彈,聽流行的時候更明顯,人聲加強了一些平順度,要比上代顯得潤滑了,但還是比較偏亞洲系的女聲,男聲醇厚度弱一些,可以用慢速滾降的那個濾波來改善
達音科的Vulkan新版,2圈6鐵配置,比前代增加了單元、改了外觀,聲音不是以前那種偏素的風格了,非常的柔順寬松,音色也更暖,和上海展的版本比我覺得聲音輕盈感、高頻鮮活度要明顯更好,弱化了密度、大動態也不算炸,是一個非常有空氣感的溫和雜食向耳塞,縱深表現是一大亮點,但如果你喜歡那種聲音廓落感強、密度更大更緊實的聲音,這個應該就不適合你。
EPZ的530Pro,算是自家的真·旗艦迭代了,非常全面的素質提升,而且保留了早期EPZ家族典型的那種平順潤滑感,全能型的抓耳人聲塞,但低頻落地感、透明度、密度都明顯要更好,唯一的短板可能是縱深,聽現場錄音的時候談不上多強的頭中效應、但聲場前方的元素有一些缺失。
dd家的三個新品,圖1是一個新的“小鋼炮”,體積很小但發出了很多旗艦級尾巴才有的動靜,應該是SGM8262大功率版運放的功勞,而且聲音并不是那種無腦沖的風格,有厚度、有質感,售價在800左右,想要追求盡可能小體積獲得最大程度的素質表現的話可以考慮。
圖2是TC19系列的新品USB線,內部做了獨立的單晶銀傳輸層,數據的正負極分開屏蔽,這根線的聲音會比dd以往的聲音更適合一些臺機,老的09S更注重純凈度,但低頻的力量感和聲音鮮活度是有所欠缺的,這次的音色是明顯會更富有樂感。
圖3這個鴿了很久的C口 13mm平板入耳,把體積做的相當小巧,自帶43198的集成方案,而且正式發售的時候會支持EQ調節,聲音是近似于surface的大方向,非常注重中低頻的醇厚度和人聲的綿密感,適合一些聽音口味相對老派的燒友和抒情人聲的愛好者。
ARTPICAL的藍色星球,12mm平板單元,6299元,我感覺是比較典型的大編制走向的調音,聽鋼協很毒,鋼琴的低音區廓落感清晰、很有顆粒感,弦樂的音色穩重且信息量豐富,在復雜場景下很有安定感,但聽人聲的話就顯得太素了,需要一些暖糊的前端來搭配,感覺有點像個平板版本的IE900那種路子。
金菊的新版是第一次亮相大型展會并提供試聽,之前我在南京聽過一次,聲音和之前沒有什么變化,就再次介紹一次吧。核心硬件部分和老版本的金菊不會有什么變化、售價也一樣,但改善了驅動一些現代型耳塞的高頻控制力和細膩度,我知道可能會有人說樂圖這次不升級硬件沒誠意,但對金菊的素質底子和調音來說,做減法即是升級了,我個人覺得要比鈦菊好聽很多。
拓品的DX5二代,用的是雙9039Q2M芯片,并且和前代相比在耳放電路部分已經使用了完全不同的結構,聲音已經不再需要和前代做什么對比了,而且看過我評測的型號知道我對初代的評價很低,這代其實我不僅覺得音色要好了很多、甚至中頻略有一點HUFI感,不論是聽DT700Prox還是HD800都有著寬松舒展的中頻與綿密的人聲表現,素質和推力自然不用擔心,同時它也沒有前代的頭中效應,聲場更完整。順帶提一嘴,拓品這個音箱的白色版要好看很多。
芳聲樂的兩個新品,小的這個是一個一體機,能達到14W的輸出功率,現場自信驅動HD800不帶S。。。。但并沒有翻車,甚至推的很好,除了結像散了一些,動態和規模能出的來,而且結像散的這個問題很可能是因為他們只配了個r2r小尾巴做解碼。另一個酒神推的是金平面的GL3000,這個是純耳放/前級,輸出功率比阿里阿德涅還要高,音色是近似的那種干凈透明,亞洲系的女聲有不錯的甜度,但老實說我暫時還分辨不出二者的區別,畢竟阿里阿德涅的推力本身也是冗余的,我感覺推1266/kk這種才能聽出比較明顯的差異。
原道的圈靜鐵旗艦已定版,中途還挺曲折的,他們基本上直到上一個展會才調出了一個我覺得算是完整的聲音,最后可以歸結為是一個“褒義數碼味”,干凈、開揚、舒展,沒有太明顯突出的頻段,我之前說他們可能對這個旗艦不敢調的太保守、希望盡可能適應大多數的用戶,但這個是一把雙刃劍。圖2這個動圈工程機的白色版是一個不小的驚喜,我覺得審美傾向、好聽程度都不低于B80(雖然這么比肯定不科學),呈現出一種很老派的審美調音,速度稍慢、非常寬松,帶一點慵懶的質感,但又具備非常舒展的聲場,另一個黑色的版本其實音色也很好,但輸在了聲場,這個型號售價可能就五六百,相當值得期待。
圖1是阿思翠的一個新品,看這個外殼挺唬人的,我以為是個什么高端應該,實際上就899,平板+PZT單元,聽著不太像個平板,比較典型的暖聲HUFI人聲走向,動態一如既往的平淡,結像很凹沒有縱深,各種器樂揉雜,但單聽Vocal其實是好聽的,只要器樂稍微多一點就比較擁擠。
圖2是千耳家的一個新品,原配線是問隔壁原道借的,可能沒什么參考性,聲音也是比較舒緩綿柔的路子,結像很肉、速度偏慢,聽起來很老派。
AFUL有兩個工程機,紅色的這個是8鐵4靜電1平板,售價會高于cantor,屬于新旗艦的程度,對它的調音完成度我沒話說,和cantor不太一樣,會更像他家以前p系列,聲音有厚度、聲場規整,安定感非常好,人聲和器樂都堪稱高度雜食,但素質層面我覺得沒有太符合價位,聲音有點溫吞水,能量感不夠。另一個白色的是2圈2鐵1平板,人聲比較前凸、溫潤感很好,犧牲了不少聲場,不過聽感調的很舒服,不會給人過于擁擠的感覺,這個東西售價在千元內。
這次展會呼聲相當高的BGVP所羅門,定價7699,配置見圖,是BGVP的十周年型號,大方向和他家之前的東西是一個路子,但更符合我心目中一個“褒義數碼聲”的底子,結像清晰、密度很高,低頻結實有力、殘響氛圍適度,中高頻部分有適度的光澤感增益,人聲有一丟丟并不令人反感的提亮,聽歐美曲目的感染力我覺得優于亞洲系,尤其是這次BGVP的聲音明顯要聽著比他們以往的東西更有“活力”了。但從音色來說,我個人會更喜歡圖3這個官升線版本,但價格比較高,4k+,聲音在整體的厚度與安定感方面會更好,尤其是能量的平順度,聲場也擴了一大圈,是我喜歡的那種結像形體和聲場都能同步放大的感覺。
凱音的三個新品,挨個來。
首先是R202主板,采用了R2R和1Bit兩種解碼方案,能夠切換解碼模式,也可以設置自動模式,自動模式下由R2R來處理PCM音源,1Bit來處理DSD音源,通過0轉換的方式實現最原始的解碼方案,尤其是一貫喜歡聽NOS的用戶而言是福音。這個主板的聲音我認為在素質上超越了凱音過去所有的主板,也有著超越N7直逼N82的素質底子,但聲音風格上,目前可能和大家預期的有落差,不論哪種解碼模式,都算得上是現代型聲底,結像精致清晰、高頻十分有張力, 類似于R01風格的延伸,官方口徑中R2R模式聲音更潤,1Bit模式更清晰,我聽到的也確實如此,但其實二者的界限是有點模糊的,如果能把差異做的再大一些,這會是一臺更好玩的機器。
RU9的話,之前上海展的聲音我認為就已經相當完善,這次我覺得削弱了電子管模式的HUFI感,即便是classic模式也會比之前聽著更清晰,換句話說就是提升了電子管模式的素質感,這個取舍我覺得見仁見智吧。
N30LE的這個全球僅此一臺的黃銅版這次大大方方拿出來展了,但據說暫時沒有量產的可能性,聽的我直想打劫,既有套裝版的潤度、又有常規版的力度,太毒了。
圖1是水月雨和TAGO聯名的T301版本,聲音介于原版和酒桶版之間,沒有酒桶濃郁、但比原版的低頻要更扎實有力,聲場也更好,應該是平衡線的功勞比較多一些。
這個黑色的頭戴很神奇,這么小的體積居然是全包耳的佩戴,而且我能戴的好,品牌就叫ASHIDAVOX,售價899,低頻稍稍悶了一點,有封閉式的弊端在,但人聲醇厚帶一點模擬感,聽著也挺平順的。
愛珈音頻的一個新品動圈,售價在幾百元檔位,走的是中正監聽路子,有點像小4但比小4的形體感要更厚,對前端的揭示力很好、解析力也不錯,人聲稍干,搭配搭配的話還是有很高的可玩性
山靈的M3Plus,實物的做工質感相當不錯,我感覺山靈是奔著拿做旗艦機器外殼的水準在做入門。搭載4顆CS43198 DAC矩陣,支持2DAC/4DAC切換(平衡下默認4DAC,無法切換),系統是開放式安卓13版本,聲音倒不算是他們家族典型的那種暖厚聲風格,但還是比M5Ultra來的更溫和一點,明亮透明、帶有一些微韻的挑染,雖然潤澤度還是相當好的,但我建議搭配的時候盡量避開數碼聲的塞子。
展會上湊齊“山靈王”Majestic四個版本拍了個照,我雖然沒有聽全,但不少朋友反饋不同外殼的版本聲音確實不一樣,畢竟它這個內部不是那種純封閉式的腔室,肯定還是會受外殼密度、諧振特性的影響,我過陣子會寫金絲楠木的版本,也會借來原版做一下對比。
此外還有一個全新中高端的塞子代號Regal,鈦冰晶面板工藝,2動圈2平板4動鐵,售價可能是在大幾千檔位,目前的素質其實已經很完善了,需要打磨一下聲音的寬松感和圓潤度,有點不太適合高密度的國磚,配我的墨菊GT2反而要比M8T的電子管模式更細膩點,正式版應該還是得把聲音的松弛感再增加一些。
Moritz的新品ENZO,一圈六鐵雙平板混合單元,售價9999,他家的產品在調音上我感覺一向比較保守,但好處是銜接做的真好,不同單元的融合度極高、不論是相位還是音色都很好,而且ENZO是一個整體比較萬金油的、有厚度但不淤積的流行向調音,可抒情可動感的那種,而且低頻、極低頻的質量頗高,不過各種調音模式沒有來得及玩。
(全文完)
想進一步咨詢或者交流音頻相關內容,可以掃一掃添加我的個人微信,也可以手動搜索我的名字縮寫“lilingjiaqi”,我會盡力為你解答。
微信燒友交流群“+7耳聾病患群”,歡迎大家的加入,可以添加我個人微信私聊獲取入群途徑,加好友時請備注“燒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