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交利物浦大學國際教育創新論壇現場。澎湃新聞記者 程婷 圖
5月18日,西交利物浦大學國際教育創新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聚焦AI時代教育本質的前沿,探討了人工智能會不會替代大學、未來的教育該教什么等話題。
“知識不再稀缺,教育目的必須重塑?!闭搲?,西交利物浦大學執行校長、英國利物浦大學副校長席酉民說。他指出,面對AI帶來的智能沖擊,全球90%的大學仍延續專業導向的教育體系,這使得大部分學生的能力在畢業時已不如一個通用AI模型。
“過去大學是為了防止人無知,現在在AI面前,是要讓人有能力辨別真假、應對復雜世界中的不確定性和模糊性。”席酉民提出,教育必須從“知識傳授”轉向“融合智慧培養”。他解釋,這是一種融合科學技術、哲學思維、人文藝術和心理韌性于一體的綜合素質,能讓人類在AI時代中實現有意義的共生。
席酉民強調,未來不是AI替代人類,而是人類需要學會與AI協作,成為能整合多元能力并引領創新的人。教育應從小培養學生的“和諧心智”和“復雜性管理”能力,幫助他們在面對不確定與復雜時,擁有清晰的自我定位和決策力。
西交利物浦大學副校長鈔秋玲也在論壇中指出:“在人工智能重塑未來的歷史節點上,高等教育必須直面兩大核心命題:其一,如何為學生奠定面向未來的能力基石;其二,如何培養學生駕馭AI應對復雜挑戰,而非被技術所替代。”
據席酉民介紹,西交利物浦大學已全面構建“AI支持的教育體系”——構建AI支持的“學習超市”平臺,實現興趣驅動與個性化學習路徑。大一推行AI素養課程,大二起結合專業深化應用,全面提升數字能力。該校打造AI導師系統輔助學習與評估,推動教學由知識傳授向能力建構轉型。通過項目制、場景式教學,強化學生的問題解決與跨學科整合能力。
論壇上,據西交利物浦大學學生事務中心主任解啟健介紹,目前西浦已有25000名在校學生、1800余名教職工,是中國規模最大的中外合作大學。在招生政策方面,解啟健表示,為了讓學生有合理時間了解自我興趣和具體專業,西浦學生在大一第二學期才確定專業,專業選擇的自由度也較大,在可確保持續穩定的學術規范和教學質量、滿足選專業的相關政策條件下,學生可在所有本科專業中進行專業選擇,且第一、第二專業志愿滿足率近90%。解啟健還提到,在西浦本科畢業生中,有約九成人會繼續深造。他還建議,學生要以興趣為導向,來選擇專業。
此外,據鈔秋玲介紹,西浦近年來規模在擴大,招生錄取分數線也在逐年增高。去年該校在北京招生43人,未來計劃爭取更多面向北京的招生指標。
西交利物浦大學成立于2006年,簡稱“西浦”,位于江蘇省蘇州市,是經教育部批準,由中國西安交通大學和英國利物浦大學合作創立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中外合作大學。該校有南校區、北校區、西浦創業家學院(太倉)三個校區,共開設48個本科專業及方向,55個碩士和17個博士專業。
“西浦以國際化、跨學科融合、實踐導向和創新協作為核心,打造契合未來社會需求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構建‘教育+AI’跨學科培養體系,深化產學研協同育人機制,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持續輸送高素質創新人才?!扁n秋玲表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