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上午,由中華醫學會雜志社主辦的《慢病生活方式醫學干預與基層醫療發展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
本次大會,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原常務副主席齊續春,國家科技部原副部長吳忠澤,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張運,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講席教授顧東風,中華醫學會雜志社副社長劉冰,“大慶研究”發起人之一、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內分泌與心血管病診治中心主任李光偉,國家衛生健康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健康戰略與服務體系研究部副部長苗艷青,北京生活方式醫學研究院院長梁志,《中華糖尿病雜志》編輯部主任張曉冬等學術界專家及來自全國各地的基層醫療領域從業者齊聚北京,攜手探討慢病防控與基層醫療發展的創新路徑,為推動健康中國建設貢獻智慧與力量。
大會在中華醫學會雜志社副社長劉冰的致辭中拉開帷幕。劉冰表示,此次大會旨在通過學術交流與實踐分享,推動生活方式醫學在慢病防控中的應用,助力基層醫療高質量發展。隨后,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齊續春宣布大會正式開幕。
中華醫學會雜志社副社長劉冰作開幕致辭
國家衛生健康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健康戰略與服務體系研究部副部長苗艷青首先發表了《基層慢病醫防融合創新模式探索》的主題演講,深入探討了基層慢病醫防融合創新模式探索。她強調,醫防融合不僅是慢病防控的關鍵,更是健康中國戰略的必然要求。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技術能夠賦能醫防融合,推動基層醫療機構服務的便捷化和個性化發展。
國家衛生健康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健康戰略與服務體系研究部副部長苗艷青作《基層慢病醫防融合創新模式探索》的課題分享
中國科學院院士顧東風以《生活方式與心血管疾病防治》為題,揭示了健康生活方式在心血管疾病預防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通過科學的生活方式干預,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可顯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
中國科學院院士顧東風作《生活方式與心血管疾病防治》的課題分享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運則圍繞《心血管疾病預防與健康中國》展開分享,分析了當前心血管疾病的防控現狀與挑戰,并提出了囊括飲食、運動、戒煙、限酒、心理等在內的針對性的干預策略。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運作《心血管疾病預防與健康中國》的課題分享
“大慶研究”發起人之一、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內分泌與心血管病診治中心主任李光偉從研究實踐出發,分享了《生活方式干預對糖尿病防控的價值》。他以大慶研究成果為出發點,通過翔實的數據和案例,展示了生活方式干預在糖尿病管理中的顯著成效。
“大慶研究”發起人之一、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內分泌與心血管病診治中心主任李光偉作《生活方式干預對糖尿病防控的價值》的課題分享
作為慢病管理領域優秀的實踐者,北京生活方式醫學研究院院長梁志以《生活方式醫學如何助力基層醫療發展》為題,探討了生活方式醫學在基層醫療中的實際應用與廣闊前景。他呼吁更多社會力量參與慢病防控,形成多元協作的健康服務體系。并表示,將積極發揮企業在慢病管理領域的專業優勢,讓“生活方式六味藥——營養、運動、戒煙、限酒、睡眠、心理平衡”走進千家萬戶,為提升全民健康水平貢獻力量。
國家科技部原副部長吳忠澤在《科技創新賦能生命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演講中,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在生命健康產業中的應用。他強調,科技創新是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未來應加強技術研發與產業融合。
本次大會的舉辦,不僅為慢病管理行業提供了一個交流與合作的平臺,更為推動我國基層醫療慢病防控事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與會專家一致認為,要實現慢病防控的目標,促進基層醫療高質量發展,必須從政策支持、科技創新、公眾教育等多個方面入手,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
此次《慢病生活方式醫學干預與基層醫療發展大會》的成功舉辦,標志著我國在慢病防控領域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未來,隨著生活方式醫學的深入發展和基層醫療能力的不斷提升,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國慢病防控事業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