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華北地區響起倒春寒預警,種地人的心又揪起來了。
山東東營那1.
45萬畝麥地最近成了話題中心,中鐵14局包的這片地可不一般。7500畝旱地水地緊挨著8000畝鹽堿地,小麥剛拔節就撞上降溫,苗情看著比周邊弱幾分。
有人說機器種糧雖快,可天氣這關還得靠老把式經驗,這話在理不?
記得去年村里李叔家鹽堿地小麥也遇低溫,他提前潑了遍草木灰,苗子硬是挺過來了。現在種地早不是單打獨斗,人家搞的“耕種管收銷”一條龍,可天氣這變量誰也躲不開。單畝補貼600多是按產量算,可鹽堿地本就難伺候,補貼能補上天氣帶來的損失不?
咱農民都知道,“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可低溫天追肥咋追才有效?東北種糧戶防霜凍常蓋地膜,咱華北鹽堿地能不能也試試這法子?聽說他們和科研單位合作改良土壤,可老輩人看云識天氣的本事,依舊是種地的“活鬧鐘”。
這幾天路過麥地,能看見農機在地里轉,可駕駛室里的人懂不懂看麥苗打蔫是凍著了?個人覺得,規模化種地更得盯著天氣預報,每個地塊的脾氣都得摸透。
周邊散戶的麥子看著壯實些,是不是因為他們更會根據天氣調管理節奏?鹽堿地本就怕澇,要是接下來再下幾場冷雨,排水溝得提前挖深兩指。
有人擔心貸款搞農業靠不靠譜,可土地經營權能抵押,對咱種地人也是條新路子。老把式說“春耕不肯忙,秋后臉餓黃”,眼下最緊要的是給弱苗補遍葉面肥。
村里農技站這兩天擠滿了人,都在問倒春寒后的補救方子,這時候就得信科學。那8000畝鹽堿地要是能挺過這茬低溫,往后咱治鹽堿地就多了份底氣。
種地就像過日子,天氣順時別大意,天氣差時別慌神,辦法總比困難多。您家的麥子最近咋樣?有沒有發現葉子蜷曲、葉尖發黃的情況?
現在趕緊去地里扒開土看看根系,發白的話就得趕緊松土提地溫。
要是拿不準咋應對,鎮上農技員電話24小時開通,千萬別拖著等。這場倒春寒是個考驗,既要看老經驗頂不頂用,也看新法子靈不靈。
不管是大塊地還是小地塊,盯著天氣種地的老理兒,到啥時候都不過時。
記住了,冷天過后別忙著澆水,等氣溫穩三天再補墑,苗子才不鬧毛病。咱種地人不怕天氣變,就怕不把天氣當回事,提前準備才是硬道理。最后說句掏心窩的話:地是咱的飯碗,天氣是咱的“老伙計”,摸透它的脾氣,糧袋子才穩當。
趕緊行動起來,檢查麥田、聯系農技、備好肥料,別讓倒春寒耽誤了收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