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戰將陳光,紅軍時期的主力師長,長征路上的開路先鋒,曾代理過林彪的紅一軍團軍團長,功不可沒;抗戰時期的六大旅長之一,代理了數年115師師長的職務,對于115師的發展和山東局面的打開,貢獻卓著。
只是,累累戰功的陳光,到了解放戰爭,逐漸遠離了一線指揮,從縱隊司令到第四野戰軍副參謀長,由于某些原因,1952年軍隊評級時陳光已經不在軍隊內任職,沒能參加軍隊級別評定,若是依舊在軍隊任職,陳光參加軍隊評級的話,會是什么級別呢?
1952年軍隊評級更多參照的是解放戰爭中的職務,通過兩位的評級可以大致分析出:賀炳炎和蕭克。
賀炳炎紅軍時期就是主力師長,資歷、戰功都突出,1952年軍隊評級時只是準兵團級,原因就是解放戰爭中,他的最高軍職為第一野戰軍第一軍軍長,第一野戰軍由于環境所致,規模小于其他幾大野戰軍,成立之初只有兩大兵團,由王震和許光達分別擔任兵團司令,這兩位在1952年評級時都是標準的正兵團級。
而且不同于其他野戰軍,一野沒有設立副兵團司令的職務,甚至兵團政委都是司令員兼任,因此,一野出身的將領,幾乎沒有副兵團級的,不像其他野戰軍,兵團司令之外,有的還設立了第一副司令、第二副司令,因此,其他幾大野戰軍中正兵團級外,副兵團級干部也不少。
賀炳炎沒能擔任兵團級干部,以第一軍軍長的職務,兼任過成都軍區司令員,1952年評為準兵團級,由于資歷、戰功都不錯,1955年被評為上將軍銜,成為唯一的準兵團級上將。
蕭克將軍情況類似,紅軍時期最高職務為紅二方面軍副總指揮,與賀老總一起率領紅二方面軍參加長征,抗戰初期擔任120師副師長,可以說是大將以上的資歷,1952年軍隊評級被評為正兵團級,原因之一就是解放戰爭后期他的職務為四野第一參謀長。
四野前一任參謀長是劉亞樓,1949年4月,劉亞樓被任命為第14兵團司令員,率部南下,1952年評級,劉亞樓也是標準的正兵團級,蕭克接任劉亞樓的職務,客觀來說,野戰軍參謀長的實際級別可能略低于下轄兵團司令,若是此時有軍隊級別的話,四野參謀長或許對應副兵團級(可參考一野參謀長閆揆要、三野參謀長張震)。
劉亞樓由參謀長調任兵團司令,實際級別升了半級,為日后被評為正兵團級奠定了基礎,蕭克接任第一參謀長,實際級別也是對應副兵團級,不過,蕭克的卓著資歷,決定了他的軍隊級別下限是正兵團級,而不是僅僅依據彼時的職務。
上文說了,參謀長的實際級別要略低于下轄兵團司令,副參謀長的實際級別也就略低于下轄兵團副司令,按級別來說,參謀長對應日后的副兵團級(蕭克資歷顯著,他的級別對應正兵團級),副參謀長也就對應日后的準兵團級或正軍級,如果參考蕭克,結合陳光的戰功和資歷,或許副兵團級更為適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