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王貝藝 杜春娜 通訊員 王小曼
當西漢彩繪樂舞雜技陶俑在光影中“復活”,當千年泉脈與數字科技碰撞出璀璨火花,5月17日的山東博物館成為全城焦點——2025國際博物館日濟南主會場活動暨“一城山色半城湖——濟南泉?城歷史文化特展”在山東博物館隆重開幕。
活動以“快速變化社會中的博物館未來”為主題,通過多元文化體驗、重磅展覽發布、科技賦能創新等七大核心環節,打造了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博盛宴,向市民游客發出“觸摸泉城歷史、感受文化脈動”的誠摯邀約。
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山東博物館等省直文博單位以及各區縣文旅部門負責人,文物系統博物館、國有行業、非國有博物館代表等參與活動,共同探索博物館在文化傳承與科技創新中的新使命。
濟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馬利指出,濟南正構建“泉?城”文化品牌矩陣,不斷推進濟南市博物館事業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創造新亮點,打造新品牌。本次特展串聯起考古發現、申遺成果與城市記憶,是泉城文化景觀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活動現場迎來“豐收時刻”: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博物館、濟南中醫藥文化博物館等6家新備案博物館集中授牌,至此濟南備案博物館總數達96 家,民俗、非遺、工業等多元主題館如繁星般點綴泉城。濟南市博物館“明?明德”展覽、城子崖遺址博物館研學項目等8個高質量發展案例獲獎,印證著濟南在展覽創新、社教服務上的領跑地位。
活動現場發布“2025年博物館研學旅游優秀產品”,包括“泉脈尋蹤”“非遺手作”“考古盲盒”等15條沉浸式線路,為親子家庭、研學團體提供“行走的課堂”。而濟南市博物館講解大賽頒獎環節,則展現了文博工作者的風采——6位專業組一等獎獲得者用生動講解讓文物“開口說話”,8家優秀組織單位以賽事推動講解水平提升,搭建起公眾與歷史對話的橋梁。
活動中,山東省知識產權事業發展中心與山東博物館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為文物IP開發戴上“法治安全帽”,雙方將在文物IP 開發、文創產品保護等領域深度合作,這一舉措標志著山東文博產業從“資源驅動”向“創新驅動”的重要跨越。
兩大數字化項目的啟動——“南北極探索中心數字體驗項目”讓觀眾在冰川裂響中觸摸極地秘境,“山東博物館數字展館”則用超高清影像重建濟南古城街巷,指尖輕點即可漫步宋元時期的泉畔人家。當新之航傳媒科技、歌爾等科技企業與博物館攜手按下啟動鍵,山東首個“文化 + 科技”數字文旅集群正式啟航,為全國博物館數字化轉型遞上“山東樣本”。
作為今年博物館日的重磅彩蛋,“一城山色半城湖——濟南泉?城歷史文化特展”帶著570件“城市記憶盲盒”華麗開箱。全省13家文博單位的鎮館之寶集體出街,85件一級文物組成“國寶天團”,每一件都在訴說濟南“山、泉、湖、河、城”共生的神奇基因。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