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山海相約”2025年江西大余粵港澳大灣區文化旅游招商推介會在深圳市大鵬新區舉行,通過系列活動集中展現了大余文旅資源稟賦與產業機遇。活動簽約文旅開發、影視合作及客源輸送項目28個,為大余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注入新動能。
推介會在好望角露營地啟幕,《大有可觀 余韻千年》文旅宣傳片以沉浸式敘事展現大余山水人文畫卷。丫山國家級旅游度假區作專題推介,重點解讀了影視產業發展扶持政策,推出了森勇毅徑馬拉松賽、越野e族大余智驅未來公園及森林英雄會等“文旅+體育+科技”特色IP項目。活動現場,28個文旅(產業)招商、影視產業、引客入余合作項目集中簽約,為大余文旅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客韻迎賓 清涼雅集”派對現場。彭青蕓攝
同時,大鵬所城同步開啟“客韻迎賓 清涼雅集”派對,《牡丹亭》古裝巡游再現“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經典場景,丫山、梅關古驛道沉浸式推介與《魂牽夢繞牡丹亭》采茶折子戲相映成趣,客家集市匯聚南安板鴨、大余燙皮、牡丹亭多味花生等地標美食,“傳統拓印”“古風投壺”等互動項目吸引游客深度感知大余獨特的文化魅力。
大余古稱南安,自隋開皇置縣,迄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陸路核心通道。千百年來,南北文化、中西文明、先哲圣賢在此絡繹穿梭,一度呈現“商賈如云,貨物如雨,萬足踐履,冬無寒土”的繁榮盛景。周敦頤在此孕育周程理學;王陽明留下“此心光明,亦復何言”的深刻哲思;項英、陳毅等老一輩革命家在此領導了艱苦卓絕的南方紅軍三年游擊戰爭,揮灑《梅嶺三章》的革命豪情,銘刻紅色熱土的崢嶸歲月。
江西大余2025粵港澳大灣區文旅招商推介會現場。彭青蕓攝
近年來,大余深挖“絲路故地、理學源地、陽明圣地、紅色舊地”四大文化IP,構建起“文化為魂、生態筑基、產業聯動”的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通過活化利用南安府衙、梅關古驛道、牡丹亭文化園、南方紅軍三年游擊戰爭紀念館、梅嶺三章主題園等載體,打造“重走游擊路”精品線路,形成了“訪古+研學+紅色教育”文化體驗矩陣,年均接待研學團隊超700批次。
大余森林覆蓋率達 76.7%,境內擁有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國家級森林公園、A 級旅游景區、A 級鄉村旅游點等 128 處景點景觀。古木參天的三江口景區,滋養出“天然氧吧”的生態之美;丫山國家級度假區云海竹濤相映成趣;三月三景區勾勒“桃花一簇開滿園”的詩意畫卷;吉村桃樹下盡顯“一水護田將綠繞”的水墨江南;梅關景區萬株梅花傲然綻放,宛如“世外仙境”。通過串聯打造,形成了“春踏青、夏避暑、秋品橙、冬賞梅”全季旅游體系。成功舉辦越野e族全國挑戰賽、森勇毅徑馬拉松等品牌賽事,通過“紅色+生態+體育”多維發展模式,持續唱響“大有可觀 余韻千年”文旅品牌。2024年接待游客超800萬人次,文旅綜合收入同比增長19.05%。
從“世界鎢都”轉型出發,大余積極培育鎢及有色金屬、鋰電新能源、微納粉體新材料等特色產業集群,持續擦亮“南安板鴨”“金邊瑞香”“大余麻鴨”“贛南臍橙”等地理標志品牌。通過發展“贛南早蝦”錯季養殖、有機蔬菜標準化生產、富硒大米品質提升等工程,建成直供粵港澳大灣區優質農產品基地,成為大灣區“菜籃子”“米袋子”重要保障。
“大余既有‘世界鎢都’的硬核產業底蘊,更傳承著古商道的開放基因,我們將攜手構建文商旅融合‘新絲路’。”深圳搜旅智慧科技有限公司CEO肖良生在簽約儀式上表示。隨著深圳大鵬新區與大余優勢互補、深化合作,這座千年古城正以文化為帆,借灣區東風破浪前行。(葉功富、彭青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