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靠衣裳馬靠鞍,一看到這本《越過人間山水長》的封面,我便愛上了。上面還印著一句話:“真正的治愈從不在遠方,而在晾曬往事的屋檐下?!?/p>
是呀,我便是個愛思舊、常?;貞浲碌闹?,不管過去是酸甜苦辣咸,我都能品出心中那股不舍和懷念。而且,我愛史鐵生筆下的不屈,也愛魯迅文字間的風骨。
而這本作品集《越過人間山水長》,精選了史鐵生、魯迅、汪曾祺等十余位文學大家50余篇散文名篇,書寫人世間最美好的東西:愛、友情、親情、勇氣和真誠。
書名也蠻有意思,或許是讓我們學會放下,去看人間,山河遠闊,去過有趣的人生,去走過人山人海,去覽遍山河湖海,去越過人間山水長。
開篇便是史鐵生的《合歡樹》。
“再試一回,不試你怎么知道會沒用?”當我翻閱到史鐵生母親的這句話時,不由得淚目了。
為了讓史鐵生重拾信心,母親到處去借書,頂著雨或冒著雪推史鐵生去看電影,像過去給他找大夫、打聽偏方那樣,抱了希望。就是因為史鐵生一心只想著寫小說,認為寫作能把殘廢人救出困境,他的母親便義無反顧。
我不由得感嘆,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
然而當史鐵生三十歲時發表了第一篇小說,母親卻已經長眠地下,無法分享喜悅。那可是母親與他一并種下的希望呀!
而母親住過的那個小院,史鐵生也不愿去了,生怕睹物思親。然而鄰居的一番話讓他重燃希望:“到小院兒去看看吧,你媽種的那棵合歡樹今年開花了!”
他沒料到那棵樹還活著。那是母親在路邊隨手挖出來的誤以為是“含羞草”的合歡樹,即便種了兩年時間也沒有再發芽,母親仍滿懷希望,第三年竟長出了鴨子,并移植到院子里,她認為這是好兆頭,便時常去侍弄它。
史鐵生這次想進入小院兒,卻物是人非,他已經無法把車子搖進去了。他問了問院子里的人,都說那棵合歡樹如今茂盛得很,年年都開花,都長到房子那般高了。那合歡樹帶著母親的希望茁壯成長,那么,長眠于地下的母親,同樣也希望他能夠活下去吧。
母愛,于文人筆下幻化萬千。老舍贊母愛似深扎大地的根,默默托舉生命;羅曼?羅蘭喻母愛為寒夜中不滅的火焰,燃亮希望;雨果書母愛如靜謐港灣,以溫柔臂彎為子女遮風擋雨。而史鐵生,將母愛系于那頑強的合歡樹,借其不屈萌芽,破命運困局,顯母之期許:愿子如樹,無畏風雨,茁壯成長。
這讓我想起了邱兵在散文集《越過山丘》中回憶起母親的情節。當時作者在美國,未能回國照顧生病的母親,只能時不時通過視頻通話,來分享瓦爾登湖的美景,而那是母親最開心的時刻。為了給母親留下一個期待,作者承諾等冬雪飄零之時,瓦爾登湖冰封之際,再給母親進行現場直播。
然而,當漫天的鵝毛大雪在瓦爾德湖面上紛紛揚揚時,作者卻只能與長眠地下的母親單向通話。“子欲養而親不待”,邱兵在書中感嘆道:“生命的旅途中,我曾經一直以為,母親和我會有一個漫長的告別,我還有大把的時間去陪伴、去傾訴、去感恩,然而,事實卻不是如此?!?/p>
是呀,我們常常以為時間充裕,卻忽略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暫。而邱兵對于生與死的深刻描寫,讓我重新審視了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越過人間山水長》還未看完,但第一篇文章便讓我的情緒起伏,久久未能平息。我合上這本浸透墨香的書,忽然聽見樓下傳來孩童追逐的笑聲——二十年前,我也曾這般跑過合歡樹投下的碎影。原來我們窮盡一生穿越的山海,不過是沿著母親目光織就的經緯,在人間煙火里畫一個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