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第七次漢學家文學翻譯國際研討會在“世界文學之都”南京拉開帷幕。來自31個國家的漢學家與39位中國作家齊聚一堂,以“‘譯’起向未來”為主題展開深度交流,共探文學翻譯在文明互鑒中的重要作用。本次研討會由中國作家協會與南京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為全球文學界搭建起跨文明對話的重要平臺。
立足全球文明倡議
共筑文學交流之橋
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黨組書記張宏森在開幕式致辭中指出,南京擁有2500年文明積淀,在此舉辦研討會,對展現中國文學蓬勃氣象、推動世界文學交流互鑒意義深遠。
自2010年以來的發展歷程,張宏森將其形容為“以文學為名的親朋好友聚會”,稱其不僅是高規格學術平臺,也在不同文明間架起了溝通橋梁。他深入闡釋中國文學的基本精神:“中國文學素來有關注現實、以民為本、兼容并包的特質。”從《左傳》《典論·論文》到白居易的詩句,體現了對現實的深切關懷;《尚書》的記載與西海固文學現象,彰顯了以民為本的核心;而伏爾泰改編《趙氏孤兒》、歌德提出“世界文學”概念等事例,則印證了中國文學與世界互學互鑒的悠久歷史。
記者了解到,為推動中外文學交流向縱深發展,中國作協推出了一系列務實舉措。張宏森介紹,2021年發起的“一帶一路”文學聯盟已吸納42個國家的36家文學團體及26位個人會員;截至目前,已在23個國家建立“中國文學海外讀者俱樂部”,并在南京、南寧、成都設立區域性國際文學交流中心;2024年打造的“國際青春詩會”將持續推進,第二期將于西安、北京舉辦。此外,“中國當代作品翻譯工程”“揚帆計劃”等項目累計推動重點作品與海外出版社簽訂100多項版權輸出合同,覆蓋30個語種,為中國文學“走出去”提供了堅實支撐。
多方聲音聚焦翻譯價值
共繪跨文化對話圖景
研討會上,中外專家學者圍繞文學翻譯的使命、跨文化傳播路徑等議題展開熱烈討論。
翻譯不僅是語言轉換的橋梁,而且是連結不同文化與思維的紐帶。西班牙漢學家白蘭介紹:“從玄奘西行到明代中西交流,翻譯始終是文明對話的關鍵。”她同時指出,盡管當前中西互譯作品數量增長顯著,但相較于中國深厚的文化傳統和西班牙語的全球影響力,仍有提升空間,呼吁加大翻譯人才培養投入,讓翻譯真正成為跨文化理解的載體。
白蘭長期致力于中國文學與文化的西語傳播,她在接受采訪時曾提到,翻譯的核心并非簡單的文字對應,而是要在兩種文化語境中找到“意義的共鳴點”。例如,在翻譯中國古典詩詞時,不僅要傳遞字面意象,還要詮釋其中蘊含的哲學觀與審美情趣;而譯介當代文學作品,則需兼顧地域特色與人類共通情感,讓西班牙語讀者既能感受到中國社會的獨特肌理,也能從中看見普遍的人性光輝。
作為22部中國文學作品的譯者及亞洲文學專業出版社創始人,意大利漢學家雪蓮深耕中國文學西傳領域多年,她結合自身翻譯與出版實踐,對文學傳播與跨文化對話提出了獨到見解。
在長期觀察意大利閱讀市場后,雪蓮敏銳捕捉到顯著的代際閱讀差異:“50歲以上的女性讀者群體對小說,尤其是蘊含細膩情感與生活智慧的敘事作品情有獨鐘;同年齡段男性則更傾向選擇社科類書籍,關注歷史、哲學與社會議題的深度探討;而青少年讀者的注意力則更多被奇幻題材吸引,這類作品中的想象力與冒險精神更易引發他們的共鳴。”這一發現也成為她策劃出版選題的重要依據——在譯介中國文學時,她會根據不同年齡段的閱讀偏好調整推廣策略,例如為青少年推薦帶有東方奇幻色彩的當代作品,為成熟讀者重點推介兼具文學性與社會思考的小說。
談及文學傳播的根基,雪蓮特別強調家庭閱讀啟蒙的重要性。“許多意大利家庭仍保持著晚餐后共同閱讀、討論書籍的習慣,這種氛圍會讓孩子從小將閱讀視為生活的一部分。”她結合自身出版經驗指出,當下數字媒介對青少年注意力的分散不容忽視,“我們需要有意識地保護他們的閱讀興趣,比如推出更多適合親子共讀的雙語文學選本,用生動的故事和優美的譯文讓年輕讀者感受文字的魅力。”
江蘇文學成果亮眼
多維活動展現南京文脈
作為東道主,江蘇文學的海外傳播實踐成為研討會焦點之一。江蘇省作協副主席丁捷介紹,依托中國作協國際文學交流中心(南京)平臺,江蘇已構建起成熟的“文學蘇軍”海外傳播體系。畢飛宇、蘇童等作家的作品被翻譯成近20種語言;紫金山文學獎專設“文學翻譯獎”,揚子江作家周邀請勒·克萊齊奧、阿多尼斯等國際名家與中國作家對話;鳳凰出版傳媒集團系統推動11位作家的24部作品外譯,多部登上國際榜單。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六人晚餐》《桂香街》等由文學作品改編的影視作品,在巴黎、柏林等國際電影節屢獲殊榮,成為文學“走出去”的重要助力。丁捷表示,未來江蘇將持續完善翻譯人才培養機制,深化國際合作,讓江蘇文學成為文明互鑒的生動載體。
丁捷演講
據悉,研討會期間,畢飛宇、劉震云、李洱、孫甘露等中國作家將與漢學家展開深度對談,《紅樓夢》越劇欣賞、秦淮夜泊等文化雅集活動也將同步舉行,從多個維度展現中國文學與南京文脈的獨特魅力,為這場跨越國界的文學盛會增添濃厚的文化底蘊。
江南時報記者 孫海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